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038)

作品数:12 被引量:468H指数:11
相关作者:张平宇李鹤董丽晶桑秋刘文新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城市
  • 3篇就业
  • 2篇可持续发展
  • 2篇矿业
  • 2篇矿业城市
  • 2篇脆弱性
  • 1篇引力模型
  • 1篇园区
  • 1篇园区建设
  • 1篇人口
  • 1篇社会就业
  • 1篇神经网
  • 1篇神经网络
  • 1篇棚户区
  • 1篇棚户区改造
  • 1篇区位
  • 1篇区位因素
  • 1篇区位因素分析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1篇张平宇
  • 3篇李鹤
  • 3篇董丽晶
  • 2篇桑秋
  • 1篇王伟年
  • 1篇刘文新
  • 1篇韩凤
  • 1篇黄建毅
  • 1篇苏飞
  • 1篇辛新

传媒

  • 3篇人文地理
  • 3篇地理科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煤炭学报
  • 1篇Chines...

年份

  • 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分析被引量:79
2008年
将脆弱性分析应用到矿业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提出区域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概念和评价模型,对东北地区14个典型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济系统脆弱性高的矿业城市集中分布于辽宁省;不同矿产资源类型的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数平均值具有煤炭类>冶金类>综合类>油气类的趋势;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随着其生命周期的推进逐渐增大;矿业城市经济系统对可采矿产资源逐渐枯竭的应对能力对决定其脆弱程度作用显著.最后依据不同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特征将案例城市划分为4种类型.
李鹤张平宇
关键词:矿业城市脆弱性城市经济主成分分析
城市再生视野下的棚户区改造实践问题被引量:33
2008年
棚户区改造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城市面貌和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目前,我国城市开展了大规模棚户区改造工程,然而大多数改造工作重心仍以拆建房屋为主,对棚户区的系统改建不足。针对这一问题,从棚户区改造与城市再生的关系入手,结合国内外大量棚户区改造的经验与教训,强调棚户区的改造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物质再生,更是涵盖经济复兴、社区重构、文化重建的社会再生。以辽宁省阜新市棚户区改造作为实证案例进行分析,指出当前棚户区改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棚户区改造中,需要将建筑、就业、环境、文化、社会等因素融合一起,以促进城市再生与可持续发展。
董丽晶张平宇
关键词:棚户区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沈阳市人口、经济、空间与环境的协调度分析被引量:53
2008年
在中国城市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人口、经济、空间与城市环境的矛盾日益复杂和激化,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迫切需要研究城市人口、经济、空间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在市区尺度上构建城市人口、经济、空间与城市环境的协调评价体系,并以老工业城市沈阳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城市人口经济空间的综合发展于1993-1999年处于困境,2000年以后城市综合发展逐步好转;沈阳城市环境在1998年以后稳定上升;沈阳城市综合发展与城市环境的静态协调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动态协调度具有平滑和滞后性的特点;静态协调度于1993-1994年属于基本不协调阶段,1995-2005年基本处于协调状态,于1999年出现了低谷,并存在着下降的趋势;动态协调度于1993-1996年属于基本不协调阶段,1997年以后总体上属于基本协调阶段。
桑秋张平宇苏飞辛新
关键词:人口
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及其就业变化研究--以沈阳市为例被引量:29
2008年
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是区域经济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其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文章在深入分析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与就业变化两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以典型的老工业城市沈阳市为例,探讨了沈阳市产业转型过程中的产业升级、产业替代和产业融合,对城市就业结构、就业制度以及就业文化方面的影响。最后总结了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与就业变化的特征,讨论了沈阳市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促进就业的对策措施,以此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董丽晶张平宇
关键词:产业转型就业变化老工业城市
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分析被引量:61
2009年
利用"脆弱性"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对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从矿业城市社会就业的敏感性及其应对下岗失业问题的能力两方面建立社会就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脆弱性评价指数模型对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敏感性普遍较高,不同矿业城市应对下岗失业问题的能力差异较大,二者之间并无明显相关关系,应对下岗失业问题能力的强弱在决定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程度方面作用更为明显;东北地区不同资源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差异较为明显,石油类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相对较低,煤炭类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普遍较高,老年期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普遍高于中、幼年期矿业城市。
李鹤张平宇
关键词: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BP神经网络
沈阳铁西工业区改造的制度与文化因素被引量:29
2006年
沈阳铁西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内外著名的城市老工业区,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计划中唯一的区域性改造试点工程。但长期的技术改造为主策略并未使沈阳铁西工业区摆脱困境。2002年沈阳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为铁西工业区改造提供了新的制度动力。本文简要回顾了沈阳铁西区发展改造历程,重点分析了沈阳铁西工业区改造取得突破的制度和文化原因,讨论了“铁西模式”的内在逻辑和潜在问题及其对其它城市老工业区改造的启示。
张平宇
辽西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被引量:13
2007年
本文讨论并改进了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辽西地区,实证分析1988—2004年辽西地区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相对生活水平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的演变和空间差异,预测2010年和2015年辽西地区的人口超载规模,分析辽西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辽西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桑秋张平宇韩凤
关键词:相对资源承载力可持续发展
Revitalizing Old Industrial Base of Northeast China:Process, Policy and Challenge被引量:6
2008年
Northeast China is the largest old industrial base of China that endured persistent influence of the past planned economy system. This region has lost its leading place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became a backward region by contrast with the coastal areas.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 of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of Northeast China, analyse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gives a preliminary evaluation on the revitalizing polices in recent years, and points out major long-term challenges for future revitalization. It concludes that for Northeast China, a relative declining area: 1) it is indispensable to get the long-term policy support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2) system reform and structure adjustment are the crucial strategies, particularly the reform of the large and mediu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devel-oping new industries is as important as upgrading traditional advantaged industries; 3) the 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play an indirect role, avoiding from any unnecessary intervention on economic activity; and 4) social security and investment climate must be improved simultaneously. In addition, the author stresses that the lack of knowledge on the nature of old industrial base had led to failures of the past initiatives, and revitalizing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should be treated as a holis-tic regional project including economy growth, society progress and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ZHANG Pingyu
关键词:老工业基地
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被引量:64
2006年
随着文化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城市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在各地日益兴起。本文在探讨文化产业园的概念、内涵、类型及目前我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在建设过程中的区位因素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现阶段影响我国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为:文化资源禀赋、制度因素、信息技术、人才智力资源。最后讨论了城市文化产业园区区位选址中应注意的问题。
王伟年张平宇
关键词:文化产业区位因素
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被引量:83
2007年
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关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和理论目前尚未成熟,从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及其协调度的概念出发,利用因子分析与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定量评价方法,并对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状况经历了从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转变过程,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发展大致呈"V"型趋势变化,"九五"时期是协调状态由失调向初级协调的过渡阶段,1997年以后环境与经济处于初级协调状态。对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的限制因子进行了分析,指出能源和水资源短缺、工业三废排放量大、局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等因素将长期制约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李鹤张平宇刘文新
关键词:环境经济协调度可持续发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