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青年科学研究资助项目(QN2009-8)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刘芬张华兴郝良何燕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青年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慢性病
  • 2篇家庭保健
  • 2篇家庭保健员
  • 2篇健康
  • 2篇健康教育
  • 2篇保健
  • 1篇性病
  • 1篇性病防治
  • 1篇社区慢性病
  • 1篇社区慢性病防...
  • 1篇社区卫生
  • 1篇社区卫生服务
  • 1篇卫生服务
  • 1篇慢性
  • 1篇慢性病防治
  • 1篇教育效果评价

机构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市社区卫...

作者

  • 2篇何燕
  • 2篇郝良
  • 2篇张华兴
  • 2篇刘芬

传媒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家庭保健员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对比培训家庭保健员前后社区居民生活习惯及基本生理指标的变化,探索家庭保健员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自愿报名、社区百姓推选、现场筛选等途径,在社区内选择符合相关条件的居民入选家庭保健员并进行培训。在培训前、培训结束1年后两个时间点以问卷形式进行健康信息收集采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培训前健康信息收集采样调查家庭保健员5 400人,家庭成员3 600人,共收回有效问卷7 236份(80.4%)。培训结束后1年,再次发放问卷进行调查,部分失访,收回有效问卷6 729份,回收率为92.99%,其中家庭保健员4 018份,家庭成员2 711份。两次收回有效问卷中家庭保健员均以35~59岁为主,家庭成员均以≥60岁为主;家庭保健员和家庭成员均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培训结束后1年家庭保健员和家庭成员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日常生活心态的调整、吃早餐、食用蔬菜、水果、豆、奶及豆奶制品情况、炒菜用油、食盐摄入量等情况较培训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后1年初中、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被调查者的吸烟和饮酒情况较培训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结束后1年被调查人员的收缩压、舒张压及空腹血糖水平较培训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保健员在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张华兴郝良刘芬何燕
关键词:家庭保健员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教育慢性病
北京市家庭保健员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索社区健康教育对家庭保健员生活行为习惯及基本生理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18个区县的家庭保健员,在健康教育前与健康教育结束一年后分别以问卷形式进行健康信息收集采样,观察其培训前后生活行为习惯及基本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家庭保健员的日常生活习惯及基本生理指标有明显改变,如炒菜用油>30 g/d人群由18.6%降至7.7%;食盐摄入>6 g/d人群由24.0%降至9.8%,吸烟>5支/d人群由31.3%降至22.9%;饮酒>3次/月人群由48.9%降至37.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家庭保健员的生活行为习惯及基本生理指标的改善有显著效果,对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慢性病防治有积极推广意义。
张华兴郝良刘芬何燕
关键词:健康教育家庭保健员慢性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