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039)
- 作品数:19 被引量:635H指数:13
- 相关作者:薛德升许学强姚华松李志刚袁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广州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 流动人口空间结构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在人本主义地理学框架下,对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分类研究成为必然。以流动人口空间结构为主题,总结了城市化—空间的二元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重点构建了流动人口空间结构体系,对流动人口区位空间、行为空间和感应空间的涵义、特征、功能等进行解析。认为流动人口空间是在城市空间基底上叠加的具有流动人口特质的空间形态,是一种再造的空间。提出流动人口收入水平及行为活动的多少是影响流动人口空间关系的主要因素。
- 姚华松
- 关键词:空间结构流动人口
- 外向型经济地区小城镇土地利用特征及体制性障碍——以东莞市寮步镇为例被引量:3
- 2006年
- 以东莞市寮步镇土地利用为例进行研究,认为外向型地区小城镇具有城镇建设用地扩张迅猛、工业用地需求大增的需求特征和土地供给主体多元化、供给方式多样化、土地收益高等供给特征;而且在这些地区存在土地批租出让超前、土地闲置、土地利用粗放等土地市场供需体制问题和违法用地、土地规划管理不力等管理体制问题。文中从土地的供需体制和管理体制方面对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进行剖析,并对土地利用体制改革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 柳意云范丽华薛德升
- 关键词:小城镇土地利用体制性障碍
- 广东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水平与过程研究被引量:26
- 2006年
- 首先建立了衡量城市国际化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21个地级(或以上)城市1985、1990、1995、2000、2003年等5个主要年份国际化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城市国际化的变化过程,归纳出了城市国际化发展的三种类型。研究表明:近20年来广东省所有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均在不断提高,可见国际化不是少数世界城市或全球城市的独有现象。国际化水平的提高不是一个线性过程,大部分城市会出现波动和反复。
- 薛德升孙丽萍李志刚
- 转型期上海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被引量:211
- 2006年
- 采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库中居民委员会尺度的数据,对转型期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与分异展开研究。存在6类社会区:计划经济时代建设的工人居住区、外来人口集中居住区、白领集中居住区、农民居住区、新建普通住宅居住区、离退休人员集中居住区。通过计算分异指数,发现当前上海存在严重的住房分异;但并不存在明显的以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的社会空间分异。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历史以及仍然存在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对住房的影响。中国城市目前的社会空间分异在程度上与西方城市还有根本的差异。
- 李志刚吴缚龙
- 关键词:分异度
- 基于社会剥夺理论的城市贫困空间研究体系
-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城市贫困研究逐步多元化,以剥夺指标体系(Index of deprivation)和地域为基础的研究方法(Area-based approach)促进了社会剥夺(deprivation)研究,并成...
- 袁媛王磊许学强
- 关键词:城市贫困
- 文献传递
- “城中村”非正规部门形成发展机制——以深圳市蔡屋围为例被引量:51
- 2006年
- 非正规部门以其就业门槛低、方便灵活等特点成为城市边缘阶层就业和消费的主要部门,“城中村”既是城市低收入群体和流动人口的聚居区,也是非正规部门相对集中的区域。文章通过对位于深圳市中心区的“城中村”———蔡屋围的案例研究,探讨了非正规部门非正规化、半正规化和正规化的三种发展过程及其形成原因和内在机制,指出由于现阶段“城中村”特殊的经济社会体系和管理体制以及非正规部门在城市发展中承担着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就业和服务的特殊功能,城市政府应降低门槛,允许非正规部门以非正规化的形式存在,但应纳入管理;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非正规部门采取不同的政策,使之有序发展,最终步入正规化的轨道。
- 尹晓颖薛德升闫小培
- 关键词:非正规部门
- 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对空间的再认识被引量:48
- 2010年
- 作为人文地理学的核心概念,空间在全球化、信息化、人文主义、后现代主义、地理学社会与文化转向等语境下需要重新认识。首先对空间认知转变的背景进行阐释,在此基础上重点辨析国内外研究成果中对于"空间"的核心论述,把对空间的认知转变归结为4点:(1)从科学的空间到人性的空间;(2)从物质的空间到非物质的空间;(3)单纯的空间到复杂的空间;(4)从"外壳"的空间到空间里面的空间。最后提出对我国当前人文地理学研究的3点启示:(1)注重学科基础概念的重新认识;(2)重视微观层面的细化研究;(3)加强跨学科的整合研究。
- 姚华松许学强薛德升
-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
-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理研究:回顾及展望被引量:2
- 2010年
-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引起了包括地理学等在内的多学科研究的热潮,地理视角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本文首先对珠江三角洲地理研究进行总结,核心研究主题有传统经济地理分析;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产业转移、升级与结构调整;区域合作与协调;社会空间研究;区域人口研究;区域规划与管治;土地、环境、生态与文化保护。最后,对未来珠江三角洲地理研究进行展望,归纳3个研究热点:区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社会与文化研究;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响应研究。
- 姚华松许学强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地理研究
- 转型期广州大都市区户籍贫困人口特征和空间分布被引量:28
- 2006年
-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转型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广州市户籍贫困人口总量增加,贫困阶层种类由单一走向多元,新增种类中的下岗失业无业、在业低收入者成为救助对象主体。救助对象从基本没有收入的个体为主拓展到有少量收入的家庭为主,贫困深度降低。受到历史继承、单位制和工业企业改革、住房市场化和住房制度改革等因素的影响,户籍贫困人口区际空间分布和集聚的相对差异增加,贫困人口在内城外围区集聚程度明显增加,并在大都市区形成绝对改善区、相对缓解区、变化微小区、相对加重区和绝对加深区5种地域类型。对少数贫困人口集聚的区域需要展开微观深入研究,以制定更具可操作性的缓解贫困措施。
- 袁媛薛德升许学强
- 广州流动人口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被引量:25
- 2008年
- 基于广州市典型区流动人口的问卷调查,对流动人口的人口属性、迁移、工作、经济状况特征及空间差异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广州市流动人口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已/未婚比例相当,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为主,户籍来源以广东、湖南、广西、湖北、江西、河南、四川等7省区最多。迁移特征表现为来广州时间1月至1年居多,以赚钱为主要目的;来广州途径以亲戚朋友介绍为主。工作特征以工人居多,大都就业于私营企业,合同率很低,且工作变动频繁。经济状况表现为以中低收入为主,整体消费水平偏低。
- 姚华松许学强薛德升
- 关键词:流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