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101909)

作品数:9 被引量:57H指数:6
相关作者:罗莉白富瑾陈拥军陈任孝黄旺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汉中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罗非鱼
  • 7篇吉富罗非鱼
  • 5篇体组成
  • 3篇饲料
  • 3篇蚕蛹
  • 2篇代谢
  • 2篇血清生化
  • 2篇血清生化指标
  • 2篇体成分
  • 2篇苹果酸
  • 2篇L-苹果酸
  • 1篇代谢影响
  • 1篇代鱼粉
  • 1篇蛋氨酸
  • 1篇蛋氨酸水平
  • 1篇需要量
  • 1篇有效磷
  • 1篇鱼粉
  • 1篇脂肪源
  • 1篇脂质

机构

  • 9篇西南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汉中市动物疾...
  • 1篇新希望六和股...

作者

  • 8篇罗莉
  • 6篇白富瑾
  • 5篇陈拥军
  • 3篇陈任孝
  • 3篇林肯
  • 3篇黄旺
  • 2篇李赞
  • 2篇钱前
  • 2篇孙玉轩
  • 2篇敬婷
  • 2篇李云
  • 2篇王淑雯
  • 1篇石亚庆
  • 1篇赵海鹏
  • 1篇向枭
  • 1篇汪海涛
  • 1篇文华
  • 1篇周兴华

传媒

  • 5篇水产学报
  • 3篇动物营养学报
  • 1篇淡水渔业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实用饲料添加肌醇对草鱼生长、脂质代谢及抗氧化机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为探讨肌醇对草鱼生长、脂质代谢及抗氧化机能的影响,以实用饲料配方为基础,分别添加0(对照)、50、100、150、200、300和400 mg/kg肌醇,配制成7组等氮等脂的饲料,每组饲料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5.00±0.15)g的草鱼25尾,养殖56 d。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00~150 mg/kg肌醇能显著提高草鱼终末均重(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及饲料效率(FE);随饲料肌醇添加水平的上升,全鱼脂肪、肝脏脂肪和脂肪沉积率先升后降,在50~300 mg/kg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且均在100 mg/kg达到最大值。肌肉脂肪则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在100 mg/kg达到最小值,100~400 mg/kg差异不显著;肠脂肪酶、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及高密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除LDL-C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均在100~150 mg/kg达到最大值;添加肌醇能显著增强肝脏和肌肉中肉碱脂酰转移酶(CPT-I)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100 mg/kg肝脏CPT-I的增幅比例低于ACC的增幅比例,肌肉则相反;当肌醇添加水平为100~150 mg/kg时,肝脏和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及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显著降低。研究表明,实用饲料添加适宜的肌醇能改善草鱼的生长、饲料转化和肝脏功能,促进脂肪消化,加快脂肪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使全鱼和肝脏增脂、肌肉降脂,且能够提高肝脏和肌肉的抗氧化机能。以FE和SGR为效应指标,草鱼实用饲料肌醇适宜添加量为90.3~96.4 mg/kg。
林肯冯婧昀杨慧施陈拥军陈小川罗浩黄旺汪海涛罗莉
关键词:草鱼肌醇脂质代谢抗氧化机能
L-苹果酸对湘云鲫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本试验旨在研究L-苹果酸对湘云鲫生长性能、体组成、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均重为(16.25±0.03)g的湘云鲫45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分别饲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组)、1、2、4、8和16 g/kg L-苹果酸的试验饲料,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L-苹果酸可显著降低饲料pH和系酸力(P<0.05).饲料中添加L-苹果酸可提高湘云鲫的摄食量和增重率,降低饲料系数,并在添加水平为4 g/kg时达到最佳生长性能.饲料中L-苹果酸添加水平为0 ~8 g/kg时,全鱼水分含量逐渐下降,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逐渐增加,且4和8 g/kg组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蛋白质沉积率在4 g/kg组达到最高,脂肪和灰分沉积率则在8 g/kg组最高,并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在4g/kg组达到最高,脂肪酶、胰蛋白酶和Na+/K+-ATP酶活性均在8 g/kg组达到最高,并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L-苹果酸可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苹果酸脱氢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且上述指标均在4 g/kg组达到最佳值,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量添加L-苹果酸可促进湘云鲫的生长,降低饲料系数,增加鱼体营养物质沉积,提高消化和抗氧化能力;L-苹果酸在湘云鲫饲料中的适宜添加量为4~8 g/kg.
敬婷罗莉白富瑾钱前孙玉轩石亚庆李赞
关键词:L-苹果酸体组成消化酶抗氧化能力
蚕蛹油等7种油脂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组成及脂质代谢影响的比较被引量:8
2017年
为研究蚕蛹油在吉富罗非鱼饲料中应用的可行性,在饲料中分别添加5.0%的蚕蛹油(SPO)、海水鱼油(MFO)、罗非鱼油(TO)、猪油(PL)、鸡油(CO)、亚麻籽油(LO)和大豆油(SO),配制成7种等氮等脂实验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47.51±0.52)g的实验鱼。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鱼20尾,进行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罗非鱼终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为LO和SO组显著高于SPO和MFO组,与TO、PL和CO组差异不显著。饲料系数SPO组显著高于除MFO组外的其余各组,而蛋白质效率与之相反。摄食量SPO组最低,SO组最高。TO组罗非鱼脏体比、体长/体高和腹脂率均为最低,而肥满度最高。肝体比PL组显著高于除LO组外的其他各组。腹脂率MFO组显著高于除CO组外的其余各组。同其他组相比,SPO可降低罗非鱼全鱼、组织粗脂肪及血清甘油三酯(TG)、葡萄糖和丙二醛的含量;MFO可降低全鱼粗脂肪的含量和提高肝脏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的活性;PL组罗非鱼血清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均较低,而肝脏肉碱脂酰转移酶-I和ACC活性均较高;CO组血清TG、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均为最高;LO和SO可显著提高罗非鱼对饲料脂肪的沉积率和全鱼、肌肉粗脂肪的含量,SO还可显著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降低LDL-C、TC的含量;SPO、LO和SO可分别显著提高罗非鱼肌肉中高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研究表明,SPO作为吉富罗非鱼饲料的单一脂肪源,虽会影响其生长性能,但具有降体脂、血脂和血糖,保护鱼体健康和优化肌肉脂肪酸组成等优点。
白富瑾罗莉黄先智陈拥军胡芯黄旺林肯
关键词:吉富罗非鱼蚕蛹油脂肪源血清生化指标
3种无机磷源在吉富罗非鱼上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4
2016年
本试验旨在比较3种无机磷源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组成、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以含总磷0.91%的基础饲料为对照(Dcontrol组),在此基础上分别添加2.0%的磷酸二氢钙(MCP,DM CP组)、2.3%的磷酸氢钙(DCP,DDCP组)和2.0%的磷酸一二钙(MDCP,DM DCP组),配制4种等氮(粗蛋白质32.5%)等能(粗脂肪6.5%)的试验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29.40±0.15)g的吉富罗非鱼幼鱼56 d。每种饲料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鱼25尾。结果表明:1)DM CP和DDCP组的末均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Dcontrol和DM DCP组(P〈0.05);DM CP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control和DM DCP组(P〈0.05),但与DDCP组差异不显著(P〉0.05);Dcontrol组的脏体比显著高于3个试验组(P〈0.05)。2)3个试验组全鱼和组织粗脂肪含量均显著低于Dcontrol组(P〈0.05),而全鱼粗灰分和总磷含量则显著高于Dcontrol组(P〈0.05)。3)DM CP和DDCP组的干物质、粗灰分和总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Dcontrol和DM DCP组(P〈0.05),Dcontrol和DM DCP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吉富罗非鱼对MCP、DCP、MDCP的利用率依次为91.88%、86.03%和54.17%。4)3种无机磷对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血清碱性磷酸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二者均以DM CP组最高,DM DCP组最低,DDCP组居中。由此可见,MCP和DCP可作为吉富罗非鱼(体重30-150 g)饲料的无机磷源,而MDCP不适宜。
白富瑾罗莉陈任孝陈拥军林肯黄旺马建伟
关键词:吉富罗非鱼磷源体组成表观消化率
饲料中有效磷对吉富罗非鱼生长、体组成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为探讨饲料中不同有效磷水平对吉富罗非鱼幼鱼生长、体组成及生化指标的影响,以磷酸二氢钙(MCP)为磷源,配制含有效磷(AP)水平分别为0.52%(对照组)、0.61%、0.70%、0.78%、0.87%、0.96%和1.05%的7种等氮等能实用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29.40±0.15)g的实验鱼。每种饲料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25尾鱼,进行56 d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饲料AP水平对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和脏体比(VSI)均有显著影响(P〈0.05)。以WGR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得出,罗非鱼饲料的适宜AP水平为0.80%。随饲料AP水平的增加,罗非鱼全鱼总磷和灰分含量显著增加并达到稳定(P〈0.05),而全鱼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和肠系膜、肝脏组织脂肪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用折线模型分析全鱼磷和灰分含量,得出罗非鱼幼鱼对饲料AP的需求量分别为0.81%和0.80%。随饲料AP水平的增加,肝脏苹果酸脱氢酶(MDH)、丙酮酸激酶(PK)、脂蛋白脂酶(LPL)和肝酯酶(HL)活性均显著增加(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显著下降(P〈0.05),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显著上升(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在0.78%水平组达到最大值,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正好相反,在0.78%水平组最低。综上所述,研究结果表明:吉富罗非鱼(30~150 g)实用饲料的最适有效磷水平为0.80%。
白富瑾罗莉陈任孝陈拥军罗浩李玉李云文华
关键词:吉富罗非鱼有效磷体组成需要量
蚕蛹替代鱼粉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本试验旨在探讨蚕蛹替代不同比例鱼粉对吉富罗非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以含8%鱼粉的饲料为基础饲料,分别用蚕蛹替代基础饲料中0(对照)、25%、50%、75%、100%的鱼粉,配制5种等氮(含粗蛋白质32.0%)等脂(含粗脂肪5.5%)的试验饲料(分别命名为SP0、SP25、SP50、SP75、SP100),饲喂初始均重为(44.4±0.41)g吉富罗非鱼幼鱼56d。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20尾鱼。结果表明:1)SP50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较SP0组分别上升16.18%、8.37%(P<0.05),饲料系数降低3.94%(P<0.05);各组内脏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2)SP50组的全鱼和肝胰脏粗脂肪含量较SP0组分别降低6.39%和7.76%(P<0.05),全鱼粗蛋白质和肝胰脏水分含量不受蚕蛹替代比例的显著影响(P>0.05)。3)随蚕蛹替代比例的增加,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均先上升后下降,在SP50组达到最大值,较SP0组分别上升6.48%、13.83%(P<0.05);脂肪沉积率与蛋白质效率、蛋白质沉积率变化趋势相反。4)蚕蛹替代鱼粉后显著降低了吉富罗非鱼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葡萄糖含量(P<0.05);蚕蛹替代比例为50%时,血清溶菌酶活性最高,但替代比例超过75%时,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上升(P<0.05)。由此得出,蚕蛹替代50%鱼粉可提高吉富罗非鱼的生长性能,促进鱼体蛋白质沉积,提高血清溶菌酶活性,同时还具有降血脂、血糖、肝脂的作用。
王淑雯黄先智罗莉陈拥军白富瑾李云
关键词:蚕蛹鱼粉吉富罗非鱼血清生化指标
L-苹果酸对吉富罗非鱼肠道结构功能及肝脏TCA循环效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实验选取体质量为(37.94±O.09)g吉富罗非鱼幼鱼420尾,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饲喂添加0(对照)、1.0、2.0、4.0、8.0、16.0和32.0g/kgL-苹果酸的饲料,进行为期154d的生长实验,研究L-苹果酸对罗非鱼肠道组织结构和功能及肝脏TCA循环效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L-苹果酸水平的增加,前肠和中肠绒毛高度、密度、肌层厚度均在16.0g/kg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后肠绒毛高度、密度和肌层厚度逐渐降低(P〈0.05)。肠道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在1.0g/kg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肠道蛋白酶、肝脏ATP含量随着L-苹果酸水平的增加逐渐升高(P〈0.05);肠Na^+-K^+-ATP酶活力、肠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含量在16.0g/kg组达到最高值;肝脏柠檬酸合酶活力在8.0g/kg到达最大值。研究表明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量添加L-苹果酸(1.0~8.0g/kg),能改善罗非鱼前肠和中肠的形态结构,促进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提高肠消化和吸收能力,同时提高肝脏TCA循环蒲率.
李赞罗莉陈任孝白富瑾敬婷孙玉轩钱前
关键词:吉富罗非鱼L-苹果酸肠道
蚕蛹替代鱼粉对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试验以300尾初始体重为(44.40±0.41)g的吉富罗非鱼(GIFT,Oreochromis niloticus)为研究对象,分别饲喂用蚕蛹(SP)替代0、25%、50%、75%和100%鱼粉(FM)的5种等氮(32%)等脂(5.5%)的饲料(分别命名SP0、SP25、SP50、SP75和SP100,基础饲料中含8%的鱼粉),每组3重复,每重复20尾鱼,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旨在探讨蚕蛹替代鱼粉对吉富罗非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蚕蛹替代水平上升,吉富罗非鱼肌肉粗蛋白、灰分、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显著下降,肌肉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差异;较SP0组,SP100组肌肉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分别下降3.99%和3.46%。随蚕蛹替代量增加,吉富罗非鱼肌肉C18∶3n-3和C20∶5n-3显著上升,C18∶2n-6显著下降;SP100组吉富罗非鱼肌肉C18∶3n-3和C20∶5n-3较SP0组分别上升105.33%和132.72%。结论:蚕蛹替代鱼粉后显著提高了吉富罗非鱼肌肉C18∶3n-3和C20∶5n-3含量,有利于生产富含n-3PUFA的鱼肉产品。
王淑雯罗莉黄先智陈拥军朱旺明黄旺林肯
关键词:蚕蛹
饲料蛋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率和体成分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评价不同饲料蛋氨酸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率及体成分的影响,实验通过在半精制基础饲料中添加DL-蛋氨酸,配制成蛋氨酸水平分别为0.26%、0.55%、0.85%、1.14%、1.44%和1.73%的6种等氮等能(32.09%粗蛋白质,15.82kJ/g总能)的饲料,以初始体质量(66.76±2.29)g的吉富罗非鱼为实验对象,每种实验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实验鱼25尾,养殖系统为室内养殖系统,每天表观饱食投喂3次,养殖时间为60d。结果发现,随饲料蛋氨酸含量的增大,罗非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效率(PER)、饲料蛋白沉积率(PDR)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饲料系数(FCR)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且在蛋氨酸含量为1.14%时WGR、SGR、PER均达到最大(分别为361.91%、2.73%/d和2.53%),FCR达到最低(为1.23),PDR则在蛋氨酸水平为1.44%时达到最大(47.22%)。随饲料蛋氨酸含量的增加,罗非鱼肝体比和脏体比呈明显的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趋势,肥满度则无明显的变化;随饲料蛋氨酸含量的增加,罗非鱼肌肉粗蛋白质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呈先升高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全鱼粗蛋白、全鱼和肌肉中的水分、灰分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肌肉中组氨酸、丝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其余各种氨基酸含量及肌肉必需氨基酸总量(EEAA)、肌肉氨基酸总量(ETAA)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WGR、SGR、PER、PDR、FCR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胱氨酸含量为0.30%时,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蛋氨酸水平应为1.13%~1.16%,占饲料蛋白质的3.52%~3.61%.
向枭周兴华罗莉赵海鹏文华
关键词:吉富罗非鱼蛋氨酸体组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