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BWX009)
- 作品数:8 被引量:6H指数:1
- 相关作者:金荣权胡安莲李绍文更多>>
- 相关机构:信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汉武帝“乃立乐府”考
- 2013年
- 乐府在秦代主要职责是制造和管理乐器,掌管俗乐。汉代初期仍设有乐府机构,至文、景之际曾被罢黜,至汉武帝时重立乐府。汉武帝"乃立乐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恢复了这一曾经被废除的音乐机构,而且大大地扩展了其职权范围,提高了它的地位,使之成为一个集乐器制作与管理、俗乐采集与整理、百戏改编与排演、郊祀以及其他娱乐场合的歌舞演出等为一体的专职音乐机构。
- 李绍文
- 关键词:乐府采诗制度汉武帝俗乐雅乐
- 宋玉主要作品完成于楚国迁都淮阳之后被引量:2
- 2014年
- 宋玉步入文坛在屈原即死之后,当时楚人迁都于陈(河南淮阳),随后又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这个时期也是宋玉创作高峰时期。宋玉的主要作品都创作于这一时期。有些作品中的故事可能发生在楚襄王时期,但作品的最后定型却是在考烈王时代。
- 金荣权
- 关键词:寿春
- 周代礼乐文化与《诗经》的传播被引量:1
- 2015年
- 《诗经》在当时大范围地传播与周代礼乐文化有着巨大的关系。具体说来,因为周代礼乐制度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春秋时期,为了保证礼乐制度的实施,大量不同类型和内容的诗歌被纳入礼乐文化系统并用于不同仪式,使得《诗经》文本能够最终定型和保存下来;在周代礼乐文化背景下,周王朝和各诸侯国在对精英阶层的教育体系中包含了礼、诗、乐等内容,这种教育体系保证了《诗经》中的大量诗歌文本在知识界不间断的流传;在周王朝和各诸侯国之间的朝、聘、会、盟等活动中,赋诗风尚大兴,并将赋诗行为与外交活动和对人的评价等结合起来,大大增加了诗歌的社会功用,拓展了诗歌的传播途径,扩大了诗歌的传播范围。
- 金荣权
- 关键词:《诗经》赋诗诗言志
- 论《诗经》“二南”的特殊地位及其成因被引量:1
- 2012年
- 与《诗经》中的其他风诗相比,"二南"诗歌具有特殊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二南"虽属于地域性诗歌,其地位远远高出十五国风中的其他诸侯国的诗歌,流传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受众更多;"二南"中的一些乐歌广泛地运用于射礼、饮酒礼、燕礼等各个方面,还作为周代的房中乐而存在,具有雅诗地位;"二南"在儒家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它的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与周公和召公的巨大影响有关;它具有雅诗地位,是因为它们最早就是以雅乐而出现的,后代编诗者将它们放入风诗之中,从而降低了它们原有的地位;"二南"被孔子所重视是由于诗歌反映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也反映出孔子对恢复周礼的渴望。
- 金荣权
- 关键词:雅乐
- 周代俗乐的发展与诗歌创作被引量:1
- 2013年
- 原始社会时期的诗、乐、舞本是合而为一的,也没有所谓的雅俗之分,它与原始的宗教活动、生活方式等一起构成了一个氏族的原始文化。在周代雅乐兴盛的同时,俗乐也得到长足的发展,打破了雅乐一统天下的局面,对推动音乐朝着多元化发展、丰富音乐表现技艺具有重要的作用。至春秋、战国时期,俗乐达到与雅乐分庭抗礼的地步。随着俗乐的发展,一大批以从事歌舞、说唱、杂技表演艺术为业的倡优应运而生,而民间的专业歌手也相继出现。俗乐的兴起和专业歌手的出现推动了民歌创作的繁荣与发展,而俗乐又反过来成为传播民歌的最主要渠道,为传播民间乐歌做出了巨大贡献。
- 金荣权
- 关键词:俗乐雅乐诗经
- 论周代音乐机构的主要职能
- 2012年
- 周代音乐机构分属于地官司徒和春官宗伯,在音乐机构中的专职音乐工作人员有1539人以上。周王朝音乐机构的设置十分完备,其分工也相当细致、具体,从音乐行政管理、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乐舞管理、技能培训、乐器制作和管理,形成一个庞大而有序的体系。这个体系保证了礼乐制度的有效实施,大大推动了周代音乐的发展,并为我国后代音乐机构的构建提供了良好参照。
- 胡安莲
- 关键词:周代音乐管理
- 论汉代的倡伎与诗歌被引量:1
- 2014年
- 在有关汉代的文献典籍中,往往出现倡家、倡优、俳优、俳倡、艺伎、技人、女乐等词语,这些不同的称呼都可以归之为"倡伎"。汉代倡伎主要包括宫伎、官伎,家伎、私伎等。汉代俗乐的发展为倡伎的生存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权贵与富豪的养伎之风为倡伎职业的兴盛带来了空前的机遇。汉代世袭的倡家和民间专门培养倡伎的人源源不断地为社会输送人才。倡伎作为专门的艺术表演者,对汉代诗歌的创作与流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金荣权
- 关键词:汉代诗歌
- 关于《诗经》“国风”采集问题的再探讨
- 2013年
- 班固等人的"采诗说"值得怀疑,它是根据汉代采诗行为的一种推测;"十五国风"最早的采集人当为西周至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乐官,"国风"中绝大部分乐曲的谱制者也为诸侯国的乐官;"二南"之诗是流行于当时江、汉、汝流域的众诸侯国之间的诗歌的合集。当这些诗歌被献给周王朝的太师之后,周太师对之重新选择、加工、编辑成册,在社会上流传开来,这就是今天所见的《诗经》"十五国风"最早的底本。
- 金荣权
- 关键词:诗经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