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BKS038)

作品数:13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王鲁宁李霞李海青王秀艳李升涛更多>>
相关机构:德州学院济南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4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6篇人民
  • 6篇主义
  • 4篇文化
  • 3篇幸福观
  • 3篇人民幸福
  • 3篇社会
  • 3篇社会主义
  • 3篇现实性
  • 3篇马克思主义
  • 2篇幸福论
  • 2篇哲学
  • 2篇中国梦
  • 2篇中国特色社会...
  • 2篇特色社会主义
  • 1篇当代社会主义
  • 1篇道德
  • 1篇新唯物主义
  • 1篇新中国
  • 1篇新中国成立
  • 1篇幸福哲学

机构

  • 6篇德州学院
  • 6篇济南社会科学...
  • 1篇中共中央党校
  • 1篇中共德州市委

作者

  • 5篇王鲁宁
  • 3篇李霞
  • 1篇李升涛
  • 1篇李海青
  • 1篇王秀艳
  • 1篇王鲁宁

传媒

  • 4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东岳论丛
  • 1篇当代青年研究
  • 1篇理论界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 1篇江苏海洋大学...
  • 1篇中共济南市委...
  • 1篇福建江夏学院...
  • 1篇伦理与文明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的存在状态的变化
2017年
人的存在方式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统一,当代社会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的存在呈现这样的变化:物化分化了人和物,只有以人的目的来衡量人,才能重建人与物的统一;人的基本行为原则,使人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确定性,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使人的存在状态呈现不确定性;人们的生活具两个向度:现实性和可能性,只有包含可能性的现实性才是有未来的现实性;虚拟世界占据了人的时间,但只有和现实世界相连才能被人拥有;当代社会,固定的"家"放不下变动的心,无论回家还是离家,人都在寻找心安之处。
李升涛李霞
关键词:不确定性现实性
救赎还是异化:光棍节的休闲学批判被引量:2
2014年
光棍节经历了从小众节日到大众节日的演变,成为单身群体基于缓解压力、寻求认同、表达个性等动机而发起的一场"集体休闲运动",是青年休闲文化的体现。光棍节异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现代休闲的特殊矛盾,表现为休闲的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由互为助推,演变为前者对后者的入侵和殖民。作为休闲运动的光棍节是现代人的生存焦虑和休闲需求在单身亚文化领域的投射,应重回光棍节休闲的本真,回到精祌文化层面上来才能对抗这一异化的逻辑。
王秀艳
关键词:光棍节救赎异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本质,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文化与人的发展关系,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的论述。从一般的意义上,文化包含这样几层内涵: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价值的积淀,文化是一个民族审美品位和人文精神的表达,文化也是当代实践方向的价值提炼。当代中国文化主要有三个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党成立以后在革命战争年代孕育出的革命文化,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文化的作用表现为:文化最集中地代表着人的文明和修养;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合作包容,和谐相处;注重道德修养,完善自身;志存高远,乐观向上;讲究天人合一,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要有历史发展和文明传承的使命,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要有世界文化大发展的胸怀,加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坚持创作以人民为导向的文艺作品;使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
李霞
关键词:文化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人民幸福”理论的当代建构及现实性阐释——从“人民的现实幸福”概念到“人民幸福”的理论体系
2016年
关于“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的理论基础、历史渊源研究,必然要涉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及其“人民幸福”理论的当代建构及其中国化等前提性问题。马克思人民现实幸福论是一个由最初的“人民现实幸福概念”到人类解放和人类幸福终极目标而逐渐生成的过程,对马克思“人民幸福”理论的当代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将“人民幸福”理论定位于马克思幸福观体系中,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幸福观的完整性和科学性。马克思“人民幸福”论的根本标指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是其显著特点。“中国特色”的人民现实幸福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理论的基本存在形态及表现形式,是马克思幸福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核心内容。“人民现实幸福论”具体化、中国化就是马克思幸福观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路径,也是对马克思“人民幸福”理论当代建构及现实意义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和基本向度。“中国梦”的理论创新主要是人民幸福本位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大众化。“人民幸福本位”大众化的实质内涵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成果共享,即人民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取得的政治文明、人文关怀、社会成果的愉悦共享。
王鲁宁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化主体考察被引量:2
2014年
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文化矛盾和冲突反映在主体上,就是人们文化选择的无所适从。转型社会文化的变化表现为民众文化主体地位的凸显,文化内容以政治文化为主向经济、娱乐文化为主转化,以理想主宰向关注现实生活转化,文化功能的变化表现为文化向生活的回归。文化主体意识的变化表现为从对文化的无意识状态到对本民族文化以及生活方式的自觉反思;还表现为文化主体性精神的生成,包括文化主体的个体本位、科学精神和人本精神。从历史和全球化的视野确立文化选择的两个标准,一是人的发展的价值标准,一是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标准。
李升涛
关键词:文化转型文化主体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建构与现实性阐释——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幸福理论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被引量:4
2015年
关于"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理论基础、历史渊源的研究,必然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建构及其中国化等前提性问题。从马克思幸福观点和学说演变为一个严整的理论体系要经过新的整合和再创造。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实质体现在共时性结构中,共时性的研究方法可以得到它的基本原理、本质属性等,当代建构的根本使命和目的是指导实践和现实生活。将人的现实幸福论定位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有助于正确理解其完整性和科学性,确立一种由幸福本体论、人类幸福论及伦理幸福论等多种内容和维度交叉融合和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的新理论形态。"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明确蕴涵在马克思之人的解放理论中,对马克思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幸福意蕴的研究,也是马克思主义幸福当代建构的重要前提。构建现实性马克思人类幸福实现理论体系,当前应该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和实现形式。
王鲁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被引量:15
2015年
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具有必要性,这是文化本身传承发展的需要,也是创造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根据在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包容性,适应当代中国建设实践的需要,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和现代社会的其他主流价值没有冲突和矛盾,可以包容并蓄。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工作首先要鉴别哪些传统文化属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方式有:经典优美的诗歌以现代音乐的方式呈现,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对接;重新设置美德教育的内容,将孝道、亲情、诚信、感恩、爱人、助人等传统美德以具体规范的形式表现出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对接。
李霞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幸福观及其相关问题探究——关于哲学幸福观与伦理学幸福观关系的辨析
2020年
马克思创立的科学幸福论即新唯物主义幸福观,主要包括哲学幸福观和伦理幸福观两大部分,它正确破解了“幸福何以可能”这个难题,从而实现了对西方幸福本质论的革命性超越。正确把握和厘清哲学幸福观与伦理学幸福观的学科关系问题,是中外幸福思想发展史及西方哲学和伦理思想史遗留下的未解难题。要完整地揭示幸福实现活动的根本依据和基本条件等幸福学的基本问题,就要把关于幸福哲学和幸福伦理学的研究有机融合起来,并把两者做比较明确而恰当的学科界定。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幸福观以科学实践观为根本依据,从总体上把握现实的人的幸福实现活动,以幸福哲学及哲学幸福观研究为主导,以综合性方法为主,在确立哲学幸福观的学科地位基础上,把幸福哲学和幸福伦理学的分别研究统筹起来。
王鲁宁
关键词:幸福哲学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幸福理念探析
2013年
以幸福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终极目的,以普遍幸福作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终极目的原则和理念,理由更充分。普遍幸福则是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价值理念和价值原则。人民幸福就是社会成员普遍幸福,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理念所蕴涵的幸福思想主要是关于全面建设及建成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人民幸福实现理论,为正确解决我国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幸福实现所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对策,更富有现实针对性和操作性。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很大的目的性和价值性就是实现人民的幸福。科学发展观以人民为本的幸福观和"中国梦"蕴含的"人民幸福"思想之间有着内在关联,后者是前者的充分体现和重要发挥。科学发展观及"中国梦"所阐释的幸福理念具有特定的实践基础,都反映了从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对于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巨大改变和影响。
王鲁宁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人民幸福科学发展观中国梦
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人的个性发展被引量:10
2019年
美好生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不同时代的人的需要不同,对美好生活的界定也不一样。对于美好生活的界定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努力方向,同时对人的个性发展也产生影响。古代社会无论中外,美好生活就是追求道德完善和精神自由,对人的个性发展具有道德意义。近代以来,幸福和道德分道扬镳,从注重个人体验到幸福生活的物化和符号化,恰恰遮蔽了人的个性发展。现代社会,美好生活不仅仅成为实践的目标,更是创造的过程,在创造性实践过程中不断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李霞
关键词:道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