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471055)

作品数:30 被引量:814H指数:16
相关作者:刘卫东梁红梅吴泽斌单娜娜林育欣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学研究院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耕地
  • 11篇耕地保护
  • 9篇土地利用
  • 6篇生态
  • 5篇土地利用效益
  • 3篇生态环境
  • 3篇土地管理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协调发展
  • 3篇城市
  • 2篇生态环境效益
  • 2篇生态足迹
  • 2篇土地资源
  • 2篇土地资源管理
  • 2篇协调度
  • 2篇粮食安全
  • 2篇绩效
  • 2篇耕地变化
  • 1篇地产
  • 1篇地价

机构

  • 29篇浙江大学
  • 4篇中国土地勘测...
  • 4篇学研究院
  • 3篇广州大学
  • 3篇浙江财经学院
  • 2篇中国计量学院
  • 2篇新疆自治区农...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国土资源...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浙江省环境监...

作者

  • 25篇刘卫东
  • 9篇梁红梅
  • 7篇吴泽斌
  • 6篇单娜娜
  • 5篇林育欣
  • 4篇张恒义
  • 3篇吴次芳
  • 3篇王庆日
  • 3篇谭永忠
  • 3篇刘会平
  • 3篇王世忠
  • 2篇汪友结
  • 2篇罗文斌
  • 2篇赖波
  • 2篇连纲
  • 2篇刘勇
  • 1篇张晓玲
  • 1篇严栋
  • 1篇周立军
  • 1篇王向东

传媒

  • 5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中国土地科学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经济地理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国土资源科技...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农机化研究
  • 1篇房地产评估
  • 1篇技术经济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生态环境
  • 1篇中国经济与管...

年份

  • 4篇2010
  • 8篇2009
  • 1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城市土地生态利用水平测度及障碍因子诊断被引量:13
2010年
从土地代谢理念出发,构建了城市土地生态利用水平的测评指标体系。根据该指标体系,以"加权和与加权积的混合算法"和"因子障碍度测算"为模型基础,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土地生态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测评。研究结果表明:①浙江省11个市的土地生态利用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整体上浙东北部较高,西南部偏低;②城市土地生态利用水平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关,但并不意味经济社会越发达,城市土地生态利用水平就会越高;③土地污染物的高排放是影响浙江省城市土地生态利用的最大障碍因子,其中单位面积废水排放影响最大;④对城市土地生态利用水平的测度根本目的不在于区分排名的先后,而在于找到差距和改善的方向。通过因子障碍度检验,发现构建科学合理的障碍因子管理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推行清洁生产,开展土地生态文明教育是提高城市土地生态利用水平的重要路径选择。
吴泽斌刘卫东汪友结王向东罗文斌
关键词:土地生态利用障碍度
杭嘉湖平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分析被引量:18
2006年
选择位于杭嘉湖平原地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浙江省海盐县为研究区,利用遥感数据,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转移与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诊断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格局形成贡献作用的大小,同时运用典型相关系数和冗余度分析,检验了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单位面积工业总产值、单位面积农业总产值、城镇化水平、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5个因子是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谭永忠吴次芳王庆日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以深圳市和宁波市为例被引量:46
2008年
研究目的:定量研究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动态耦合规律,为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系统科学理论与方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深圳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演化分为3个阶段。土地利用效益在1984—1990年,处于持续、稳定、最佳协调状态。1991—1996年,处于耦合变化状态,即从最佳协调状态向不甚协调发展。1997—2005年有所下降。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变化近似于对数曲线。1984—1987年,耦合度从-16.17°快速增加到44.71,°从低级共生到协调发展。1988—2005年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耦合度缓慢增长,接近90°。目前深圳市与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均处于不甚协调发展阶段。研究结论:为了促进深圳市和宁波市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现阶段土地资源开发要在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的同时,注意经济结构优化,通过科技创新,降低能耗,加大对环境的投入,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
梁红梅刘卫东刘会平林育欣刘勇
关键词: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发展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中国耕地保护中的运用被引量:5
2010年
研究目的:借鉴国际环境法学中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探讨此原则在中国耕地保护领域中的运用。研究方法:运用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结合中国耕地保护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耕地保护是全民共同的责任,但由于中国耕地保护外部环境的非均衡性和耕地保护机会成本损失差异决定了耕地保护的责任又必须是有区别的。同时,耕地保护共同但有区别责任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共同责任是该原则的基础,区别责任是对共同责任的限定,是贯彻该原则的关键。研究结论:为了使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耕地保护中得到更好地运用,在界定耕地保护共同但有区别责任的范畴基础上,提出了三大保障措施:(1)耕地保护区域的合理划分及其建设管理;(2)以耕地保护为契机,建立区域之间的协作与联动机制;(3)构建耕地保护外部经济效益的补偿机制,保障耕地保护的公平性。
吴泽斌刘卫东
关键词:土地管理耕地保护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
公众对耕地保护及多功能价值的认知与参与意愿研究--基于浙江省苍南县的实证分析被引量:29
2008年
通过参与性访谈对苍南县214名调查对象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研究了公众对耕地保护及其多功能价值的认知与参与意愿,并根据受访者所从事行业将其分为非农和农业两组对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土地政策的稳定性和长效性,以及农业收益高低是影响农户耕地保护和投资的主要因素。公众耕地保护意识较强,超过85%的受访者认为保护耕地很重要。但公众对于耕地保护的支付意愿不高,这点在农业受访者中表现尤为突出。公众对于耕地多功能性的认知存在较大的不足和误区,尤其是对耕地的生态功能方面的认识。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公众的文化程度、年龄和所从事的行业是影响他们对耕地保护及其多功能性认知与参与意愿的主要因素。
连纲虎陈霞刘卫东
关键词:耕地保护公众
浙江省1996—2005年新增建设用地效率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尝试采用DEA方法测评浙江省11个地级市及69个县市1996—2005年新增建设用地的效率,进一步分析空间差异及其原因。结果发现:浙江省各地级市的新增建设用地效率普遍较低,11个地级市中除宁波市、湖州市和嘉兴市为DEA有效外,其余8个地级市均为DEA无效;69个县市新增建设用地效率的有效性也普遍较低,且区域差异明显。进一步将建设用地效率分解为规模效率、利用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结果发现:利用效率和纯技术效率普遍较高,规模效率普遍较低,且与新增建设用地效率的有效性情况一样,呈现出自北向南梯度下降的趋势。规模效率是影响浙江省新增建设用地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正是由于规模效率较低抵消了利用效率与纯技术效率较高所带来的影响,才造成近10年浙江省新增建设用地效率普遍较低的现象。因此,提高浙江省建设用地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提高规模效率。
梁红梅刘卫东连纲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土地监察博弈与策略抉择被引量:5
2008年
违法用地问题,一直是当前国家土地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当前违法用地的现状,文章提出了土地监察员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监察与反监察的博弈观点,并建立了他们之间的博弈模型。通过分析模型中的有关参数,提出了解决违法用地监察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方法,并探究了国家减少违法用地行为的对策和措施。
王世忠刘卫东张恒义
关键词:违法用地博弈模型
近十年我国耕地变化的区域效应及其合理性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我国耕地面积减少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生态退耕是其主要原因。耕地面积减少对区域发展具有广泛影响,与自然、经济、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就耕地占补平衡而言,我国东部沿海属经济发展主导型地区,耕地面积减少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值得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我国中部属过渡型地区,耕地保护不影响招商引资,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较小,生态退耕有利于农业集约化经营;我国西部属生态保护主导型地区,生态退耕有利于实现水土资源平衡,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耕地保护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刘卫东梁红梅
关键词:耕地耕地减少生态退耕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被引量:83
2009年
在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采用2005年浙江省平均土地单位产量核算了浙江省各地的生态足迹,并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从省公顷模型的结果可以看出,浙江省生态足迹达1.18 s-nhm2/人(省公顷,记为:s-nhm2),而生物承载力只有0.24 s-nhm2/人,生态赤字达0.94 s-nhm2/人,生态压力指数达4.91,是典型的生态赤字地区。另外,浙江省各地生态足迹空间差异较大,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舟山和温州处于高强度生态压力,宁波、杭州、台州、金华和绍兴处于中强度生态压力,而丽水、衢州、湖州和嘉兴处于低强度生态压力。最后借助IPAT的分析,发现杭州、金华、嘉兴、湖州和衢州等地的万元GDP占用足迹不同程度地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并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合理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水平。
张恒义刘卫东林育欣单娜娜王世忠
关键词:生态足迹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征地补偿费用标准的合理确定被引量:14
2006年
土地征收补偿费用标准的合理确定,是解决我国乡村向城市转型过程中城乡对立问题的关键.在论述浙江省征地概况的基础上,对浙江省现行的征地补偿标准合理性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合理确定浙江省征地补偿标准的思路,即必须把土地财产权"和农民的公民权"分开来讨论,同时采用剩余法对浙江省11个地区进行了实证分析.
何晓丹刘卫东张晓玲
关键词:土地征收出让价格剩余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