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2006B70103029)

作品数:18 被引量:143H指数:6
相关作者:章家恩叶延琼郭丽秦钟骆世明更多>>
相关机构:华南农业大学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经济管理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旅游
  • 5篇农业
  • 4篇乡村
  • 4篇乡村旅游
  • 3篇新农村
  • 3篇新农村建设
  • 3篇农村
  • 3篇珠江三角
  • 3篇珠江三角洲
  • 3篇珠三角
  • 3篇系统动力学
  • 2篇社会主义
  • 2篇社会主义新农...
  • 2篇社会主义新农...
  • 2篇生态规划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地利用变化
  • 2篇主义
  • 2篇可持续发展
  • 1篇单产

机构

  • 19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罗定职业技术...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化学工业出版...

作者

  • 18篇章家恩
  • 9篇叶延琼
  • 6篇郭丽
  • 6篇秦钟
  • 4篇骆世明
  • 2篇魏立华
  • 2篇何铭谦
  • 2篇李韵
  • 1篇徐华勤
  • 1篇肖红生
  • 1篇吴银宝
  • 1篇丛艳国
  • 1篇王勇
  • 1篇吴志峰
  • 1篇陈欢
  • 1篇陈奕
  • 1篇杨慧荣
  • 1篇刘兴春

传媒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3篇生态科学
  • 1篇科技管理研究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佛山科学技术...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科技和产业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广州番禺职业...
  • 1篇河北旅游职业...
  • 1篇旅游研究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珠江三角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探析被引量:2
2008年
依据广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工作思路,针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发展的特点,在遵循科学性、综合性、针对性、可比性、可操作性以及相对独立性原则的前提下,构建了以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进步、村庄建设和村庄规划5个一级指标,发展规划等13个二级指标,有无规划、是否通过评审等5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珠江三角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对指标无量纲化、指标权重确定及综合实现程度等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
叶延琼章家恩秦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指标体系珠江三角洲
近20多年来广东省农业经济效益的因子分析与评价被引量:4
2008年
建立了农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广东省农业经济效益评价的线性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广东省1980~2005年的农业技术经济效益水平。结果表明,近20年多年以来,广东省的农业效益呈现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尤其是自2003年以后,随着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和投入结构的逐步完善,农业经济效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步入了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秦钟章家恩骆世明叶延琼
关键词:农业经济效益
佛山市三水区现代农业生态园区发展规划与建设对策被引量:2
2010年
全面论述了佛山市三水区现代农业生态园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总体目标、功能布局与实施对策。提出了重点发展水产、畜牧、蔬菜3大农业主导产业和“一轴五园一带一心”的总体功能布局,即以北江干流为农业发展轴,将迳口农业园区、大塘综合农业园区、芦苞~乐平基塘系统示范性农业生态园区、青岐基塘系统养殖区以及白坭农业园区五大园区串联起来,构建芦苞涌两岸生态隔离带和绿色生态走廊,并在乐平镇规划建设一个农产品加工、贸易、物流与信息服务中心。同时,提出了政策保障、资金保障、科技保障、设施保障、组织保障5项实施对策。
叶延琼章家恩魏立华丛艳国吴银宝杨慧荣何铭谦李韵
关键词:生态规划
发达地区农民旅游消费行为特征调查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随着"三农"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民出游率也逐年上升,出游人数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农民旅游市场的潜力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4个市7个镇560户农村居民的抽样调查,分析了发达地区...
罗宇平叶延琼章家恩
关键词:农民旅游旅游动机珠江三角洲
广东省1949~2006年粮食生产的时序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利用1949-2006年广东省粮食生产的长时间序列统计数据, 分析了全省50多年来粮食生产的变化趋势, 并从粮食单产与播种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农业技术及农业投资等方面剖析了全省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机制。结果表明:建国以来, 随着人口增加和产业发展, 在耕地与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 广东省粮食总产量一直在波动中增长, 主要原因在于:(1)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子——粮食单产的提高使全省粮食总产保持稳步增长;(2)广东省粮食作物以稻谷为主, 其种植面积的波动不大, 且单产逐年增加;(3)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 提高复种指数可提高区域的粮食生产;(4)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和农药的施用等农业技术的提高及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增加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良好发展。
叶延琼秦钟章家恩肖红生
关键词:粮食生产耕地面积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业技术农业投资
基于游客感知的乡村旅游地实证评价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乡村资源的吸引力和环境条件是影响游客进行乡村旅游目的地选择的重要因素。选取游客的感知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旅游地的定量评价模型,并运用游客打分法对珠三角13处乡村旅游地进行等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珠三角大多数乡村旅游景点仍处于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阶段,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特色,努力改善乡村旅游地的环境条件是这些景点实现自我提升的关键。
郭丽章家恩
关键词:游客感知乡村旅游目的地珠三角
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海口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与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阐述了旅游生态足迹的概念、测算依据和计算方法。结合旅游者的生态消费及结构特征,构建了旅游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和娱乐6个旅游生态足迹计算的子模型。以海口市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2006年海口市的旅游生态足迹和本底生态足迹。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海口市的旅游生态足迹为865 727.37 hm2,本底生态足迹为4 833 301.69 hm2,生态承载力为520 544.85 hm2,并由此计算出海口市的人均旅游生态赤字为0.064 337hm2,总人均生态赤字为0.731 890 hm2。旅游生态足迹对海口市生态足迹的贡献率是15.19%,旅游生态赤字对海口市总生态赤字的贡献率是8.79%,反映出海口市的旅游业发展给当地带来一定的生态赤字,造成了环境资源消耗、亏缺和可持续发展压力。
叶延琼陈欢章家恩
关键词:旅游生态足迹生态赤字可持续发展
珠江三角洲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被引量:5
2007年
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城镇化已处于较高水平,但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也面临着几个亟待破解的难题,包括:资源匮乏、规划滞后、产业弱质、环境污染严重、产权不明晰、体制不完善、农村劳动者素质低、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等,急需通过土地整理、统筹规划、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综合体制改革、加强环保工作、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突出抓好生态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来加快推动其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郭丽章家恩刘兴春
关键词:新农村珠江三角洲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遥感图像结合GIS技术得到的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资料,根据1990—2000年土地利用转移概率矩阵,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STELLA对研究区域内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了模拟,并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演变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土地利用结构进行模拟和预测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未来10年广州市的土地利用结构表现为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持续减少和未利用土地得到进一步开发的趋势,但其变动幅度将逐渐趋向平稳.
秦钟章家恩骆世明吴志峰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系统动力学模型
汕头牛田洋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总体规划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和会议座谈等方法,分析研究了汕头市生态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牛田洋地区的资源环境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结果认为,该区农业主要由水产业、种植业和畜牧业构成,具备了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和条件。然而,偏低的产业层次、多头的管理局面、滞后的基础设施以及内外夹击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制约了该区现代农业的发展。针对牛田洋地区的当前环境与经济现状以及未来发展需求,运用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对该地区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进行了规划与设计,提出“一核、一轴、四带、一环”、“三横三纵”道路走廊的空间结构布局,并划分出8大功能区。同时提出了今后需要开展的重点建设工程及规划建设思路。
章家恩叶延琼魏立华何铭谦李韵
关键词: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区生态规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