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08JC740027)

作品数:12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冯军伟郭红崔显军李广瑜张全生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篇语义
  • 2篇认识情态
  • 2篇情态
  • 2篇汉语
  • 2篇词汇化
  • 1篇道情
  • 1篇动结式
  • 1篇动趋式
  • 1篇动因
  • 1篇断言
  • 1篇心型
  • 1篇信息结构
  • 1篇姓名
  • 1篇诱因
  • 1篇语码
  • 1篇语码转换
  • 1篇语义差异
  • 1篇说理
  • 1篇情态意义
  • 1篇主观化

机构

  • 3篇南开大学
  • 3篇河北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天津外国语大...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冯军伟
  • 2篇崔显军
  • 2篇郭红
  • 1篇季安锋
  • 1篇李广瑜
  • 1篇张全生

传媒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语言与翻译
  • 1篇作家
  • 1篇汉语学习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汉语学报
  • 1篇黑河学院学报
  • 1篇南开语言学刊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并列同心型类义五字格新探被引量:1
2010年
文章考察了并列同心型类义单字叠加五字格在句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的特点,并根据组成成分的性质把它分为两大类:谓词叠加和体词叠加五字格。谓词叠加五字格绝大多数不够定型,大多是在常用四字格基础上添加一类义谓词而成。体词叠加五字格可分为两小类:一类十分定型,可视为固定词组而收入词典;另一类不够定型,一般也是因表达需要而在四字格基础上添加类义体词而成。两类五字格组合时都遵循有序性和理据性,可从逻辑事理、认知心理和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得到解释。
崔显军
关键词:理据性
试论汉语中的姓名面称被引量:1
2010年
姓名面称指在面称中含有姓氏、名字或名字中的某一部分的表现形式或变化形式。按姓名是否与其他形式组合的标准,将其分为单纯姓名面称和复合姓名面称。姓名面称间的转换是一种语码转换形式,可分为"情景式"和"隐喻式"或"无标记式"和"有标记式"。姓名面称间的转换是为实现一定交际意图,它在使用中有一定的延续性;在语码转换中由于人物心理的变化有可能出现"回归"现象。国人在使用姓名面称时,往往根据与被称呼方的关系和当时所处情境,倾向于采用"称老不称小"、"称名不称姓"、"称姓不称姓名"、"转化"等交际策略。
崔显军
关键词:语码转换
“接连”、“连续”、“一直”的认知语义差异被引量:2
2008年
"接连"、"连续"、"一直"都表示持续义,但"接连"更强调[+多次],"连续"更注重[+连贯],"一直"更强调[+不变]。认知上,"一直"着眼于动作或状态的内部持续过程,该过程是均质的、无界的;"接连"、"连续"是从整体上来关注动作或事件,表明动作或事件是由若干离散的个体单位构成的,因而整体上也是离散的。"接连"、"连续"、"一直"各自凸显不同的语义侧面。
季安锋
认识情态与传信情态被引量:6
2012年
认识情态与传信情态都可以表达说话人对于句子命题真值的判断,都属于混合型情态。但是,二者在认知机制的模式、所编码的情态意义、说话人的确信程度、主客观性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认识情态是一种对命题真值的评估机制,传信情态则是一种通过推理的手段进行的论证机制;认识情态侧重说话人对信息的态度,而传信情态则侧重信息的来源;认识情态表达说话人的确信程度,有强弱之分,而传信情态则提供信息来源,无强弱之别,因此,认识情态的主观性程度要高于传信情态的主观性程度。
冯军伟
关键词:认识情态
“我(们)认为1”的强断言认识情态意义
2011年
"我(们)认为1"结构表达了说话人对句子命题倾向于为真的判断,属于断言认识情态的范畴。从"我(们)认为1"句的断言结构、共现的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类型、与语气助词"吧"的共现频率及其插入语用法等几个方面可以断定,"我(们)认为1"表达说话人的强断言认识。
冯军伟
关键词:认识情态
假设连词“哪怕”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被引量:2
2012年
连词"那怕"的词汇化始于明代,至清晚期完成,先后经历了跨层结构、跨层结构和连词并存、连词三个阶段。重新分析是其词汇化的主要机制,前景信息背景化和韵律的促动是其词汇化的主要动因。在"那怕"的词汇化过程中也伴随着语义演变,语用推理是促动其语义演变的主要因素。
冯军伟
关键词:词汇化动因
焦点副词的连用和一句一焦点原则被引量:6
2010年
"也"、"还"、"又"、"都"、"只"等焦点副词的连用基本遵循"也>还/又>都>只"。顺序组合时只能连续连用,不能间隔连用;逆序组合时可以间隔连用,不能连续连用。信息结构具有一定的层次性,而焦点算子的辖域、关联方向和层次又是不一样的,因此根据象似性原理,在句法结构中连用时只有占据最广辖域的最外层算子相关联的成分才是句子表达的突出信息,即句子的焦点信息。比较Krifka(1992)的研究,一句一焦点原则在英语和汉语里是一以贯之的,也就是说,作为信息单位的句法实现,一个单句不受句中焦点算子数量的影响,它只能表达一个焦点信息。
张全生
关键词:信息结构焦点信息
跨层结构“恨不得”的词汇化及其他被引量:20
2010年
本文论证三音节词"恨不得"是跨层结构"恨+不得"词汇化及主观化的产物,并认为"巴不得"也经历类似的历时演变过程。促动跨层结构"恨+不得"发生词汇化的重要诱因是"不得"后面的谓词性结构VP所表示的行为事件的现实性的消失。在"恨+不得"发生词汇化的过程中,起作用的机制主要是重新分析、语用推理和转喻。本文还指出,在"恨不得"完成词汇化的同时,其中的"不得"也完成了进一步的词汇化。
李广瑜
关键词:恨不得词汇化诱因主观化连续统
汉语传信语气词“嘛”和“呗”被引量:9
2012年
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的具体问题入手,运用语义功能语法理论,从语义、句法限制、表达等层面分析了汉语传信语气词"嘛"和"呗"的异同。文章认为,二者在语义上有交叉又有侧重,前者重在表"显而易见"语气,后者重在表"情况唯一"的语气,二者表"显而易见"语气的来源也不同。二者句法上的差别在于,"嘛"可用于疑问句和反问句、与语气副词的结合面宽、可与能愿动词共现,"呗"则没有上述用法;功能上的差别在于前者重在说理,后者重在道情。
郭红
关键词:搭配说理道情
述结式的自主性考察及认知分析
2010年
述结式包括动结式和动趋式,二者的自主性存在系统的差别,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二者自主性的对立源于各自内部述语和补语结合的紧密程度以及二者认知方式的差异。述结式对动词自主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自主动词(动作动词〉趋向动词)〉非自主动词(可控动词〉非可控动词)〉形容词(可控形容词〉非可控形容词)〉虚化成分(虚化的趋向动词)。
冯军伟
关键词:动结式动趋式自主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