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

作品数:2,334 被引量:11,822H指数:30
相关作者:何清湖刘未艾常小荣岳增辉郭志华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14篇期刊文章
  • 33篇会议论文
  • 1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25篇医药卫生
  • 26篇文化科学
  • 10篇生物学
  • 7篇化学工程
  • 7篇理学
  • 4篇哲学宗教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29篇中医
  • 237篇细胞
  • 142篇中医药
  • 119篇蛋白
  • 106篇疗效
  • 104篇慢性
  • 92篇名医
  • 91篇医经
  • 89篇名医经验
  • 85篇缺血
  • 82篇中药
  • 76篇血管
  • 75篇动脉
  • 75篇糖尿
  • 75篇糖尿病
  • 75篇关节炎
  • 74篇药疗
  • 74篇药疗法
  • 69篇心肌
  • 67篇心病

机构

  • 1,469篇湖南中医药大...
  • 632篇湖南中医药大...
  • 197篇湖南省中医药...
  • 139篇湖南中医药高...
  • 122篇湖南省中医药...
  • 101篇中南大学
  • 44篇南华大学
  • 43篇湖南省人民医...
  • 36篇湖南师范大学
  • 31篇湖南省脑科医...
  • 27篇湖南省肿瘤医...
  • 26篇郴州市第一人...
  • 24篇中南大学湘雅...
  • 24篇湖南省第二人...
  • 19篇湖南省儿童医...
  • 17篇湖南省妇幼保...
  • 17篇湖南医药学院
  • 14篇中南大学湘雅...
  • 13篇长沙市第四医...
  • 13篇常德市第一中...

作者

  • 49篇何清湖
  • 43篇刘未艾
  • 42篇常小荣
  • 40篇岳增辉
  • 37篇郭志华
  • 35篇李亮
  • 34篇李杰
  • 30篇刘密
  • 29篇陈其华
  • 28篇李雅
  • 26篇黄惠勇
  • 25篇曹晖
  • 25篇姚欣艳
  • 25篇彭清华
  • 24篇章薇
  • 24篇李点
  • 23篇陈伶利
  • 23篇李鑫
  • 20篇蔡雄
  • 19篇袁轶峰

传媒

  • 296篇湖南中医杂志
  • 227篇湖南中医药大...
  • 152篇中医药导报
  • 81篇中国中医药信...
  • 70篇中华中医药杂...
  • 46篇中国中医急症
  • 4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9篇亚太传统医药
  • 32篇时珍国医国药
  • 32篇中国医药导报
  • 30篇中医临床研究
  • 28篇中草药
  • 28篇中医药临床杂...
  • 25篇中国中医药现...
  • 21篇中医杂志
  • 21篇中成药
  • 21篇中南药学
  • 20篇现代中西医结...
  • 19篇实用中医内科...
  • 19篇中华中医药学...

年份

  • 268篇2023
  • 372篇2022
  • 316篇2021
  • 230篇2020
  • 207篇2019
  • 159篇2018
  • 149篇2017
  • 162篇2016
  • 129篇2015
  • 110篇2014
  • 94篇2013
  • 74篇2012
  • 41篇2011
  • 32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5篇2001
2,3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四关”穴及其相应单穴对P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四关"穴及其相应单穴对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蛋白激酶类家族B(Tropomyosin-related kinase B,TrkB)蛋白表达变化,研究电针四关穴治疗PSD时的抗抑郁机制,并探索四关穴的治疗中两穴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关组、合谷组及太冲组。除空白组外,余大鼠均予PSD造模,空白组及模型组不做针刺,余组均电针相应穴位治疗,连续3周。通过多次糖水消耗实验及敞箱实验观察大鼠的抑郁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BDNF及TrkB含量。结果(1)PSD造模后,各组大鼠糖水消耗比、穿行格子数、竖起修饰次数等行为学均较空白组明显下降(P<0.05);(2)治疗后各组大鼠敞箱实验穿行格子数,四关组高于模型组(P<0.05);合谷组在21天高于模型组(P<0.05);太冲组在14天高于模型组(P<0.05),第21天与模型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3)治疗后敞箱实验竖起修饰次数和糖水消耗比变化均为:四关及太冲组均高于模型组(P<0.05),合谷组与模型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4)与模型组比较,四关组、太冲组及合谷组BDNF、TrkB阳性细胞数均增高(P<0.01),合谷组BDNF、TrkB阳性细胞数少于四关组(P<0.05)。结论电针四关能显著改善PSD大鼠行为学指标,在提升敞箱实验穿行格子数时,合谷穴及太冲穴起到协同作用,在提升敞箱实验竖起修饰次数和糖水消耗比时,太冲穴起到主要作用;电针四关改善PSD大鼠行为学指标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BDNF、TrkB蛋白表达,进而改善神经元生存、发育及功能有关;四关穴治疗PSD时的协同作用得到部分体现,但仍需进一步研究。
陈韬叶海敏康贞张鹏
关键词:四关穴BDNFTRKB
COPD阳气虚衰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细胞因子浓度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阳气虚衰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TNF-α、IL-8、IL-1β的浓度并比较其差异。方法分别检测30例COPD阳气虚衰证患者、30例COPD气阴两虚证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TNF-α、IL-8、IL-1β的浓度。结果 COPD阳气虚衰证和气阴两虚证患者血清TNF-α、IL-8、IL-1β的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阳气虚衰组高于气阴两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气阴两虚证患者相比,阳气虚衰证患者气道炎症反应更明显;通过扶阳固本延缓气阴两虚证向阳气虚衰证发展的治法,能减轻患者炎症反应带来的病理损伤。
陈阳燕彭素娟杨晖罗仕德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气阴两虚证细胞因子
正清风痛宁联合化学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估正清风痛宁联合化学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药期刊数据库,Sino Med,Pub Med等数据库中正清风痛宁联合化学药物治疗RA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文献,同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按Cochrane评价员手册5.1.0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质量,采用Review Manger 5.3.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08例研究对象。结果显示,正清风痛宁联合化学药物治疗RA的总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化学药物(Z=3.64,P=0.0003);对晨僵[MD=-13.29,95%CI(-24.66,-1.92),P=0.02]及关节压痛指数[MD=-0.94,95%CI(-1.82,-0.07),P=0.03]改善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化学药物;正清风痛宁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单独使用化学药物(P<0.000 01)。结论:当前循证证据显示,正清风痛宁联合化学药物治疗RA不仅可以提高化学药物的临床疗效,而且可以显著地降低化学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受纳入研究文献数量和质量限制,尚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双盲、双模拟的高质量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系统评价正清风痛宁联合化学药物治疗R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李鑫王宝新李如意王莘智谷捷魏艳霞余黄合彭璐宋厚盼黄惠勇范伏元蔡雄
关键词:正清风痛宁联合用药类风湿关节炎随机对照试验
祛风活血丸治疗巩膜炎并发葡萄膜炎临床观察
2020年
目的:探讨祛风活血丸治疗巩膜炎并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9月-2018年9月收治巩膜炎并发葡萄膜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0.1%普拉洛芬滴眼液+0.5%托吡卡胺滴眼液+中成药祛风活血丸治疗;对照组实施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0.1%普拉洛芬滴眼液+0.5%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年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巩膜炎并发葡萄膜炎疗效好。
孔寒枫喻京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巩膜炎葡萄膜炎
铁死亡机制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中医药干预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缺血性中风是一种由大脑局部血流中断引起的脑血管疾病。缺血侧脑组织的快速有效再生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关键措施,但在再生和复流过程中存在再灌注损伤的风险。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作用机制复杂,其过程涉及多种病理环节及信号通路。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新型非凋亡性细胞死亡形式,脂质过氧化与铁超载是铁死亡的重要环节,而线粒体铁蛋白可能在铁死亡过程中起到保护作用。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以中医药干预铁死亡可能是未来治疗CIRI的新方向。本文简要综述了铁死亡的特点及发生机制,探讨中医药干预细胞铁死亡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提升缺血性脑卒中的中医疗效提供参考。
潘单依刘旺华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中医药
八脉交会穴之内关和公孙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2023年
目的:观察八脉交会穴之内关、公孙穴配伍使用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模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5羟色胺(5-HT)的影响,探讨其治疗FD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模型储备组35只,模型储备组按复合病因造模法连续造模3周,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西药组(各10只),电针组行电针内关和公孙穴治疗,西药组予以灌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莫沙必利溶液治疗,1次/d,连续21 d后。分别于造模前后行旷场实验检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治疗结束后行糖水消耗实验和胃排空实验;采用HPLC法检测下丘脑NE、DA、5-HT含量。结果:与造模前相比,造模后各组大鼠均表现为毛发枯乱发黄,活动减少,扎堆甚至倦卧,大便时干时稀,食欲减退,体重增长变慢;旷场实验示:大鼠站立、穿格、修饰次数明显减少,综上提示FD模型造模成功。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糖水消耗率降低明显,胃残留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针刺组、西药组大鼠的糖水消耗率显著升高,胃残留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针刺组与西药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鼠下丘脑NE、DA、5-HT含量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西药组大鼠下丘脑NE、DA、5-HT含量显著的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脉交会穴之内关、公孙穴配伍使用能有效改善FD大鼠的胃肠动力及其伴随的抑郁样行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的NE、DA、5-HT含量,从而纠正HPA轴功能有关。
谢云方覃思敏邢博文展立芬刘未艾
关键词:八脉交会穴公孙穴功能性消化不良单胺类神经递质
印堂穴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印堂穴放血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01月01日-2018年12月31日在永州市中医院体检中心及门诊招募的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
李伟灵
关键词:印堂穴放血疗法原发性高血压
文献传递
子午流注用于宫颈癌放射性肠炎中药保留灌肠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子午流注用于宫颈癌放射性肠炎中药保留灌肠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7月住院宫颈癌放射性肠炎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38)和干预组(n=42)。对照组在上午9点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干预组采用子午流注择卯时(上午5:00~7:00)中药保留灌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两组治疗总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2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9%;干预组显效13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在两组治疗总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中,对照组腹泻消失时间为(11.73±1.05)d,腹痛消失时间为(12.04±1.16)d,黏液脓血便消失时间为(14.43±0.94)d,干预组腹泻消失时间为(8.65±1.14)d,腹痛消失时间为(8.97±0.93)d,黏液脓血便消失时间为(12.13±0.92)d,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用于宫颈癌放射性肠炎中药保留灌肠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李如意邓煜艳许湘华向亚华
关键词:子午流注宫颈癌放射性肠炎中药保留灌肠
活血化瘀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糖尿病是以微血管病变、神经系统并发症多见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成为眼部致盲的主要原因。中医通过辨证论治,从“瘀”论治DR,改善了患者视力。通过阐述活血化瘀法对DR中血-视网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DR的治疗提供思路。
胡卓瑜王萱蒲玟伶刘志敏陈向东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活血化瘀
单纯枸橼酸钠与肝素在成人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封管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
2022年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单纯枸橼酸钠和肝素在成人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封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检索英文数据库有PubMed、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中文数据库有知网、万方、维普。手工检索American Joumal of Kidney Disease Home和《中华肾脏病杂志》,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RCT)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8月12日。使用RevMan5.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RCT试验,患者总计1259例。其中,实验组682例,对照组63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肝素封管液比较,单纯枸橼酸钠可减少出血风险[RR=0.22,95%CI(0.11~0.45),P<0.0001];肝素封管后,凝血功能(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显著延长[RR=-2.06,95%CI(-3.12~-0.99),P=0.0001];但两组在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指标上以不同统计单位(病人数、透析次数、导管留置天数)进行亚组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溶栓治疗次数、导管功能障碍所致拔管、导管相关性住院率、全因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枸橼酸钠用于成人血液透析长期导管封管,可显著降低出血发生率,且不影响机体凝血功能,作为封管液更安全。
黄娟龚放华马文婷熊子欣廖佳星
关键词:枸橼酸肝素血液透析封管
共2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