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0571)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唯奇郑国伟王丹丹禹晓梅高波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红河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拟南芥
  • 3篇膜脂
  • 2篇叶片
  • 2篇植物
  • 2篇衰老
  • 2篇缺钾
  • 1篇豆种
  • 1篇叶片膜脂
  • 1篇叶片衰老
  • 1篇英文
  • 1篇油菜
  • 1篇脂类
  • 1篇质体
  • 1篇衰老过程
  • 1篇内源
  • 1篇内源激素
  • 1篇内源激素变化
  • 1篇拟南芥叶片
  • 1篇中膜
  • 1篇种子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红河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玉溪中烟种子...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篇李唯奇
  • 2篇王丹丹
  • 2篇禹晓梅
  • 2篇郑国伟
  • 1篇杨慧
  • 1篇贾艳霞
  • 1篇陶发清
  • 1篇高波
  • 1篇王荣

传媒

  • 6篇植物分类与资...
  • 1篇中国植物生理...

年份

  • 5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金属离子胁迫产生植物膜脂过氧化的能力与离子的极化能力正相关被引量:6
2011年
金属离子胁迫导致植物产生多种生理损伤,其中包括膜脂的过氧化。不同的金属离子诱导植物产生膜脂过氧化差异很大,迄今对这些差异与金属离子性质之间的具体关系所知甚少。金属离子对阴离子和其他分子的作用主要取决于其电荷数量、半径大小和电子层结构,亦即取决于其极化作用。作者以水培拟南芥与油菜为材料,以不同极化作用的金属离子(Li+、Na+、K+、Ca2+、Fe2+与Fe3+)为研究对象,检测了极化作用不同的金属离子胁迫拟南芥与油菜1、3、5d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相同浓度的一价离子Li+、Na+与K+胁迫5d后,离子半径较小的Li+诱导拟南芥与油菜产生的丙二醛比Na+与K+高2倍以上;相同浓度下电子层结构相同的Fe3+与Fe2+胁迫5d后,电荷高的Fe3+诱导拟南芥产生的丙二醛比Fe2+高2倍以上,而Fe3+诱导油菜产生的丙二醛比Fe2+高5倍以上;相同浓度的二离子Fe2+与Ca2+胁迫,电子层结构复杂的Fe2+比Ca2+诱导更多的丙二醛产生。运用离子势综合表征离子极化能力,则丙二醛的含量与离子势大小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说明,金属离子诱导膜脂过氧化的胁迫能力与金属极化作用正相关,即电荷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及电子层越复杂,产生氧化胁迫程度越强。
杨慧高波李唯奇
关键词:拟南芥油菜金属离子丙二醛离子势
植物在缺钾胁迫中膜稳定性的变化(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植物维持膜的功能是其抵御胁迫的关键问题,而维持膜功能必须要保持膜的稳定性和合适的流动性。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植物主要是通过积累叶片膜脂和保持根部膜脂基本不变来适应长期缺钾。在本研究中,以拟南芥和其具有耐受缺钾胁迫特性的近缘种须弥芥为对象,研究了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的双键指数(double bond index,DBI)的变化,发现长期缺钾条件下,两种植物叶片中总的DBI保持不变,根部总的DBI略有降低。同时研究了与膜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溶血磷脂的含量和DGDG/MGDG以及PC/PE这两个比值的变化,发现长期缺钾后拟南芥和须弥芥叶片中溶血磷脂的总量呈上升趋势,根部溶血磷脂总量基本保持不变;无论在对照还是缺钾条件下,拟南芥溶血磷脂的总含量要高于须弥芥。须弥芥叶片具有更高的DGDG/MGDG值,根部具有更高的PC/PE值,说明长期缺钾条件下须弥芥膜的稳定性可能更好。这可能是须弥芥耐缺钾的原因之一。
王丹丹郑国伟李唯奇
关键词:拟南芥膜流动性膜稳定性
干旱胁迫对麻竹叶片渗透调节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正>以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作为试验材料,在温室条件下研究自然干旱胁迫下麻竹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李在军蔡孔瑜陈桂芳娄利华
关键词:干旱麻竹膜透性
文献传递
A mode of Adaptation of Alpine Scree Plants to Frequently Aternation between High and Low Temperature:Turnover of Membrane Lipid Classes and Invariance of Fatty Acid Unsaturation
<正>A general agreement about plant responses to temperature alternation is that membrane lipid unsaturation
Bo Tian1,5, Guowei Zheng1,2, Fujuan Zhang1, Han Li1, Hang Sun3, Ruth Welti4, Weiqi Li1* 1The Germplasm Bank of Wild Species,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unming 650204, China
文献传递
分析拟南芥叶片在激素促进的衰老中内源激素变化来解析抑制磷脂酶Dα1延缓激素促进衰老的机制(英文)
2014年
采后衰老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内源和外源激素的影响。抑制拟南芥中磷脂酶Dα1(phospholipase Dα1,PLDα1)的表达后,使得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乙烯加速的离体叶片衰老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然而,内源激素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对比分析了野生型和PLDα1缺失型两种基因型拟南芥叶片在3种不同人工老化过程中(离体诱导的、外源ABA和乙烯促进的衰老过程),内源ABA,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和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3)的含量变化。这5种激素对3种不同衰老处理方式的响应模式表明了人工老化过程存在着两个不同阶段,并且在衰老早期每种激素的变化模式相同。PLDα1功能缺失使得激素加速的衰老过程得以延缓,这与内源ABA、MeJA、ZR和IAA的含量变化有关,而与GA3的含量变化无关。同时,ZR和IAA的变化模式也说明了这两种激素的变化可能是缺失PLDα1延缓激素加速的衰老过程这一事件的原因而非结果。
贾艳霞陶发清李唯奇
关键词:叶片衰老激素拟南芥
大豆种子吸胀冷害抗性与其质体膜脂不饱和度正相关(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吸胀冷害是干种子在吸胀阶段遭受低温造成不萌发的现象,结果可能造成农作物损失严重。虽然吸胀过程中细胞膜的修复是关键事件,而且细胞膜在响应水分和温度胁迫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种子吸胀过程中膜变化的过程,特别是膜流动性变化过程研究较少。本文比较了吸胀冷害耐受型(LX)和敏感型(R5)两个大豆品种在吸胀冷害过程中膜脂不饱和度(double-bond index,DBI)的变化,结果发现,LX和R5在常温(25℃)吸胀时变化趋势一致,质体膜脂DBI升高,质体外膜脂中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PG)分子DBI下降。LX和R5在低温(4℃)吸胀时DBI变化有很大差异,低温吸胀仅仅延缓了耐受型LX中质体膜脂DBI的升高,但是敏感性R5质体膜脂DBI不仅没有升高反而下降。用浓度33%的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引发没有直接引起DBI变化,但是所引起的细微而显著的变化可能为萌发做好准备。PEG引发处理后的R5在吸胀冷害后第二和第三阶段质体膜脂DBI迅速增加,这个增加模式与LX的DBI增加相似。结果表明,吸胀冷害延缓或者阻滞了质体膜脂不饱和度的升高,大豆种子的吸胀冷害抗性与质体膜脂不饱和度正相关,提高质体膜质DBI可以提高吸胀冷害抗性。
禹晓梅李唯奇
关键词:大豆种子吸胀冷害
植物适应长期缺钾——积累叶片膜脂、维持根膜脂组成不变(英文)被引量:3
2014年
环境对植物的胁迫可能是短期快速的、也可能是长期而缓慢的,而植物应对这两种胁迫的策略可能不同。膜脂组成变化是植物响应环境胁迫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响应长期胁迫和短期胁迫的样式也可能不同。植物膜脂组成对短期缺钾胁迫的响应已经有报道,但是对长期缺钾的响应如何尚且未知。我们设置了4种(5.1,0.51,0.051和0 mmol·L-1)不同的钾浓度,比较了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及其生长于贫钾生境中的近缘种须弥芥(Crucihimalaya himalaica)长期缺钾后(18天)的生理和生化变化,发现须弥芥具有耐受贫钾的能力。我们进一步运用脂类组学的方法检测比较了拟南芥和须弥芥在长期缺钾胁迫下脂类组成的变化,发现:(1)两种植物叶片中总脂以及几乎所有脂类的含量明显上升;(2)两种植物都是地上部分膜脂的变化幅度大于根部膜脂的变化幅度;(3)地上部分膜脂变化幅度,须弥芥的大于拟南芥的;地下部分的膜脂变化幅度,须弥芥的小于拟南芥的;(4)拟南芥叶片和根中PA的含量显著上升,与PA相对应的是PE含量的显著下降,由此我们推测拟南芥中PA的积累主要来自于PE的水解。上述结果提示,在细胞水平上,植物主要通过积累叶片膜脂和维持根部膜脂组成基本不变来适应长期缺钾。
王丹丹郑国伟李唯奇
关键词:拟南芥膜脂
拟南芥角果衰老过程中膜脂的变化(英文)被引量:1
2014年
角果发育对某些物种的生殖发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拟南芥种子附着在角果里,角果在早期发育时进行光合作用,角果成熟后开裂散落种子之前,其细胞会经历一个衰老的过程。一般植物细胞在衰老过程中要经历膜脂降解的过程,但是角果细胞衰老过程仍未知。通过比较角果衰老过程中拟南芥野生型(WS)及与膜脂代谢密切相关的磷脂酶Dδ缺失突变体(PLDδ-KO)中膜脂分子的组成情况、膜脂含量、相对含量及双键指数值,结果发现,在拟南芥角果衰老过程中:(i)质体膜脂和质体外膜脂显著下降;(ii)不同膜脂降解速率不一样,质体膜脂的降解比质体外膜脂的降解快;(iii)总的双键指数DBI下降;(iv)磷脂酶Dδ缺失突变体(PLDδ-KO)的角果膜脂组成的基本水平和变化样式与野生型(WS)非常相似。结果说明,角果在衰老过程中发生了膜脂的激烈降解。据此推测:(i)膜脂水解产物可能转移到种子中用于储藏脂三酰甘油的合成;(ii)质体膜脂相对含量下降和质体外膜脂相对含量上升导致了总的DBI下降;(iii)PLDδ参与了角果衰老中的膜脂代谢。
禹晓梅王荣李唯奇
关键词:拟南芥膜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