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033)

作品数:25 被引量:241H指数:7
相关作者:王尚义孟万忠牛俊杰张慧芝马义娟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师范学院山西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历史地理
  • 5篇天文地球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1篇汾河上游
  • 5篇生态
  • 5篇流域生态
  • 4篇生态安全
  • 4篇流域
  • 3篇土壤
  • 3篇历史时期
  • 3篇流域生态安全
  • 2篇灾害
  • 2篇生态环境
  • 2篇土壤干燥
  • 2篇土壤干燥化
  • 2篇明代
  • 2篇明清
  • 2篇明清时期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河流
  • 2篇河流域
  • 2篇汾河流域
  • 2篇干燥化

机构

  • 24篇太原师范学院
  • 7篇山西大学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科技大学
  • 1篇山西财经大学
  • 1篇山西省气象台
  • 1篇山西省气候中...
  • 1篇山西省国土资...

作者

  • 22篇王尚义
  • 6篇孟万忠
  • 4篇张慧芝
  • 4篇牛俊杰
  • 3篇任世芳
  • 3篇马义娟
  • 3篇赵海晓
  • 2篇任健美
  • 2篇刘晓峰
  • 2篇李素清
  • 2篇薛国珍
  • 2篇赵景波
  • 2篇霍岳飞
  • 2篇曹志敏
  • 1篇上官铁梁
  • 1篇赵淑贞
  • 1篇刘彩英
  • 1篇彭玉艳
  • 1篇薛慧芳
  • 1篇田国珍

传媒

  • 8篇太原师范学院...
  • 4篇地理研究
  • 2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经济问题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 1篇沧桑
  • 1篇山西农经
  • 1篇中国地方志
  • 1篇民俗研究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10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域生态安全研究的历史阶段划分——以汾河上游为例被引量:3
2007年
文章认为流域生态安全问题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与生产技术水平相应,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生态安全阈限应是一个动态数值.以汾河上游为例,从人口、政策、技术等对生态环境干预度较高的人文因素入手,以森林、草地覆盖率变迁、水土流失程度为主要指标,对流域生态安全历史阶段划分进行了初步探讨.
张慧芝王尚义曹志敏
关键词:流域生态安全历史阶段
汾河上游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汾河上游流域,作为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一个独立的流域单元,是太原市唯一的水源涵养地和供水区,其生态安全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其基本状况,并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问题进行分析,主张运用法律的手段协调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建立汾河上游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提出了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的具体办法.从而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保护生态,为汾河上游流域的生态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孟万忠刘晓峰王尚义
关键词:生态补偿
汾河上游流域生态安全的定量评价与动态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生态足迹和生态压力指数的理论与方法,对汾河上游流域1987年-2003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亏损、生态压力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建立了生态压力指数测算模型以及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及生态安全度变化预测模型.测算结果表明:1)本地区生态承载力呈减少趋势;2)生态足迹均呈现增加趋势;3)1987-2007年生态压力指数从0.77增长为1.64,增长幅度为0.87,增长幅度较大;4)汾河上游流域已经超载,处于不安全状态。
赵海晓王尚义
关键词:生态安全
明清时期五台山佛教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在明以前,五台山森林覆盖良好,明清时期经历了一个植被锐减、灾害频仍,自然环境逐步恶化的过程.究其因,文章认为一方面是气候转寒等自然因素,另一方面则是佛教空前繁荣引致人类活动超过环境承载力的阈限.后者是主要原因.期望关于佛教发展对环境影响的研究,能为目前五台山佛教旅游业开发提供前车之鉴.
韩云伟王尚义
关键词:明清佛教发展
山西岚县皇姑梁小流域人工植物群落生态被引量:16
2007年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析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等数量分析方法,对山西岚县皇姑梁小流域人工植物群落生态关系进行研究,将该人工植被划分为12个群丛,分别位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和坡向。分类结果很好地反映了人工植物群落类型及优势种的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DCA排序轴反映了群落土壤含水量、坡向、海拔高度、人工植被恢复时间和物种多样性的梯度变化,表明土壤含水量、坡向、海拔高度、物种类型及其配置模式是影响人工植物群落分布和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不同物种配置模式对群落演替和物种多样性变化有重要影响,油松+华北落叶松-沙棘、小叶杨+油松、油松-沙棘、油松-柠条锦鸡儿等组成的乔灌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高于柠条锦鸡儿灌木纯林,并且油松+华北落叶松-沙棘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高于小叶杨+油松混交林,混交林的生态恢复效果优于纯林,并且对该小流域的生态恢复作用明显。华北落叶松适合在该小流域海拔较高的梁坡顶、半阳坡、半阴坡和阴坡生长,小叶杨适合在其海拔较低的沟底、半阳坡和半阴坡生长,而油松、沙棘、柠条锦鸡儿的生态适应性强,可在其不同海拔和坡向生长。人工植物群落的演替进程,遵循地带性植物群落演替规律。随着群落演替,野生植物不断侵入,油松、华北落叶松、小叶杨等人工林郁闭度增加,沙棘、柠条锦鸡儿等逐渐退化,油松、华北落叶松、小叶杨等出现枯枝、死株现象,这是自然稀疏的结果,亟待加强管理。
王尚义李素清曹志敏赵海晓
关键词:人工植被TWINSPAN分类DCA排序物种多样性
汾河流域上游人工林地深层土壤干燥化探讨被引量:28
2007年
以汾河上游环境生态重点治理县静乐、娄烦和岚县的近30年主要人工林杨树、杏树林为例,在14个采样点分别取0-600cm深度共820个土壤样品,测得各取样点土壤水分数据序列,分析不同林龄以及不同植被在不同地点生长期内的耗水情况。研究得出:娄烦10a龄杨树林200-4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9.89%,娄烦20a杨树林地200-4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7.88%,岚县18a龄杨树林200-4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在7.27-8.83%之间,静乐30a龄杨树林阳坡200-570cm土壤平均含水量为9.02%、阴坡200-400cm为9.72%。表明:静乐、娄烦和岚县人工林各土壤剖面均存在干燥化现象,有中度或轻度干层发育。汾河流域上游人工林地干层发育具有普遍性,发育深度一般达到了600cm或更大深度。该区干层发育的自然现象,是降水量较少决定的。地形、植被等对干层发育有重要影响,梁峁地段人工林干层强于低洼冲沟地段,阳坡强于阴坡。从植被的适宜性角度提出汾河上游流域区作为生态建设重点地域,应遵循演替规律,科学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在轻度干层发育区可以发展较为耐旱、低耗水的人工林;在中度干层发育区应先发展草灌为主的植被,水分条件改善后再恢复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本研究为该地区的生态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牛俊杰赵景波王尚义
关键词:土壤干燥化人工林生态恢复汾河上游
汾河上游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土地利用生态安全及其驱动力研究正日益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土地利用生态安全驱动因素应包括自然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以汾河上游为例,对其10年以来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特征分析,来反映整个汾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特征,从而预测本地区未来土地利用生态安全,为评估区域内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依据,并寻求积极的人为干预措施.
王尚义李玉轩田国珍
关键词:土地利用分类
汾河上游流域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森林覆被变化被引量:6
2007年
植被尤其是森林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汾河上游流域,作为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一个独立的流域单元,是太原市唯一的水源涵养地和供水区,其森林植被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生态安全和对汾河流域的大城市的生态屏障作用能否正常发挥.所以应用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汾河上游流域的森林变迁的历史,追根溯源,进行研究,目的是找出人类活动对植被影响的规律,从而能够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恢复植被,为汾河上游流域的生态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孟万忠王尚义牛俊杰
略论河流健康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山西为例
2009年
水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水已成为影响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然而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山西河流的健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制约。通过对河流健康问题的探讨,试图在河流健康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建立良性循环系统。
孟万忠王尚义
关键词:河流健康山西经济可持续发展
太原市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被引量:28
2006年
文章计算和分析了太原市2003年生态足迹:2003年该市生态足迹为5.621 hm2/人,可利用生态承载力为0.264 hm2/人,出现了5.357 hm2/人的生态赤字,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21.3倍,总的生态赤字相当于自身面积的26倍;并把太原市城市生态系统的受压力程度和资源利用效率与已有的研究结果做了比较,表明该市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城市生态系统所受压力偏大;最后提出缓解城市生态压力的若干建议。
薛国珍潘俊刚王尚义马义娟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栽力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