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272010)
- 作品数:5 被引量:13H指数:4
- 相关作者:王元青胡耀明李传夔孟津濑户口烈司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日本京都大学南京气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辽宁早白垩世义县组一新的三尖齿兽类(英文)被引量:7
- 2005年
- 描述了戈壁锥齿兽科 (Gobiconodontidae)一个新的属种———陆家屯弥曼齿兽 (Meeman nodonlujiatunensisgen .etsp .nov.)。标本产于辽宁西部朝阳市上园镇陆家屯下白垩统义县组一段的凝灰质砂岩层中 ,为一具完整齿列的左下颌骨。新属与戈壁锥齿兽 (Gobiconodon)共有以下区别于其他三尖齿兽类的特征 :2颗下门齿 ,i1增大 ,后部门齿、犬齿和前部前臼齿尖锥形 ,前臼齿具有高的中央尖和小的附尖 ,i~p1向前平伏。因此 ,新属被归入戈壁锥齿兽科。弥曼齿兽与戈壁锥齿兽及其相近属的区别在于 :下门齿和下犬齿更加平伏 ,i1在比例上更大 ,而i2则更小 ;最后一枚下前臼齿与第一枚下臼齿之间没有齿隙 ;前臼齿退化 ;下臼齿长度大于高度 ,主尖向后倾斜 ,与b尖和c尖相比 ,a尖较低 ,m1显著小于m2~ 4。新属下臼齿没有齿带 ,与爬兽 (Repenomamus)相似 ,而与戈壁锥齿兽不同。基于与爬兽齿列的对比 ,讨论了戈壁锥齿兽类的齿式 ,认为其应具有两颗门齿 ,而不是以前认为的 1颗门齿 ,从而将戈壁锥齿兽类下齿列齿式修订为 :2·1·2~ 3·5。
- 孟津胡耀明王元青李传夔
- 关键词:早白垩世义县组
- 小旋转椭球粒子群轴趋正态分布时的衰减特性被引量:4
- 2005年
- 研究小旋转椭球粒子群旋转轴的空间取向在正态分布情况下,衰减截面随分布方差、期望及波长的变化。并对结果做了讨论分析,以便为微波大气传输研究、大气微波遥感,尤其是改善天气雷达定量测量降水的精确度,提供依据。
- 胡方超王振会
- 记中国首次发现的“真古兽类”(eupantotherian)化石(英文)被引量:5
- 2005年
- 记述了在中国首次发现的采自辽宁黑山县八道壕矿区早白垩世晚期沙海组的一件“eu- pantotherian”(“真古兽类”)下颌骨化石。标本保存了最后两个前臼齿和4个臼齿,它以抬高的下颌角突,半臼齿化的最后一枚前臼齿,臼齿上面积增大但未发育成完整盆形的跟座,尚未形成的facet-5,及加长的最后臼齿等特点有别于所有已知的“eupantotherian”和具有雏形磨楔式臼齿的Kielantherium,被命名为一新属新种,Mozomus shikamai gen.et sp.nov.(鹿间明镇古兽),并由它而创建了一新科,Mozomuridae fam.nov. “Eupantotherian”是早期哺乳动物演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从无跟座的对齿兽(sym- metrodont)到具有磨楔式(tribosphenic)臼齿兽类的中间类型。早期兽类进化的成功模式是发育成具有磨楔式的臼齿,即在上臼齿上发育出原尖,而下臼齿的跟座形成由3个齿尖围成的盆状。这种结构扩大了牙齿的面积,使咀嚼切割能力更趋完善,今天的有袋类和真兽类均是如此。但在哺乳动物系统发育史上,“eupantotherian”类的化石发现不多,这给探讨具有磨楔式臼齿构造的两大门类(后兽类和真兽类)的起源带来不少困难和疑惑。而传统上的真古兽类形态分异又很大,并不是一个单系类群。其中有跟座发育较好者,如peramurans有可能更接近具有磨楔式臼齿兽类的基部位置,本文记述的Mozomus shikamai也应属于这一类型。具有雏形的被认为处于基干上的磨楔式臼齿类化石,迄今只有两种,即发现在英国早白垩世地层中的滨齿兽(Aegialodon)和蒙古早白垩世晚期Hoobor层的Kielantherium,前者仅有一颗下臼齿,后者由一枚下臼齿和一具有4颗臼齿的下牙床为代表。两种化石在分类上被归入单一的滨齿兽目(Order Aegialodontia Butler,1978),视为Boreosphenidans的基干(stem)。本文记述的Mozomus,其时代与Kielantherium的大体相当,在大小、齿式及臼齿形态上与后者
- 李传夔濑户口烈司王元青胡耀明常征路
- 关键词:早白垩世沙海组
- Novel dental pattern in a Mesozoic mammal被引量:4
- 2005年
- HUYaomingWANGYuanqingFoxRichardCLIChuankui
- 关键词:中生代形态学
- 一中生代哺乳动物齿列的新奇特征
- 2005年
- 胡耀明王元青王元青李传夔
- 关键词:哺乳动物中生代齿列奇特征发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