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91804)

作品数:19 被引量:166H指数:9
相关作者:朱蓓薇董秀萍孙黎明李冬梅周大勇更多>>
相关机构:大连工业大学江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扇贝
  • 6篇多糖
  • 5篇虾夷扇贝
  • 4篇盘鲍
  • 4篇皱纹盘鲍
  • 4篇腹足
  • 3篇活性
  • 3篇肌原纤维
  • 3篇肌原纤维蛋白
  • 2篇蛋白
  • 2篇性腺
  • 2篇质构特性
  • 2篇内脏
  • 2篇肿瘤
  • 2篇浊度
  • 2篇麻痹性贝毒
  • 2篇免疫调节
  • 2篇抗凝血
  • 2篇抗氧化
  • 2篇抗肿瘤

机构

  • 20篇大连工业大学
  • 2篇江苏大学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 1篇SGS-CS...

作者

  • 17篇朱蓓薇
  • 7篇董秀萍
  • 6篇李冬梅
  • 6篇周大勇
  • 6篇孙黎明
  • 4篇杨静峰
  • 4篇陈雪娇
  • 4篇肖桂华
  • 2篇吴海涛
  • 2篇闫雪
  • 2篇李韬
  • 2篇陈昭
  • 2篇金文刚
  • 2篇朱蓓微
  • 2篇夏远征
  • 1篇王嵩
  • 1篇袁起新
  • 1篇于运海
  • 1篇张爽
  • 1篇刘芳

传媒

  • 8篇大连工业大学...
  • 4篇食品与机械
  • 2篇水产科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食品科技
  • 1篇营养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鲍鱼内脏多糖的体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活性研究被引量:25
2008年
从鲍鱼内脏中提取活性多糖,为提高鲍鱼内脏的附加值,促进鲍鱼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鲍鱼内脏经碱性蛋白酶和胃蛋白酶处理后,用Sephadex G-100凝胶柱过滤层析分离出两个多糖组分,AVPⅠ和AVPⅡ,其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66.41%和51.84%;蛋白质量分数为1.70%和15.55%;分子质量为272和6 ku;它们具有相同的单糖组成,但各种单糖的相对含量不同,AVPⅠ中鼠李糖、葡萄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岩藻糖的摩尔比为1.00∶2.15∶4.00∶5.36∶33.18∶45.14,而AVPⅡ中上述多糖的摩尔比则为1.00∶1.46∶1.33∶4.98∶16.08∶12.51;体外抗肿瘤结果显示,AVPⅠ和AVPⅡ对Hela细胞和K562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体外免疫检测发现,AVPⅠ和AVPⅡ能够增强淋巴细胞增殖、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NK细胞的杀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鲍鱼内脏多糖具有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功能,可用于免疫增强性功能食品的开发。
王莅莎朱蓓薇孙黎明李冬梅
关键词:内脏多糖抗肿瘤免疫调节
鲍鱼腹足肌原纤维蛋白的组成及其性质被引量:14
2011年
采用SDS-PAGE分析了鲍鱼腹足肌原纤维蛋白的组成,并考察了温度、pH和离子强度对鲍鱼腹足肌原纤维蛋白溶液浊度和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鲍鱼腹足肌原纤维蛋白主要含有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副肌球蛋白和原肌球蛋白。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鲍鱼腹足肌原纤维蛋白的浊度上升、溶解度降低,且温度在40~50℃时浊度和溶解度变化明显;pH在5.5~6.0时,蛋白的浊度急剧下降而溶解度急剧升高;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蛋白的浊度下降、溶解度升高,离子强度在0.2~0.4 mol/L时浊度和溶解度变化明显。
王耀耀朱蓓薇董秀萍叶文秀肖桂华
关键词:肌原纤维蛋白浊度溶解度
鲍鱼内脏蛋白多糖体内对H_(22)肝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1
2009年
目的从鲍鱼内脏中提取活性鲍鱼内脏蛋白多糖(AVPF-I),检测AVPF-I的抑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H22移植瘤模型,设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环磷酰胺阳性对照和AVPF-I组,测定各组小鼠瘤重、脾脏指数,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及NK细胞杀伤活性,中性红吞噬法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吞噬活性,ELISA试剂盒检测TNF-α,IL-1和IFN-γ含量。结果AVPF-I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生长(P<0.01),抑瘤率达62.37%;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荷瘤小鼠的脾脏指数显著提高(P<0.01),T淋巴细胞增殖作用、NK细胞的活性、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及血清TNF-α,IL-1和IFN-γ含量均显著提高(P<0.01),并呈一定量效关系。结论AVPF-I能抑制H22肝癌生长,其抑瘤作用很可能是通过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增强实现的。
朱莉莉孙黎明李冬梅朱蓓薇
关键词:多糖抗肿瘤免疫调节
鲍鱼腹足不同部位的质构特性及组织结构研究被引量:14
2010年
对鲍鱼腹足不同部位的成分、质构特性以及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从鲍鱼中间部位到边缘,水分、粗蛋白和胶原蛋白的含量依次升高。质构剖面分析(TPA)结果表明,中间部位的硬度、咀嚼性和回复性显著低于过渡部位,而其弹性高于过渡部位。相关性分析表明,TPA各个参数之间以及与肌肉各种成分的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组织结构观察表明,从鲍鱼中间部位到边缘,红色的胶原纤维逐渐增多,黄色的肌纤维逐渐减少。
肖桂华朱蓓薇董秀萍陈雪娇郑杰
皱纹盘鲍性腺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酶法结合醇提法从皱纹盘鲍性腺中提取鲍性腺多糖PAG,测定其组成为:糖31.77%,蛋白质6.1%,脂肪6.79%,硫酸根25.78%,氨基己糖6.42%,氨基半乳糖1.25%。以.OH清除活性、DPPH.清除活性、还原性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等为指标,测定PAG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结果表明,PAG不仅具有较强的.OH、DPPH.清除作用和还原能力,还具有一定的抗脂质过氧化能力。
李韬周大勇杨静峰李冬梅闫雪包国庆朱蓓薇
关键词:皱纹盘鲍性腺多糖抗氧化活性化学组成
牡蛎冷冻干燥后复水特性及微观结构的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研究牡蛎冷冻干燥后的复水特性,将新鲜牡蛎分为直接冻干组(Fresh+FD组)、预煮处理后冻干组(Boiled+FD组)和自然干燥组(Fresh+ND组),考察干燥后牡蛎的干燥比、复水比、复水率和微观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两冻干组牡蛎的含水量远低于自然干燥组,在常温和沸水中的复水比和复水速率均大于自然干燥组,冷冻干燥更有利于牡蛎中水分的去除和复水;干燥后牡蛎闭壳肌微观形态优劣程度依次为Fresh+FD组>Boiled+FD组>Fresh+ND组,其中Fresh+FD组闭壳肌纤维细长、舒展,间隙均匀,Fresh+ND组闭壳肌纤维束堆叠,组织致密;常温复水80min,两冻干组牡蛎的复重系数和复水率均高于自然干燥组。
董秀萍朱蓓薇金文刚吴海涛孙黎明陈雪娇
关键词:牡蛎冷冻干燥复水微观结构
虾夷扇贝中大肠杆菌的累积及净化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大肠杆菌在扇贝体内累积及组织分布的规律。将污染后的虾夷扇贝放入经臭氧系统灭菌后的海水中,净化处理,以大肠菌群为指标,探讨影响虾夷扇贝净化效果的几个关键因素,并对净化前后虾夷扇贝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各组织中大肠菌群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消化腺>性腺>腮和外套膜>闭壳肌。当臭氧浓度为0.03mg/kg时,最佳净化工艺条件为,贝水比1:8(m:m);盐度3.3%;净化时间为32h。净化前后,虾夷扇贝中各营养成分含量并无明显变化。试验证明,臭氧净化法能清除虾夷扇贝的微生物污染,且不影响扇贝的营养成分。
夏远征辛丘岩李冬梅朱蓓微
关键词:虾夷扇贝大肠埃希氏菌营养成分
扇贝肌原纤维蛋白浊度和黏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以扇贝为原料对其肌原纤维蛋白进行提取,研究不同温度、pH、离子强度、蛋白浓度对扇贝肌原纤维蛋白浊度、黏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扇贝肌原纤维蛋白溶液浊度上升,在40℃时浊度达到最大值,pH在4.0~4.5之间时蛋白的浊度最大,离子强度为0.6I时蛋白浊度最小,而蛋白浓度与浊度呈正线性相关;蛋白的黏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60℃后变化不显著,pH值为4.0时黏度最小,离子强度为0.6I时黏度最大,随着蛋白浓度升高黏度显著增大。
江慧敏董秀萍王继涛朱蓓薇
关键词:扇贝肌原纤维蛋白浊度黏度
虾夷扇贝内脏多糖SVP-12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采用蛋白酶水解提取法提取虾夷扇贝内脏粗多糖。采用2步蛋白酶-sevag法脱除粗多糖中的蛋白质。粗多糖先后经Sephacryl-S 200凝胶过滤层析柱和DEAE-52阴离子交换层析柱分离得到多糖组分SVP-12。SVP-12经高效液相色谱鉴定为均一的多糖,其分子质量约为170 ku,其中多糖含量为72.05%,蛋白含量为2.74%,硫酸根含量为12.57%,氨基己糖含量为8.46%。气相色谱法检测结果表明,SVP-12含有鼠李糖、岩藻糖、阿拉伯糖、木糖、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其摩尔比例约为1.65∶2.54∶4.05∶5.60∶1.48∶4.90∶1.00。
闫雪杨静峰周大勇李韬朱蓓薇
关键词: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单糖组成
热加工条件对鲍鱼腹足部分加工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分别在60、70、80、85、90和100℃下对鲍鱼腹足热加工0.5~14h,考察了热加工条件对其质量、质构特性、感官特性以及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加工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鲍鱼腹足的质量逐渐降低;其质构和感官特性先变好后变差,且温度越高,随时间的变化越明显;其肌原纤维蛋白变性率迅速升高,且升至90%后趋于平稳。在80℃左右加热,鲍鱼腹足的质量损失少,质构特性和感官特性都较好,品质较高,可加工时间较长。
肖桂华朱蓓薇董秀萍陈雪娇陈昭
关键词:热加工质构特性肌原纤维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