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8022009)

作品数:6 被引量:49H指数:3
相关作者:兰从欣李腊月武安绪邢成起胡乐银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地震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震
  • 5篇首都圈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前
  • 2篇断层
  • 2篇断层活动
  • 2篇震前
  • 2篇首都圈地区
  • 1篇地震活动特征
  • 1篇地震频度
  • 1篇地震前后
  • 1篇地震台
  • 1篇地震台网
  • 1篇地震预报
  • 1篇映震
  • 1篇映震能力
  • 1篇张北地震
  • 1篇震级
  • 1篇震源
  • 1篇震源参数

机构

  • 6篇北京市地震局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3篇邢成起
  • 3篇武安绪
  • 3篇兰从欣
  • 3篇李腊月
  • 2篇胡乐银
  • 1篇王春媛
  • 1篇岳辉
  • 1篇郭心
  • 1篇马士振
  • 1篇刘杰
  • 1篇武敏捷
  • 1篇王丽红
  • 1篇李菊珍
  • 1篇韩孔艳
  • 1篇朱红彬
  • 1篇郑斯华

传媒

  • 2篇中国地震
  • 1篇地震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大地测量与地...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5
  • 2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北京地区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反演被引量:28
2005年
利用2001年10月—2004年10月该台网记录到的511条波形资料,分别以北京及附近地区、北京西部山区和东部平原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Atkinson和Mereu方法计算各自的Q值,并与已有的结果进行对比,讨论了Q值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及差异存在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Moya等方法进行了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的反演,计算时采用了两种模型①分区的Q值、地震和台站;②全区的Q值、地震和台站.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得到的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基本一致,同时也说明了采用这些方法得到的震源参数不受台网大小的限制.
兰从欣刘杰郑斯华马士振李菊珍
关键词:震源参数品质因子Q值地震台网
弱震条带对2001年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活动的指示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比较系统分析总结了2001年首都圈及邻近地区中等地震发生前小震活动特征及所形成的弱震条带,6次中等地震前均出现了弱震活动有序分布现象,由2~3级地震组成的弱震条带后发生中等地震的可能性更大,但条带长度和持续时间与地震震级关系不甚明显,这些规律特点可为日常短临跟踪及分析预报提供借鉴资料。
兰从欣王春媛岳辉
关键词:地震预报震级首都圈地区
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分析首都圈跨断层形变资料被引量:10
2013年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大同6.1、张北6.2和文安5.1级地震前后首都圈地区的跨断层形变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计算了断层垂直形变速率及其各个主成分和能够反映断层总体活动水平的综合指标W。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信息,去除相关干扰信息,有助于对前兆资料的分析研究;综合指标W可以较好地反映前兆资料的异常变化,能够代表一个地区前兆观测资料的总体映震水平;首都圈跨断层流动形变资料对大同6.1、张北6.2、文安5.1级地震都有较好的映震能力,从中可以捕捉到中强地震孕育、发展、发生过程中的前兆异常信息。
李腊月邢成起武安绪韩孔艳王丽红
关键词:首都圈主成分分析映震能力
首都圈断层活动及其与地震关系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对首都圈地区10处跨断层流动观测场地40多年来的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了断层水平扭错量、水平张压量和垂直升降量。结合首都圈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和该区1970年以来的区域地震活动特征,分析了首都圈地区现今断层活动特征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断层活动较复杂,目前总体活动水平与往期相比并不高,大多数断层左旋活动增强,右旋活动相对减弱;张性活动也有逐渐增强的趋势;断层垂直活动量小于水平活动量,地壳运动仍以水平运动为主;断层活动与地震活动存在一定的关系,强震前断层活动明显增强,并具有一定的异常特征。
李腊月邢成起武安绪胡乐银武敏捷
关键词:首都圈断层活动地震活动
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前小震活动异常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03年
近年来首都圈地区以中等地震活动为主,本文用反映地震频度、能量、平均震级的基本参量如频度、缺震、断层总面积、地震活动度等研究该区中等地震前的活动性异常特征,发现这些异常对1999~2001年首都圈地区的中等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当同时出现三项低值异常后,有震预报准确率较高。这些方法对首都圈地区中等地震的短期预测有重要作用,2001年12月28日滦县ML4.2级地震就是用该方法在震前做了较成功的预测。由于参量指标与地震间的映震效果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区域性,需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时刻跟踪并不断调整改进所使用的参量指标,才能更好地捕获地震信息。
兰从欣朱红彬郭心
关键词:地震频度地震活动特征首都圈
张北6.2级地震前后断层活动时空演化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利用首都圈地区的24处跨断层流动水准观测资料,计算了断层垂直形变速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研究区断层垂直形变速率进行了合成,从时空角度分析了张北地震前后跨断层形变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张北地震前首都圈地区的部分跨断层水准测点出现了一定的异常变化。时间上,观测曲线大致从1994年开始出现准同步的加速、转折,恢复到原来水平后发震;空间上,地震前2~3年研究区整体由张性转为压性,最后逐渐形成了以震中区为压性区而远离震中的地区压性逐渐减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张北地震后,研究区出现了大范围的张性区,并且处于相对稳定的空间分布状态,这可能与区域应力的充分释放有关。
李腊月邢成起武安绪胡乐银
关键词:张北地震首都圈断层活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