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012)

作品数:9 被引量:83H指数:5
相关作者:陈宁生施蕾蕾杨成林张飞第宝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石流
  • 4篇泥石
  • 4篇泥石流
  • 3篇灾害
  • 2篇娃娃
  • 2篇考古
  • 2篇考古学
  • 2篇古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雷达
  • 1篇遥感
  • 1篇遥感数据
  • 1篇灾害性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特征
  • 1篇砂岩
  • 1篇山洪
  • 1篇山洪灾害
  • 1篇石器
  • 1篇石器时代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6篇陈宁生
  • 2篇杨成林
  • 2篇施蕾蕾
  • 1篇何杰
  • 1篇谭志刚
  • 1篇高延超
  • 1篇秦启荣
  • 1篇魏学利
  • 1篇张飞
  • 1篇蔡保全
  • 1篇邓文静
  • 1篇第宝峰
  • 1篇齐云龙
  • 1篇张海力

传媒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文物春秋
  • 1篇山地学报

年份

  • 2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砂岩及其坡积物结构面的地质雷达图像解译——以超强地面耦合50MHz雷达天线探测为例被引量:3
2007年
白鹤滩地区下覆地层具有含水量高、透水性差、强度低等特征,可能会在工程中引发地质灾害等问题。利用超强地面耦合50MHz雷达天线,采用剖面法研究砂岩及坡积物区域地层结构,获取了砂岩及坡积物之间不同结构面的波形特征,并且在雷达图像上客观地反映砂岩及坡积物地区地层变化情况。针对探测区实际情况优选地质雷达探测及具体应用,并对图像资料进行精细的解译,确定了地层结构面的纵向变化情况,清晰地反映出基岩内部特征,也对地质雷达高分辨率野外数据采集、分析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齐云龙陈宁生秦启荣张海力
关键词:地质雷达砂岩结构面
泥河湾在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中的地位被引量:1
2007年
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已走过86年历程,本文在前人探讨分析的基础上,以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理论和方法的演变为依据,从学术史的角度将我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划分为类型学时期、考古学文化时期、文化生态学转型时期三个阶段,指出泥河湾盆地已成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研究新阶段的领头羊。
谭志刚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考古学
娃娃沟流域泥石流活动与植被关系探讨被引量:7
2008年
娃娃沟位于九龙县境内,属川西南高植被覆盖山区。2006年7月16日该流域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此次泥石流容重高,粗大颗粒比重大,表现出黏性泥石流的特征。通过解译TM遥感影像发现流域内植被覆盖度高达80%,森林覆盖率超过50%,以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为主。分析发现该流域植被与泥石流活动间存在以下关系:流域植被对泥石流的抑制作用是有限的,当泥石流暴发时沟道两侧的部分植被也随失稳土体一起滑入沟道,成为泥石流固体物质的一部分;不同植被类型对泥石流活动控制作用有差异,该区以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为主的植被类型对泥石流活动的控制作用不强。
施蕾蕾陈宁生杨成林覃伯勇
关键词:泥石流特征植被特征遥感数据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2004-03-14灾害性泥石流被引量:1
2006年
2004—03—14凌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市郊外19km的塔尔德布拉克村泥石流造成28人死亡(其中包括9名中国人员)和巨大经济损失。该次泥石流体密度为1.5t/m^3,平均流速Vc为6.75m/s,流量Qc为1221m^3/s。泥石流体中石块少且小,最大块石的尺寸为80×50×40cm^3,整体冲击力δ为9.27Pa。该泥石流形成过程非常复杂,首先降雨诱发滑坡,当滑坡体在落差100多m的滑移过程中,由于巨大的滑移加速度和滑动摩擦力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土体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降低,饱和土体迅速液化解体,转化为泥石流;非饱和土体碰撞解体形成碎屑流,碎屑流体进入沟谷中,与左侧沟的洪水汇合,碎屑流转化为泥石流,并汇合成更大规模的泥石流。泥石流在运动过程中形成气浪波,并产生弯道超高,两侧高差相差约3m。堆积扇呈舌状,两侧不对称。由于搬运距离短,物源区物质组成与运动区、堆积区的物质组成基本一致;泥石流高速运动使体内部大量气体逸出,在堆积体表面形成很多圆锥体状小丘,最大的小丘尺寸为0.13m^3。
魏学利陈宁生
关键词:泥石流碎屑流滑坡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特征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四川省山区城镇山洪灾害分为溪河洪水、泥石流、溪河洪水+泥石流与溪河洪水+泥石流+滑坡四种类型。通过对近50年四川省受山洪灾害危害的典型山区城镇进行调查,从灾害的爆发频率、威胁人口、死亡人口及财产损失四个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总体上山洪灾害爆发频率越低,造成的威胁区内人员死亡概率和人均财产损失越大。各类山洪灾害的特征不同:溪河洪水爆发频率高,造成人员伤亡较小,财产损失较大;泥石流的爆发频率低,人员伤亡大,财产损失较大;泥石流+溪河洪水的综合灾害爆发频次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对较大;泥石流+滑坡+溪河洪水的综合灾害爆发频次最低,威胁人口最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很大。
高延超何杰陈宁生第宝峰邓文静
关键词:山洪灾害
河姆渡文化“耜耕农业”说质疑被引量:8
2006年
骨耜的真正用途是认定河姆渡文化稻作农业发展阶段的关键,考古发掘新证据说明骨耜用来深掘灰坑和柱洞,它与干栏式建筑密不可分。生物学分析表明栽培稻是野生稻的一个亚种,栽培稻内的籼稻和粳稻之分不是亚种间的差别,而是气候生态型的差异;出现籼、粳和普通野稻组合是原始栽培稻的体现。前人夸大了河姆渡文化的稻谷数量,缺乏收割和加工谷物工具也是稻谷作为食物所占比例较小的反映。稻作不是河姆渡文化主要经济形态,定居的前提不一定以农业为主。这些观点动摇了河姆渡文化“耜耕农业”发展阶段说。
蔡保全
关键词:河姆渡文化考古学
四川省九龙县娃娃沟泥石流运动特征与堵河成灾机制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2006年7月16日娃娃沟流域暴发的大规模泥石流,给下游3个电站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是大渡河流域一次典型的灾害性泥石流。分析得出,娃娃沟泥石流重度高、搬运能力强,泥石流固体物质砂、石混杂,粗大砾石含量高;暴发频率低、规模大,流速及峰值流量分别高达10.78m/s及798.5m3/s;在汇口处,泥石流堆积物堵塞河道是引起下游电站受灾的重要原因,高重度、粗颗粒、大流量的组合是此次泥石流堵江的重要原因。堵河判别计算结果显示在发生百年一遇泥石流时,该断面均有发生堵河的可能。娃娃沟泥石流表明:①在大渡河支流的泥石流沟周边的中小电站极有可能在泥石流暴发时受到破坏。因此,电站建设过程中应加强对周边泥石流沟的防灾减灾工作;②虽然娃娃沟流域植被良好,但仍然发生了大规模泥石流。表明植被不能完全避免泥石流的发生,对于此类泥石流沟不能疏忽大意。
施蕾蕾陈宁生杨成林
关键词:泥石流流速
2003年中国西南山区典型灾害性暴雨泥石流运动堆积特征被引量:28
2006年
2003年发生在中国西南山区的大规模泥石流为典型的灾害性暴雨泥石流,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作者实地考察其中7条造成较大损失的典型泥石流沟,分析得出,这一地区泥石流的流速一般都比较大,流量变化也比较大,流量大小与流域面积相关,总体上流量随流域面积的增大有增加的趋势,但流量与面积并非正相关关系。同时,在这些流域的堆积物的组成中,粗大颗粒极多,最大的颗粒普遍比较大,另外漂石含量很高。粘性泥石流中砾石含量相对于中国西南山区其它粘性泥石流较低,砂砾含量相对较高,大部分泥石流堆积物的有效粒径(d10)。
陈宁生张飞
关键词:泥石流灾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