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2010SQRL034)

作品数:17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张浩刘秀玉宗志芳唐刚黄新杰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工业大学中冶宝钢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相变
  • 5篇复合材料
  • 5篇SIO2
  • 5篇复合材
  • 4篇棕榈
  • 4篇棕榈酸
  • 3篇癸酸
  • 3篇钢渣
  • 3篇SIO
  • 2篇调湿
  • 2篇湿法
  • 2篇湿法脱硫
  • 2篇数值模拟
  • 2篇双壳
  • 2篇脱硫
  • 2篇粒度
  • 2篇火灾
  • 2篇改性
  • 2篇钢渣微粉
  • 2篇值模拟

机构

  • 18篇安徽工业大学
  • 4篇中冶宝钢技术...
  • 3篇教育部
  • 1篇广州特种承压...

作者

  • 14篇张浩
  • 13篇刘秀玉
  • 6篇宗志芳
  • 4篇唐刚
  • 3篇黄新杰
  • 3篇张浩
  • 2篇戴圣
  • 2篇陈华
  • 2篇顾恒星
  • 2篇朱庆明
  • 1篇林晓飞
  • 1篇杨刚
  • 1篇刘影
  • 1篇陈伟
  • 1篇孙建丽

传媒

  • 5篇复合材料学报
  • 4篇过程工程学报
  • 2篇太阳能学报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化工新型材料
  • 1篇非金属矿
  • 1篇山西建筑
  • 1篇建筑节能
  • 1篇能源研究与管...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均匀设计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法优化制备改性钠基蒙脱土被引量:6
2017年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改性剂改性钠基蒙脱土,基于均匀设计和多元非线性回归法考察了去离子水用量、CTAB用量、搅拌速度、搅拌温度和滴加时间对改性钠基蒙脱土片层间距的影响,表征了改性钠基蒙脱土的组成、结构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改性钠基蒙脱土的相容性提高,片层间距显著增加,各因素对改性钠基蒙脱土片层间距的影响程度为CTAB用量?搅拌温度?搅拌速度?去离子水用量?滴加时间.优化的改性钠基蒙脱土方案为:去离子水用量358 g,CTAB用量0.47 g,搅拌速度2853 r/min,搅拌温度75.6℃,滴加时间128 min.
张浩刘秀玉宗志芳
关键词:钠基蒙脱土均匀设计改性
钢渣微粉对牛粪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为提高沼气发酵效率和沼气产量,以不同钢渣微粉作为沼气发酵的功能促进剂,探讨其对牛粪厌氧发酵的沼气产量、发酵前后p H值和发酵前后COD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钢渣微粉对牛粪厌氧发酵产沼气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仅能够提高原料的累积产气量和产气速率,而且能使产气高峰期大幅提前,其中0.5%ZHB钢渣微粉对牛粪厌氧发酵产沼气效果最佳;钢渣微粉明显提高发酵前各处理组的p H值;钢渣微粉有助于提高厌氧发酵的COD值降低率,其中0.5%的ZHB钢渣微粉总COD值降低率达到64.74%,同时可以促使发酵启动最快,效率最高,周期最短。
张浩杨刚刘秀玉宗志芳
关键词:牛粪厌氧发酵沼气
基于湿法脱硫技术的钢渣微粉脱硫效率的研究
2016年
以转炉热泼渣、铸余渣、转炉滚筒渣、铁水脱硫渣、电炉热泼渣和电炉滚筒渣作为吸收剂,进行湿法脱硫工艺的实验研究。通过分析钢渣微粉的粒径,钢渣微粉的主要化学成分,以及反应机理,研究钢渣微粉种类、钢渣微粉浆液的质量浓度、液气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实验结果与经济性因素的情况下,适宜工艺参数是铁水脱硫渣微粉作为吸收剂,采样时间为10 min,液气比为15.0 L/m3,钢渣微粉浆液的质量浓度均为5.0%,其脱硫效率可达66.82%
陈伟董朔顾恒星陈华张浩
关键词:湿法脱硫技术钢渣微粉CAO吸收剂工艺参数
超声波辅助制备超细粒径双壳相变储湿胶囊及其性能
2019年
采用超声波技术辅助制备以正十八烷为核材、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内壳、壳聚糖为外壳的超细粒径双壳相变储湿胶囊,考察乳化剂、引发剂、交联剂对超细粒径双壳相变储湿胶囊的粒径分布、相变调温性能、储湿调湿性能与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细粒径双壳相变储湿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正十八烷(N-O)用量5.0 g、司盘-80用量1.0 g、吐温-80用量0.5 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用量0.2 g、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0.3 g、苯乙烯(St)用量5.0 g、偶氮二异丁腈(AIBN)用量0.3 g、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用量3.5 g、壳聚糖(C)用量3.0 g、二乙烯基苯(DVB)用量0.2 g、四乙烯五胺(TEPA)用量0.2 g、超声波功率700 W。超细粒径双壳相变储湿胶囊的粒径分布为124.60~389.10 nm,其中d50=217.63 nm;超细粒径双壳相变储湿胶囊具有良好的相变调温性能与储湿调湿性能,即相变温度为26.75~29.53℃、相变焓为70.67~72.84 J/g、渗透率为6.45%~7.52%,相对湿度35%~65%的平衡含湿量为0.0583~0.1276 g/g、损耗率为5.71%~6.90%。
张浩
关键词:粒径超声波胶囊
高层建筑走廊防排烟方式的数值模拟分析
2010年
运用fluent软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三种烟气控制模式下的楼梯间及前室内部烟气的温度和浓度,得出了三种排烟方式下的烟气扩散特点,为建筑的防排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秀玉戴圣
关键词:火灾数值模拟
相变储湿纤维的制备及其形貌影响因素的研究
2020年
醋酸纤维素为包裹材料、聚乙二醇800为相变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和丙酮为溶剂,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具有调温调湿性能的相变储湿纤维。采用电子扫描电镜(SEM)对相变储湿纤维进行表征,系统分析相变材料用量、聚合物用量、溶剂性质、电压和推速对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动态水分吸附分析仪(DVS)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优化工艺参数下制备的相变储湿纤维的组成结构、储湿调湿性能和相变调温性能。相变储湿纤维的优化工艺参数,即聚乙二醇800与丙酮的质量比为0.15、醋酸纤维素与丙酮的质量比为0.13、N,N-二甲基乙酰胺与丙酮的质量比为0.20、电压为20.0 kV、推速为0.40 mL/h。结果表明,优化工艺参数下制备的相变储湿纤维在相对湿度为40%~60%时,平衡含湿量为0.0412~0.2239 g/g;在相变温度为21.53~29.25℃时,相变潜热为44.64~49.45 J/g。
张浩
关键词:形貌复合材料
基于FLUENT的空调送风角度对房间舒适性及能耗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运用FLUENT软件,结合κ-ε两方程紊流模型与SIMPLE算法对安装挂壁式空调的办公室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空调送风角度对人员舒适性及建筑能耗的影响。选取典型的单间办公室为模拟对象,对夏季不同的出风角度下办公室内流场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室内能耗随着出风角度的增大而减小,当出风角度为60°时,能耗最大;当出风角度为150°时,能耗最小;出风角为90°时,舒适性明显优于60°、120°和150°。
孙建丽刘秀玉
关键词:FLUENT壁挂式送风角度舒适性能耗
十六醇-十六酸-十二酸/SiO_2三元相变体系复合材料的热湿性能被引量:3
2016年
以十六醇(H)-十六酸(PA)-十二酸(LA)为相变材料,SiO2为载体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HPA-LA用量的H-PA-LA/SiO2三元相变体系复合材料。采用等温吸放湿法和步冷曲线法对H-PA-LA/SiO2三元相变体系复合材料的湿性能和热性能进行测试,同时利用FTIR、XRD、SEM、LPSA和DSC对H-PA-LA/SiO2三元相变体系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晶体结构、微观形貌、粒径分布、相变温度和相变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HPA-LA用量为0.06mol时,所制备的H-PA-LA/SiO2三元相变体系复合材料在人体舒适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热湿综合性能,即相对湿度为40%65%时,平衡含湿量为0.070.10g/g,相变温度为26.29℃,相变焓为70.55J/g。
张浩黄新杰刘秀玉
关键词:SIO2复合材料热湿性能
基于微波加热-水蒸汽法制备碱激发活性炭及其脱硝效果的研究
2018年
以活性炭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加热-水蒸汽法和碱激发提高活性炭的脱硝效果。通过正交设计与多元非线性回归结合获得最优碱激发活性炭的制备工艺参数。采用扫描电镜、全自动比表面和孔隙分析仪及红外光谱测试最优碱激发活性炭的微观结构、孔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结果表明:当微波功率为676W、活化时间为5min和氢氧化钾浓度为48%时,碱激发活性炭具有最佳的脱硝效果,即脱硝穿透时间为343min;最优碱激发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孔结构,孔容积与比表面积均大幅提高,平均孔径减小,同时表面官能团减少,吸收峰的强度降低。
顾恒星陈华张浩刘秀玉
关键词:碱激发活性炭脱硝
癸酸-棕榈酸/SiO_2复合相变材料的热性能被引量:4
2015年
以SiO2为载体、癸酸-棕榈酸为相变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癸酸-棕榈酸/SiO2复合相变材料,考察了其储热性能、导热性能、微观形貌和组成结构.结果表明,当癸酸-棕榈酸掺入量为0.08 mol时,所制材料具有最好的潜热性能,相变温度为20.02~22.08℃,相变焓为44.53~50.51 J/g,适合在建筑领域应用;当癸酸-棕榈酸掺入量为0.06 mol时,材料导热性能最好,导热系数在第一降温阶段为0.211 W/(m·K),相变平台阶段为0.017 W/(m·K),第二降温阶段为0.040 W/(m·K);材料中SiO2与癸酸-棕榈酸仅是物理嵌合,未发生明显的化学作用,癸酸-棕榈酸掺杂过量时明显包裹SiO2,导致复合相变材料潜热性能和导热性能下降.
张浩刘秀玉宗志芳朱庆明林晓飞
关键词:SIO2导热性能复合相变材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