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A2007499)

作品数:9 被引量:108H指数:4
相关作者:周小棉邹晓雷秀霞张伟红饶沃明更多>>
相关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医学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肝炎
  • 3篇肝炎病毒
  • 3篇病毒
  • 2篇乙型
  • 2篇乙型肝炎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乙型肝炎病毒...
  • 2篇羟化酶
  • 2篇氨酸
  • 2篇苯丙氨酸
  • 2篇苯丙氨酸羟化...
  • 2篇苯丙酮尿症
  • 1篇代谢
  • 1篇代谢途径
  • 1篇代谢紊乱
  • 1篇代谢障碍
  • 1篇代谢障碍性疾...
  • 1篇电阻法

机构

  • 9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广州医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广东省第二人...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广州市妇婴医...

作者

  • 9篇周小棉
  • 3篇邹晓
  • 3篇雷秀霞
  • 2篇刘大渔
  • 2篇饶沃明
  • 2篇陈斌
  • 2篇王秋平
  • 2篇张伟红
  • 2篇莫建坤
  • 1篇尹爱华
  • 1篇江剑辉
  • 1篇邓伟雄
  • 1篇胡秀梅
  • 1篇杨英为
  • 1篇黄美筠
  • 1篇巫小莉
  • 1篇康佳丽
  • 1篇王敏玲
  • 1篇林炳承
  • 1篇王健

传媒

  • 4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现代医院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5篇2010
  • 4篇2008
  • 2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芯片电泳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
目的:利用芯片电泳高分辨力和分析快速的优点,建立一种基于芯片电泳的乙型肝炎病毒YMDD耐药性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序列特异性PCR联合芯片电泳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将YVDD、YIDD标准质粒分别按梯度稀释1...
王秋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血小板参数在血小板减少症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鉴别骨髓性和非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作用。方法使用Cell-Dyn37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减少症(TP)76例、特发性(免疫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66例、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STP)8例、获得性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ATP)8例、造血干细胞疾病(HSCD)(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对照组)的血小板计数(PIJ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HSCD患者的MPV显著减少,PDW明显增加;STP患者MPV、PDW显著增大。②AATP患者MPV正常,PDW增大。③ITP组和TP组与对照组的MPV、PCT、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④HSCD组与对照组、ITP组和TP组比较,MPV、PCT和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⑤骨髓性TP组与非骨髓性TP组比较,其MPV和PDW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⑥当ITP患者治疗有效时,PIJT升高,其MPV和PDW下降。结论通过观察MPV和PDW数值的升降,特别是MPV的变化可初步判断血小板减少是由骨髓病变(MPV〈参考值)还是由骨髓外病症(MPV〉参考值)所引起。另外,当ITP患者治疗有效时,可用PDW和MPV较早地(比PLT提前5d)观察到疗效。血小板参数的动态观察有助于ITP的鉴别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
饶沃明王健黄美筠莫建坤周小棉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
毛细管电泳筛选与集落细胞刺激因子有相互作用的寡聚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筛选能与集落细胞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结合,并能调节血细胞生长的活性物质,为研究药理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方法研究15种不同链长和不同硫酸基含量的硫酸寡聚糖(Dextran sulfate,DexS)和G—CSF的相互作用。采用细胞生物学实验观察被筛选出的寡聚糖与G—CSF结合后对小鼠白血病细胞(bipotential murine hemopoietic cell line,NFS-60)增生、细胞周期、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和细胞形态的影响,以证明毛细管电泳所筛选出的DexS具有促进细胞分化等生物学活性。结果除肝素寡聚糖、降解的卡拉胶、低分子量右旋DexS、非硫酸化的寡聚糖以及碱性壳寡糖外,其余10种寡聚糖与G—CSF均有相互作用。DexS500、λ卡拉胶、ι卡拉胶、k卡拉胶和具有抗凝活性的低分子量肝素(LMWH)-1能抑制NFS-60细胞生长,其作用NFS-60细胞后相对吸光度值分别为31.33±2.08、37.67±2.08、45.00±1.20、43.00±2.65、74.67±1.52,与对照组100.00±3.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94、26.71、26.42、26.61、10.54,P均〈0.01)。形态学结果表明,LMWH、λ卡拉胶和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0的硫酸葡聚糖能有效地诱导早幼粒细胞过渡到中性晚幼粒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表明,用LMWH和λ卡拉胶分别处理细胞后,其表面的CD11b和CD18表达量增加。在硫酸葡聚糖(DexS500)和λ或ι卡拉胶作用后,细胞表面CD34含量增加。用不同的寡聚糖作用后,其CD34表达量降低。用壳寡糖处理后,CDs含量几乎保持不变。细胞周期分析结果表明,在LMWH、DexS500和λ或ι卡拉胶作用后,S期NFS-60细胞减少,而壳寡糖处理后其细胞增加。结论毛细管电泳技术能有效地筛选出与G—CSF有相互作用的酸性寡聚糖,相互作用的强弱与寡
周小棉梁爱叶王秋艳林炳承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多糖类白血病
基于DNA杂交CD式微流控芯片筛查苯丙酮尿症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往复流的DNA杂交CD式微流控芯片技术,用于PKU基因突变快速筛查.方法 设计并加工一种具有12个微通道的CD式微流控芯片,芯片采用PDMS-玻璃双层结构,分别含有微通道和水凝胶结合探针区.探针区包括R243Q、V245V和空白对照.将PAH外显子7扩增产物加入芯片的进样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杂交微通道区.芯片在离心机中交替旋转或暂停从而进行杂交反应.杂交后将芯片置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并分析荧光信号.评价该方法检测特异性、检测限及重复性.对30例疑似PKU孕妇DNA标本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测序比较.结果 利用基于往复流的DNA杂交CD式微流控芯片只需1.5μl样品,杂交时间为15 min,杂交检测限为0.7 ng/μl.对于PKU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芯片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挑选不同批次的5张芯片及每张芯片内5个微通道重复检测同一V245V突变PKU患者DNA标本,结果均为阳性,说明重复性较好.对30例疑似PKU孕妇标本进行检测,筛查出4例携带V245V突变,1例携带R243Q突变.结论 建立了一种基于往复流的DNA杂交CD式微流控芯片检测PKU基因突变的方法,该方法简便、快速、高灵敏,可以用于PKU产前筛查.
陈斌王秋平李春宇邹晓雷秀霞周小棉江剑辉刘大渔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核酸杂交
芯片电泳快速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
目的:利用芯片电泳高分辨力和分析快速的优点,建立一种基于芯片电泳的乙型肝炎病毒YMDD耐药性突变的检测方法。方法:利用序列特异性PCR联合芯片电泳检测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将YVDD、YIDD标准质粒分别按梯度稀释1...
王秋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液体人血浆HCV-RNA质控品临床应用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液体人血浆HCV-RNA质控品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液体人血浆HCV-RNA质控品在不同存放时间和温度下HCV-RNA含量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同一管质控品进行3个复孔检测,考察其管内RNA分布的均一性。结果 多批次质控品在4℃存放半个月后HCV-RNA含量均有将近1个数量级的下降;存放6个月以上有1~2个数量级的下降;质控品置-20℃存放较4℃稳定;同一质控品3个复孔管内RNA分布均一性检测结果表明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1~2个数量级。结论 液体人血浆HCV-RNA质控品稳定性和均一性欠佳,目前尚不适合作为HCV-RNA室间质控品广泛应用。
雷秀霞王敏玲胡秀梅明凯华王秋平周小棉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稳定性均一性
二维激光法和电阻法计数血小板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对二维激光法和电阻法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研究。方法用德国拜耳ADVIA 2120(Bayer-2120,二维激光法)、美国雅培3700(CD-3700,电阻法)2台仪器及手工法分别对70份血液样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其中对照组30例、大血小板组(大血小板+++)20例、小红细胞组(平均红细胞容积<60fl)20例。结果对照组检测结果为Bayer-2120:(172.9±89.2)×109/L,CD-3700:(165.8±82.7)×109/L,手工法:(169.8±78.7)×109/L;大血小板组检测结果为Bayer-2120:(70.0±31.8)×109/L,CD-3700:(30.9±17.4)×109/L,手工法:(65.2±30.1)×109/L。小红细胞组检测结果为Bayer-2120:(150.6±100.6)×109/L,CD-3700:(194.8±124.3)×109/L,手工法:(144.6±91.3)×109/L。对照组3种计数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情况下,大血小板组:二维激光法与手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阻法与二维激光法和手工法比较,其结果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红细胞组:二维激光法与手工法结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阻法结果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情况下,3种计数方法呈高度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理情况下的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特别是临界值的血小板计数,电阻法结果差异较大,而二维激光法更接近手工法所检测结果,计数结果比较准确、可靠。
巫小莉周小棉邓穗德张伟红杨英为饶沃明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临床实验室技术
苯丙酮尿症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7年
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PKU)是最常见的氨基酸代谢障碍性疾病之一,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我国发病率为1/(1~1.5)万。患儿因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ine Hydroxylase,PAH)基因突变致苯丙氨酸代谢途径中酶缺陷使苯丙氨酸在肝脏中代谢紊乱,因患儿尿液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等代谢产物而得名。患儿出生时大都正常,通常在3个月以后出现症状。如不能得到及时治疗,将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为了减少和及时有效治疗患儿,
周小棉康佳丽邹晓莫建坤
关键词:苯丙酮尿症苯丙氨酸羟化酶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代谢障碍性疾病代谢紊乱代谢途径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联合芯片电泳在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0年
研究证实HPV感染是CIN和宫颈癌的主要病因,而且不同HPV亚型感染的致病性和后果也有差异。HPV分型检测对临床CIN和宫颈癌筛查和评估、病程的进展监测、治疗后的随访、以及人群的流行病学状态和病毒疫苗的研制都有重要意义。目前用于临床的HPV检测技术主要有杂交法与实时荧光定量PCR,但这2种方法存在操作复杂、检测时间较长等不足。
陈斌周小棉刘大渔雷秀霞汪安石张佳宇尹爱华
关键词:基因分型检测多重聚合酶链反应人乳头瘤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HPV感染宫颈癌筛查
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研究进展被引量:79
2007年
血小板在体内主要参与止血与血栓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因此血小板数量的检测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患者血小板减少可能会指导临床医师抽骨髓检查或输入血小板治疗,鉴别血小板减少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各种原因所致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如未被及时发现,会给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带来许多麻烦,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及时发现尤为重要。
周小棉邹晓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假性减少临床医师血小板数量骨髓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