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925310)

作品数:9 被引量:161H指数:6
相关作者:杨勇童庆松刘汉三施志聪陈慧鑫更多>>
相关机构: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会议论文
  • 9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电气工程
  • 7篇理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1篇电池
  • 9篇锂离子
  • 7篇锂离子电池
  • 7篇离子
  • 7篇离子电池
  • 5篇电化学
  • 5篇正极
  • 5篇正极材料
  • 4篇电化学性能
  • 4篇电极
  • 4篇贮存性能
  • 3篇电解质
  • 3篇介孔
  • 3篇聚合物电解
  • 3篇聚合物电解质
  • 3篇光谱
  • 3篇放电
  • 3篇
  • 3篇充放电
  • 2篇电池正极

机构

  • 23篇厦门大学
  • 4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5篇杨勇
  • 4篇童庆松
  • 3篇施志聪
  • 3篇李益孝
  • 2篇高泉涌
  • 2篇刘汉三
  • 1篇宓锦校
  • 1篇李劼
  • 1篇田艳艳
  • 1篇岳红军
  • 1篇吕东平
  • 1篇张忠如
  • 1篇傅焰鹏
  • 1篇林素英
  • 1篇龚正良
  • 1篇陈慧鑫
  • 1篇黄行康
  • 1篇赵坚
  • 1篇连锦明
  • 1篇张静

传媒

  • 3篇电源技术
  • 2篇电化学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化学进展
  • 1篇第十三次全国...
  • 1篇第一届全国纳...

年份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11篇2005
  • 5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面电解液分解机理的研究
<正>1.引言电解液的分解一直是倍受人们关注的问题。电解液在电极电解液界面的分解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对电解液分解的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课题。电极/电解液界面的性质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
张忠如龚正良杨勇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电极表面
文献传递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Y-type Carbon Nanotubes by Using Anodized Alumina Oxide (AAO) Template被引量:2
2003年
 利用两步氧化法,通过对氧化直流电压进行周期性调制可制备出带有Y型孔道的氧化铝模板;然后以金属钴为催化剂,乙炔为碳源,通过CVD法制取得到具有规则Y型分支的碳纳米管阵列.已制备出的碳管分支角度在20°~120°的范围内.实验表明,两段分支所成的角度以及分支的长度与合成氧化铝模板的脉冲电压调节规律有关,短脉冲,高氧化电压有利于生长出的短而密集的分支构型.
张静高泉涌杨勇
关键词:脉冲电压
掺杂Li-Mn-O尖晶石的贮存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5年
由掺钛电解二氧化锰制备掺钛、掺镍-钛、掺钴-钛的尖晶石锂锰氧化物.充放电实验表明,在4.6~2.5V电压范围,掺杂样品的充放电性能最好.600℃掺钛样、600℃未掺杂样、750℃未掺杂样的新样的初始容量分别为205、189和207mAh/g;充电态存放3个月样品的初始容量分别为175、135和126mAh/g.40循环的容量衰减率分别为16%、47%和52%.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红外分析表明,掺钛增强了结构中氧的结合能,明显改善了样品的放电性能和充电态的存放性能.
童庆松杨勇
关键词:结合能充放电贮存性能
单晶硅纳米线的催化气相合成和结构表征
<正>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由于在电子学、磁学、光学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在纳电子器件、化学和生物传感器等领域呈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最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以碳纳米管头端的金属...
李晨辜驰刘增涛宓锦校杨勇
文献传递
VES作为PC基电解液添加剂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正>碳酸丙烯酯(PC)因其具有高的化学、电化学和光稳定性,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电化学装置的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然而研究发现,PC为溶剂的电解液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石墨类电极材料时,PC和溶剂化的锂离子共同嵌入到石墨层间,导致电...
姚万浩张忠如杨勇
关键词:添加剂锂离子电池
文献传递
PEO基聚合物电解质的动态FTIR研究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跟踪测试聚环氧乙烷(Polyethylene Oxide,PEO)基聚合物电解质及其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在结晶过程中的光谱变化特征,分析了纳米无机颗粒对聚合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
杜洪彦程琥李涛杨勇
关键词:聚环氧乙烷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聚合物电解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文献传递
锂离子电池用Mg2Si/碳材料复合阳极材料的研究
本文报道了Mg2Si分别与CNTs和CMS复合后用作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我们通过机械合金退火法制备了纯净的Mg2Si。Mg2Si分别与含10wt%,20wt%,30wt%,40wt%,50wt%,60wt%CNTs及CM...
闫俊美黄惠贞张静辜驰杨勇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复合材料MG2SICNTSCMS
文献传递
硅酸锰锂正极材料循环衰退研究
聚阴离子型正极材料的问世,特别是LiFePO材料的报道,给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带来了安全、廉价、环境友好的希望。在诸多聚阴离子中硅酸根因其自然资源丰富和环境友好的特性而特别具有吸引力。Anton Nyten等人首次报道了固...
李益孝沈静杨勇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文献传递
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94
2005年
综述了各种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对各种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尤其是聚阴离子在正极材料中的作用,以及改善材料电导率的各种方法及其机理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施志聪杨勇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非碳类新型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23
2004年
锂离子蓄电池性能的提高与负极材料的发展有很大关系。综述了近年来在非碳类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方面所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分别对过渡金属氧化物、锂合金、锂过渡金属氮化物、金属硫化物及其它锂离子蓄电池非碳类负极材料各自的特点及其在合成、结构、电化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近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重点探讨了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发展过程、充放电的特性、反应机理及影响其反应的各因素,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非碳类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闫俊美杨勇
关键词:锂离子蓄电池负极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