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0182)

作品数:11 被引量:182H指数:6
相关作者:杜培军柳思聪谭琨陈宇夏俊士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大学国家测绘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333工程”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8篇遥感
  • 3篇遥感影像
  • 3篇卫星
  • 3篇小卫星
  • 3篇变化检测
  • 2篇遥感数据
  • 2篇支持向量
  • 2篇支持向量机
  • 2篇生态
  • 2篇湿地
  • 2篇向量
  • 2篇向量机
  • 2篇北京一号小卫...
  • 2篇RS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动态监测
  • 1篇多示例学习
  • 1篇多特征融合
  • 1篇信息融合

机构

  • 9篇中国矿业大学
  • 6篇南京大学
  • 2篇国家测绘局
  • 1篇龙岩学院
  • 1篇学研究院
  • 1篇图卢兹第三大...

作者

  • 11篇杜培军
  • 5篇柳思聪
  • 4篇谭琨
  • 2篇陈宇
  • 2篇夏俊士
  • 1篇薄海光
  • 1篇陈绍杰
  • 1篇吴春花
  • 1篇唐伟成
  • 1篇张东东
  • 1篇单丹丹
  • 1篇阿里木·赛买...

传媒

  • 4篇国土资源遥感
  • 2篇遥感信息
  • 1篇科技导报
  • 1篇计算机工程
  • 1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遥感学报

年份

  • 2篇2014
  • 6篇2012
  • 3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HJ-1数据和V-I-S模型的城市不透水层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选择2008年和2010年徐州市城区的HJ-1A/1B多光谱遥感图像,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多层感知器(MLP)神经网络和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3种混合像元分解方法,基于V-I-S(植被-不透水层-土壤)模型提取城市不透水层。对3种方法的精度分析对比表明,MLP方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出徐州市城市化的发展。对两个时相多光谱影像提取的不透水层信息的分析表明,徐州市近两年的发展中心已逐渐向城市边缘地带扩展,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
单丹丹杜培军夏俊士柳思聪
关键词:不透水层线性光谱混合模型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
煤矿区土地覆盖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30
2012年
以徐州市西矿区2000,2005和2010年Landsat TM/ETM+影像为基础数据源,在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采用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对遥感影像进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土地覆盖变化分析和景观格局变化分析,探讨了煤炭开采对矿区土地覆盖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的规律。结果表明,近10 a来耕地始终占据矿区土地覆盖的主导类型,其次为建设用地,因此两者之间以及与其他类型的转化成为矿区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部分。未利用土地的土地覆盖变化幅度和年变化率最大,成为矿区土地覆盖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先减少后增加,耕地和水体的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水体面积的增加主要是由于采矿造成地面塌陷导致积水的形成,林地面积前期变化极小,后期增加。2000—2010年间,矿区景观类型中的建设用地、耕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经历了一个由大破碎度到小破碎度、再由小破碎度到大破碎度的过程,矿区内各景观的聚集度在2005年达到最高,多样性指数呈增加趋势,矿区生态系统正朝着多样性、均匀化的方向发展。
吴春花杜培军谭琨
关键词:煤矿区土地覆盖变化遥感
国产HJ小卫星遥感影像多特征融合用于日本海啸灾情快速监测被引量:3
2012年
针对特大地震和海啸灾害的特点与灾情监测的需求,设计和构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决策级融合的灾情快速变化检测方法,首先利用遥感影像中提取的NDVI、主成分变换分量、独立成分变换分量等特征分别提取变化信息,然后对多种变化信息进行决策级融合,获得具有更高可靠性的变化图,用于灾情分析。将所设计的方法用于国产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HJ-1A/B数据处理分析,对日本东部沿海区域海啸灾害前后进行变化检测与灾情信息提取试验,有效地检测了海啸灾害后的海水倒灌区域、陆地积水区、植被淹没区以及建筑受损区等变化区域。研究表明,基于多源特征融合的非监督变化检测流程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取海啸受灾区域,为灾害应急响应与灾情评估提供支持。
杜培军柳思聪谭琨
关键词:海啸灾害变化检测决策级融合
基于国产小卫星遥感数据的矿区土地覆盖与景观格局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采用北京一号小卫星和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遥感数据,对徐州西矿区2008年~2009年土地利用/覆盖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对4种分类方法的比较,选择精度最高的决策树分类图进行分析。试验表明:采矿活动导致徐州西矿区植被面积下降明显,大部分转为建筑用地;同时,矿区土地复垦使塌陷积水面积减少;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下降,斑块的形状趋于规则化,景观多样性减小。评价变化检测精度,结果表明:国产小卫星遥感数据能有效地应用于矿区土地利用/覆盖及景观格局变化监测。
陈宇陈绍杰杜培军薄海光
关键词:北京一号小卫星
基于多示例学习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面向对象分类
2012年
多示例学习以示例组成的包作为训练样本,学习的目的是预测新包的类型。从分类角度上,处理问题的策略类似于以均质对象为基本处理单元的面向对象影像分类。针对两者之间理论和方法相似性,将多样性密度多示例学习算法与面向对象方法相结合用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分类。以图像分割方法获取均值对象作为示例,利用多样性密度算法对样本包进行学习获取最大多样性密度示例,最后根据相似性最大准则对单示例包或是经聚类算法得到的新包进行类别标记,以获取最终分类结果。通过与SVM分类器的比较,发现多样性密度算法的平均分类精度都在70%以上,最高可达96%左右,且对小样本问题学习能力更强,结果表明多示例学习在遥感图像分类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阿里木.赛买提杜培军
关键词:多示例学习支持向量机
湿地景观格局与生态安全遥感监测分析——以江苏滨海湿地为例被引量:26
2014年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及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1992—2009年江苏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层次分析法及Delphi法,评价了湿地生态安全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2—2009年间,研究区自然景观总面积显著减少,人工景观面积持续增加,大量湿地自然景观转为人工景观;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渐加强,景观平均分维数呈递减趋势,受人类干扰程度不断加剧;Shannon多样性指数逐步增加,表明随着自然景观向人工景观转移,湿地景观类型丰富度在增加。湿地生态系统在3个时相均处于临界安全状态,病态和不安全等级的总比例逐年增加。
杜培军陈宇谭琨
关键词:湿地生态安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遥感
江苏滨海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地表温度响应遥感监测被引量:27
2014年
以Landsat TM/ETM+图像为主要数据源,提取了江苏省盐城滨海湿地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基于单窗算法反演了地表温度,综合分析了1992—2009年间湿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及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992—2009年的17 a间,江苏省滨海湿地最主要的LUCC类型是人类主导型,且以自然类型向人工类型转化最为显著;互花米草、碱蓬和芦苇等自然景观总面积减少了385.52 km2,养殖场、盐田及建筑用地等人工景观总面积增加了376.97 km2;人为干扰是湿地LUCC最主要的驱动因素。在LUCC的影响下,湿地地表温度也有显著波动,多数湿地类型都有不同层次的升温。
杜培军陈宇谭琨
关键词:湿地
基于BJ-1小卫星遥感数据的矿区土地覆盖变化检测被引量:16
2011年
为了评价利用北京一号小卫星(BJ-1)遥感数据监测煤矿区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的效果,针对其数据特点,选择基于图像信息运算和图像信息变换的直接变化检测法以及分类后比较法,对徐州东矿区2007~2008年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情况进行检测,以对比、评价各种方法在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检测中的应用效果和BJ-1数据的适用性。结果显示,变化矢量分析法的检测精度最高,其后依次为图像比值法、图像差值法和多波段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变化检测,确定徐州市东矿区土地利用/地表覆盖变化较为集中的几个区域,包括东矿区北部的青山泉矿、韩桥矿、董庄矿和南部的大黄山矿等地区。
陈宇杜培军唐伟成柳思聪
关键词:变化检测
基于人工蜂群优化的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被引量:16
2012年
针对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方法计算量大的问题,提出基于人工蜂群优化的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算法。利用人工蜂群优化算法收敛快、避免局部最优、控制参数少等优点,将二维最大熵法最佳二维阈值视为最佳蜜源,实现基于人工蜂群优化的二维最大熵图像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收敛速度较快、抗噪性较强。
阿里木·赛买提杜培军柳思聪
关键词:图像分割二维最大熵人工蜂群粒子群优化人工鱼群遗传模拟退火算法
基于RS的徐州市区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推,城市生态环境正逐步恶化。徐州作为老矿业城市,情况尤其不为乐观,以徐州市区为例作生态评价分析。按照代表性、可操作性、适应性、可比性和方便性原则,选取了植被覆盖度、生物丰度、水网密度、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环境污染负荷指数和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来进行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计算。根据评价指标,选用1994年、2000年和2007年三个时相徐州市TM影像,对土地利用、河流水库、植被、人均绿地等方面进行遥感动态监测,然后对该地区13年来生态环境演变做了定量评价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徐州市区生态环境质量由1994年的良好水平退化为一般水平,且有逐年下降恶化趋势,这与该区城市化进程一致。
张东东杜培军夏俊士
关键词: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