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00182110019)

作品数:1 被引量:10H指数:1
相关作者:蒋先军刘玮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氮素
  • 1篇氮素矿化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土
  • 1篇土壤
  • 1篇团聚体
  • 1篇免耕
  • 1篇耕作
  • 1篇耕作方式

机构

  • 1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篇刘玮
  • 1篇蒋先军

传媒

  • 1篇土壤

年份

  • 1篇2013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耕作方式对土壤不同粒径团聚体氮素矿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研究了常规耕作和垄作免耕两种耕作方式下紫色水稻土不同粒径团聚体中氮的矿化过程。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团聚体氮素矿化强度具有显著差异:潜在矿化势(Np)的最高值均出现在2.0~0.25 mm大团聚体中,最低值在>2.0 mm的宏团聚体中;2.0~0.25 mm团聚体的潜在矿化速率(Vp)和实际矿化速率(Va)比其他团聚体高1.2~1.6倍。常规耕作和垄作免耕两种耕作方式下不同团聚体的净矿化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相同;垄作免耕显著增加了氮素的净矿化量,以原土为例:垄作免耕处理Np比常规耕作处理高33.9%,Vp和Va分别比常规耕作处理高85.2%和52.0%。虽然垄作免耕可以显著促进土壤中氮素的矿化作用,但是耕作方式对不同粒径团聚体内的氮矿化动力学过程并无显著影响,表明耕作方式对不同大小团聚体中可矿化氮和微生物的分布影响较小。
刘玮蒋先军
关键词:氮素矿化团聚体免耕水稻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