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BS2012HZ022)
-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 相关作者:乔璐璐李建超王勇智杨作升鲍献文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国土资源部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 东中国海表层悬浮体浓度卫星遥感反演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6年
- 用卫星遥感手段反演海洋表层悬浮体浓度(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C)来研究其分布和输运的方法已经被广泛使用。东中国海属于水文和光学性质较为复杂的二类水体,表层悬浮体浓度的分布规律和水体的固有光学特性时空变化大,增加了遥感研究的难度。在对前人的研究进行比较和总结后发现,根据实测SSC数据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季节、潮汐周期)建立分段模型可以提高整体反演精度。在选择参与反演的波段时,河口和近岸等高SSC海域以及远岸低SSC海域有各自不同的最优波段组合。高SSC海域常使用水体反射率第二反射峰、第一反射峰前波段作正比波段组合参与反演,低SSC海域常使用水体反射率第一峰波段作正比、峰前波段作反比参与反演。同时,在反演模型中考虑泥沙粒径的影响可以显著提升反演精度,并且也有可能在浅海区突破现有遥感研究手段的水深限制。目前模型精度评价标准使用较为混乱,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等可以作为综合精度评价指标,模型的稳定性则可以用误差敏感性分析方法验证。高时空分辨率的海色卫星传感器的出现使得海洋短时间尺度事件的研究成为海色遥感研究的趋势之一。
- 王震乔璐璐王云飞
- 关键词:东中国海
- 我国陆架泥质区沉积动力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数值模拟技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是研究沉积动力过程的重要手段。近几十年来,借助数值模式对我国陆架泥质区成因和演化进行了研究,包括泥质区形成的动力机制、沉积速率计算、沉积物的输运和堆积过程、古沉积环境反演等方面。在未来的研究中,仍需从地球系统科学的视角,在改进数值模型,提高沉积动力过程数值模拟技术的基础上,建立陆架大区域、多动力因素耦合数值模型,并开展古今沉积环境数值模拟,探索泥质区形成、演化的时空过程,并探讨陆架海沉积体系相互作用等。
- 乔璐璐史经昊高飞印萍李建超
- 关键词:泥质区沉积动力数值模拟古沉积环境中国陆架
- 夏、冬季山东半岛东北部沿岸悬浮物输送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6
- 2012年
- 利用2007年夏季和冬季两个航次的国家908专项ST02区块(渤海海峡及北黄海)水体专项调查资料,分析了温度、盐度、密度、浊度等水文要素的夏、冬季的大面站变化,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B1、B2两个断面,结合该水域的历史地层浅剖资料,辅以ECOM模型对研究海域的冬季环流场进行模拟,着重分析了夏、冬季山东半岛东北部沿岸悬浮物输送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山东半岛沿岸悬浮物向外海输送存在类似"夏储冬输"的规律:夏季,调查海区海水浊度普遍小,加之盛行东南风,沿岸流主要流向北部,夏季黄海冷水团在中底层与山东半岛东部沿岸水形成明显的锋面,阻碍了沿岸流携带的悬浮物的经向输送,故夏季应是悬浮物沉积的主要时节;冬季,借助于强劲的东北风,山东半岛沿岸流大大加强,携带大量再悬浮沉积物沿岸向外海输送,但冬季北向的黄海暖流与南下的沿岸流形成了明显的剪切,使悬浮物不能越过山东半岛东部陆架末梢,从而形成了山东半岛东部沿海特有的Ω状泥质沉积带。
- 王勇智乔璐璐杨作升鲍献文
- 关键词:悬浮体黄海冷水团锋面
- 基于LISST数据的冬季南黄海悬浮体分布被引量:5
- 2013年
- 用现场激光粒度仪LISST观测悬浮体,具有纵向分辨率更大及可以实现分粒级测量悬浮体浓度的优势。基于2007年1月南黄海高分辨率LISST观测数据,结合水样抽滤、CTD温盐等观测数据,将LISST体积浓度转化为质量浓度,分析冬季南黄海悬浮体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南黄海三剖面的LISST体积浓度数据与抽滤质量浓度相关性较好,转化后的LISST数据与抽滤相比更适于分析悬浮体的分布;受海流影响,南黄海海底存在多个高悬浮体区域,沿岸流控制下的悬浮体主要为细颗粒物质,黄海暖流控制下的悬浮体主要为粗颗粒物质;海洋温跃层明显促进了近底层悬浮体的富集。
- 李建超乔璐璐李广雪刘勇马妍妍刘玲
- 关键词:悬浮体黄海暖流温跃层南黄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