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09B09)

作品数:13 被引量:122H指数:5
相关作者:蔡威汤庆娅陶晔璇冯一吴江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中华医学会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外营养
  • 5篇肠外
  • 5篇肠外营养
  • 4篇新生儿
  • 4篇营养支持
  • 3篇幼兔
  • 3篇肝损害
  • 2篇短肠综合征
  • 2篇血清
  • 2篇双歧杆菌
  • 2篇综合征
  • 2篇胃肠外
  • 2篇胃肠外营养
  • 2篇细菌移位
  • 2篇临床应用指南
  • 2篇杆菌
  • 2篇肠内
  • 2篇肠内营养
  • 2篇肠综合征
  • 1篇导管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第二医科...
  • 2篇中华医学会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儿童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上海市儿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蔡威
  • 6篇陶晔璇
  • 6篇汤庆娅
  • 3篇王翔
  • 3篇吴江
  • 3篇冯一
  • 2篇洪莉
  • 2篇陈津津
  • 2篇黄娟
  • 1篇曹云
  • 1篇王俊
  • 1篇洪莉
  • 1篇陶晔璇
  • 1篇施诚仁
  • 1篇陶晔旋
  • 1篇张顺国
  • 1篇单红梅
  • 1篇徐远飞
  • 1篇徐远飞
  • 1篇方炳华

传媒

  • 3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华小儿外科...
  • 2篇营养学报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国临床营养...
  • 1篇世界核心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生儿短肠综合征远期营养评价和智力发育评估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评价新生儿期短肠综合征患儿远期营养状况和智力发育状况。方法2005年11月~2006年3月间对我院1988年1月1日~2003年12月31日15年间收治的9例出生后28d内诊断为短肠综合征,并且已脱离静脉营养至少2年的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人体测量、血液生化指标和智商测定。结果9例患儿中,1例3岁时车祸意外死亡,其余8例得到患儿本人及家长同意随访。8例患儿中,7例年龄、身高、体重正常,1例患儿肥胖,患儿体脂含量为11.1%~24.9%,血液生化指标如血红蛋白、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均正常,1例患儿前白蛋白(Pre-ALB)低于正常(0.14g/L),1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高于正常(103.3 fl),1例MCV低于正常(78.3 fl)。7例患儿智力发育均处于正常水平,但3例患儿存在智商分离现象,1例患儿学校成绩处于班级下游。结论短肠综合征患儿脱离静脉营养后的远期营养状况基本正常,但仍然存在问题,全面随访应坚持到静脉营养停用后的整个生长发育时期。智力发育值得重视,应纳入随访内容。
蔡威黄娟汤庆娅冯一陶晔旋吴江王莹
关键词:短肠综合征营养评价智力随访研究
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游离卡尼汀浓度及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游离卡尼汀浓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89例,男46例,女43例.平均胎龄(39.4±0.9)周,出生体重(3427.2±414.4)g,身长(49.8±2.5)cm,头围(34.8±1.4)cm,Apgar评分为8~10分.平产50例,剖宫产39例.于出生后即采集脐血2 ml,用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脐血血清中卡尼汀浓度.结果 89例正常新生儿平均脐血血清卡尼汀浓度为(52.2±22.9)μmol/L.其中男性组为(49.3±18.7)μmol/L,女性组为(55.3±26.5)μmol/L,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216);平产组为(52.4±24.5)μmol/L,剖宫产组为(51.9±20.9)μmol/L,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924).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3000 g(11例)、3000~3999 g(68例)和≥4000 g(10例)3组,其血清卡尼汀平均值分别为(61.5±26.2)μmol/L、(52.0±23.1)μmol/L和(42.8±12.3)μmol/L.脐血卡尼汀浓度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r=-0.239,P=0.026);与孕母年龄、新生儿胎龄、身长和头围无相关性.结论本组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卡尼汀浓度为(52.2±22.9)μmol/L,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孕母年龄、新生儿胎龄、身长、头围、性别和分娩方式无相关性.
冯一汤庆娅徐远飞陶晔璇蔡威
关键词:新生儿脐血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周围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中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评价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在危重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8月至2007年2月113例放置PICC和102例置PIV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PICC组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6%,PIV组为7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22.5±13.4)d,PIV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14.7±9.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PICC组患儿的体重增长为(16.6±12.5)g/d,PIV组体重增长为(14.4±22.1)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可显著减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静脉穿刺的次数,延长静脉留置时间。
徐健蓉蔡威汤庆娅陶晔璇
关键词:周围静脉留置针新生儿
HPLC法测定血清肉碱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血清中肉碱浓度的方法。方法:血清样品用乙腈、甲醇沉淀蛋白,加入肉碱衍生剂,60℃恒温水浴2h后进样10μl。色谱柱为Atlantis 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异丙醇:乙腈(35:45:20,v/v),流速1.0ml/min,紫外检测波长260nm。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血清肉碱分离良好,回归方程为Y=8490X-48200,r=0.9999,线性范围为12.5~400μmol/L。最低检测浓度为12.5μmol/L。日内精密度1.6%~13.2%,日间精密度(%)1.8%~12.1%,回收率98.5%。结论:通过加入肉碱衍生剂,建立了HPLC法测定血清中肉碱浓度的方法。此法操作简单,耗时少,有良好的准确度,适用于临床检测。
冯一张顺国徐远飞周建德陶晔璇蔡威
关键词:肉碱血清HPLC法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被引量:41
2006年
该指南目的是建立能够反映当前最佳临床实践,循证的营养支持指南,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方向提供参考。该指南参考了大量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由来自各相关学科的多位专家起草、审阅并反复修改而成。目标人群为早产儿、低体重出生儿等危重新生儿。指南分为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三部分。当经口喂养无法满足患儿需要量时,应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如果患儿存在胃肠道功能障碍,肠外营养是唯一选择。指南最后给出了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计算公式。
蔡威汤庆娅陶晔璇冯一
关键词:肠外营养肠内营养新生儿
外源性双歧杆菌对肠外营养幼兔肠道益生菌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外源性双歧杆菌对肠外营养(PN)幼兔肠道益生菌的影响。方法:生后2w的新西兰种白兔24只,分成对照组(n=7)、PN组(n=9)和PN+双歧组(n=8)。对照组为兔食喂养,PN组幼兔完全肠外营养,PN+双歧组幼兔口服青春双歧杆菌0.5×108/d,10d后自直肠取出新鲜粪便。应用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法,定量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结果:Real-time PCR法的检测限最低为102PFU,凝胶电泳证实合成探针具有属特异性。粪便细菌定量结果显示,PN组幼兔湿粪(0.05g)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对数值)分别为4.62±0.24和4.29±0.49,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84±0.92、5.14±1.07log)和双歧组(6.41±0.39,5.46±0.61log)。结论:SYBR Green I Real-time PCR法能够准确、迅速地对幼兔粪便双歧杆菌和乳杆菌进行定量检测。PN幼兔口服双歧杆菌后,其粪便中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含量显著增加。
王翔陈津津洪莉吴江陶晔璇蔡威
关键词:双歧杆菌乳杆菌REAL-TIME肠外营养
谷胱甘肽防止幼兔全胃肠外营养所致肝损害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研究氧化损伤及凋亡在全胃肠外营养(TPN)相关肝损害机制中的作用,并探讨谷胱甘肽防止TPN相关肝损害的有效性。方法将35只出生后6~8天的新西兰兔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12,母乳喂养);PN组(n=12,全肠外营养组,持续静脉营养10天);PN+GSH组(n=11,全肠外营养+还原型谷胱甘肽20mg/kg·d)。10天后比较3组间肝功能、肝脏光镜和电镜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以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结果PN组血直接胆红素、胆汁酸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PN+GSH组(P<0.05)。PN+GSH组病理无胆管扩张和胆汁淤积表现,电镜超微结构变化与病理相符。PN组肝组织MDA含量及肝细胞凋亡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PN+GSH组(P<0.05,P<0.01)。结论氧化损伤及凋亡在TPN相关肝损害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谷胱甘肽可明显减轻TPN所致肝细胞损害,可能与其抗氧化、抗凋亡作用有关。
蔡威洪莉吴江
关键词:凋亡全胃肠外营养肝损害谷胱甘肽
液体摄入量对早产儿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系统评价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应用不同补液量的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早产儿合理补液提供依据。方法以生后早期补液量为干预措施,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为纳入对象,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总病例数438例。生后1周时补液量>150ml/(kg·d)的亚组患儿,动脉导管重新开放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炎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2.86,95%CI:1.25~6.51;OR:8.32,95%CI:1.56~44.52),与生后1周时补液量在130~150ml/(kg·d)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补液量组最大体重下降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WMD=-2.54,95%CI:-3.95~-1.19);两组死亡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病率、颅内出血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过高补液总量摄入[>150ml/(kg·d)]给临床转归带来不利影响,而生后1周时130~150ml/(kg·d)的补液量是安全的。
陶晔璇蔡威
关键词:早产儿META分析
双歧杆菌减轻肠外营养幼兔肝损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目的长期肠外营养(PN)患儿容易发生肝损害并发症,如肝脂肪变、胆汁淤积,甚至肝衰竭,其机制仍不清楚,可能和肠屏障功能障碍有关。近来双歧杆菌作为一种益生菌,在调节肠道微环境、保护肝脏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拟通过给PN幼兔添加双歧杆菌,探讨其保护机制。方法生后3周的新西兰种白兔27只,体重200-250g。分为3组,PN组10只,PN+双歧杆菌组8只,对照组9只。双歧杆菌组每日经胃管注入丽珠肠乐溶液1ml/只(含青春双歧杆菌0.5×10^8),PN组注人生理盐水1ml/只。PN持续10d,取血测肝功能、内毒素水平;作肝脏组织病理分级评分;作回肠黏膜显微测量;作内脏组织匀浆和血培养观察细菌移位。结果双歧杆菌组幼兔肝功能明显改善,血清总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较PN组显著下降(P〈0.05)。病理切片显示双歧杆菌组幼兔肝小叶完整,细胞形态基本正常,个别存在轻度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而PN组则出现明显肝细胞变性(主要为脂肪变性)、胆管增生和胆汁淤积。参照Loff肝脏病理学评分标准,显示PN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双歧杆菌组(P〈0.05),而双歧杆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肠道病理切片的计算机显微测量结果显示,双歧杆菌组幼兔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绒毛面积显著高于PN组(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N组幼兔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01),双歧杆菌组内毒素水平处于正常范围。内脏组织、器官细菌培养结果显示,PN组幼兔肠菌移位率明显高于双歧杆菌组(P〈0.01)。结论双歧杆菌可能通过降低肠黏膜通透性,避免幼兔产生肠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保护肝功能。
王翔蔡威洪莉陈津津吴江陶晔璇
关键词:细菌移位胃肠外营养
小儿消化道手术时经皮穿刺造口置管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被引量:13
2006年
目的 评估儿科患者胃肠手术时经皮空肠穿刺造口置管早期空肠营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分析我院小儿外科2000年1月~2005年12月,消化道手术中经皮空肠穿刺造瘘加术后空肠造瘘管喂养患儿14例,其中新生儿9例。观察经空肠喂养患儿的肠道耐受性、置管天数、体质量增长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14例患儿中12例治愈,1例死亡,1例因经济原因自动出院。空肠营养期间新生儿体质量增长平均为18.9g/d。14例中4例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皮空肠穿刺造口置管可长时间、正常及合理应用,且并发症少,为消化道手术后儿科早期肠内营养提供了一个安全可行的途径。
黄娟蔡威汤庆娅王俊施诚仁
关键词:肠内营养腹部手术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