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675036)

作品数:9 被引量:218H指数:7
相关作者:巩远发方之芳魏娜雷俊毛文书更多>>
相关机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陕西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青藏
  • 4篇青藏高原
  • 4篇大气热源
  • 3篇水汽
  • 3篇降水
  • 2篇水汽输送
  • 2篇水汽输送特征
  • 2篇气候
  • 2篇梅雨
  • 2篇积雪
  • 2篇降水量
  • 1篇低频振荡
  • 1篇雪深
  • 1篇再分析资料
  • 1篇振荡
  • 1篇正交函数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 1篇水汽收支
  • 1篇年代际
  • 1篇年代际变化

机构

  • 10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陕西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浙江省气象服...

作者

  • 7篇巩远发
  • 3篇方之芳
  • 3篇王霄
  • 2篇岑思弦
  • 2篇雷俊
  • 2篇魏娜
  • 2篇毛文书
  • 1篇方建刚
  • 1篇何金海
  • 1篇瞿婞
  • 1篇周强
  • 1篇张元
  • 1篇蒋贤玲
  • 1篇李子良
  • 1篇郝丽萍
  • 1篇马柱国
  • 1篇李国平
  • 1篇孙娴
  • 1篇李茜
  • 1篇彭骏

传媒

  • 2篇中国沙漠
  • 2篇高原气象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Advanc...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热带印度洋地区大气热源的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寻求青藏高原一热带印度洋地区大气热源空间变化的敏感区,进一步深入研究季风的形成、变异和预测,利用NCEP1979-2008年的再分析资料计算分析了青藏高原一热带印度洋地区30年来不同季节大气热源分布的气候特征,并且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研究了该区大气热源在夏、冬季的时空变化特征。结论如下:春季大气热源有明显的经向差异;夏季的热源明显比春季的热源强度强,范围广,热源最强中心在孟加拉湾北部大陆边缘;秋季热源区域明显南缩,热源强度较夏季明显减弱;冬季大气热源呈西西南一东东北方向分布,大气热源位置继续南移。对于夏季,前3个模态分别反映了青藏高原一热带印度洋地区大气热源的纬向差异型、经向差异型、西北一东南分布型。对于冬季,前3个模态分别反映了青藏高原一热带印度洋地区大气热源的经向差异主导型、经向差异型、纬向差异型。
蒋贤玲巩远发马柱国张元
关键词:气象学大气热源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时空变化特征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江淮梅雨异常的关系被引量:20
2009年
利用江淮流域1954—2001年梅雨量资料和同期内美国NCEP/NCAR逐日高度场、风场、比湿场和地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网格距为2.5°×2.5°。采用模糊聚类、EOF分解、合成分析、SVD分解等方法,详细讨论了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江淮梅雨的关系。结果表明:梅雨量区域指数能很好地揭示江淮流域梅雨量的丰枯,高原大气热源大致以90°E为界,可分为高原东部型和西部型;高原大气热源与梅雨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高原大气热源东部型与江淮梅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西部型与梅雨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高原大气热源东部型增强,西部型减弱,江淮梅雨量异常偏多;高原大气热源东部型减弱,西部型增强,江淮梅雨量异常偏少;反之亦然。SVD分解结果与合成分析的结果完全一致。
毛文书巩远发周强
关键词:青藏高原梅雨大气热源SVD分析
青藏高原东部冬季积雪异常的环流及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本文应用1962-2005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冬季积雪异常年大气环流及整层垂直积分的水汽输送特征,发现亚洲中高纬环流经向度的强度和高原南侧南支系统的强度是影响冬季积雪异常的关键因素。而源自...
雷俊方之芳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部积雪异常环流分析水汽输送特征
文献传递
长江中下游梅雨与北太平洋大气热源诊断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长江中下游1954—2001年梅雨量资料和NCEP/NCAR 1954—2001年逐日高度场、风场、比湿场和地面气压场资料,采用EOF分解、合成分析、SVD分解等方法,详细讨论了北太平洋大气热源与长江中下游梅雨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大气热源与长江中下游梅雨量存在显著负相关,东太平洋大气热源与长江中下游梅雨量存在显著正相关,通过信度为95%的Monte-Carlo检验,具体表现为当菲律宾群岛附近洋面、西太平洋暖池区及西北太平洋西风飘流区大气热源异常增加(减少)时,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热源异常偏低(偏高),会造成长江中下游梅雨异常偏少(偏多),反之亦然,合成分析、点相关分析和SVD的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毛文书巩远发彭骏李国平
关键词:梅雨大气热源Z指数EOF
成都市近50a气候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热岛效应被引量:46
2007年
文章应用高斯九点滤波、年际变化斜率分析、两组样本平均值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法等统计方法,分析了成都市近50 a来的气温、降水、相对湿度、云量、大雾日数等气象要素资料,同时分析了成都市及其所辖13个区(市)县气象站的气象资料以及成都市城市规模变化(城市建成区面积、工业废气排放总量以及人口变化等)相关的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在1980s末1990s初,成都市气候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出现明显的热岛效应和干岛效应,这与成都市的城市化进程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文章对成都城市气候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尝试性的分析。
郝丽萍方之芳李子良刘泽全何金海
关键词:城市气候城市化进程
基于小波变换的陕西夏季降水量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24
2007年
利用陕西省18个站1959—2004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和小波变换方法,对陕西46a来的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及夏季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未来夏季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了估计。结果表明:①陕西三个不同气候带的夏季降水量主要集中在7—9月,陕北、关中和陕南7—9月的降水量值分别占全年总量的60.9%、51.2%和51.5%。②三个气候带中,关中和陕南的夏季降水量变化特征较为接近,都有12a、6a和2a左右的主要时间尺度;陕北高原则明显的不同,主要是21.1a和2.3a的时间尺度。③根据三个地区夏季降水量变化的主要时间尺度,估计关中地区近期的夏季降水量可能偏多,陕南大致处于正常时期,陕北则是总体偏少的趋势。
魏娜巩远发王霄
关键词:夏季降水小波变换
夏半年青藏高原“湿池”的气候特征及其水汽输送研究
采用1948-2007年共计60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夏半年(4月)青藏高原大气中的可降水量(即总水汽含量)、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分析了夏半年青藏高原可降水量的分布和变化特征,青藏高原及其附...
王霄巩远发岑思弦
关键词:可降水量
文献传递
Structural Variation of an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Its Influence on Precipitation in Northwest China被引量:8
2009年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a 47-year precipitation dataset are utiliz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hereafter called 〈 Q1 〉)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QXP)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 and precipitation in northwest China. Our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 Q1 〉 and its changing trend are dramatic over QXP in the summer. There are three strong centers of 〈 Q1 〉 over the south side of QXP with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amount of yearly precipitation and the number of heat sinks predominate in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 (NWC), beside the northern QXP with an obvious higher intensity in years with less precipitation. (2) In the summer, the variation of the heat source's vertical structure is obviously different between greater and lesser precipitation years in eastern northwest China (ENWC). The narrow heat sink belt forms between the northeast QXP and the southwestern part of Lake Baikal. In July and August of greater precipitation years, the heating center of the eastern QXP stays nearly over 35°N, and at 400 hPa of the eastern QXP, the strong upward motion of the heating center constructs a closed secondary vertical circulation cell over the northeast QXP (40~ 46~N), which is propitious to add precipitation over the ENWC. Otherwise, the heating center shifts to the south of 30°N and disappears in July and August of lesser precipitation years, an opposite secondary circulation cell forms over the northeast QXP, which is a disadvantage for precipitation. Meanwhile, the secondary circulation cell in years with more or less precipitation over the ENWC is also related to the heat source over the Lake Baikal. (3) The vertical structure of the heat source over the western QXP has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greater and lesser precipitation years in western northwest China in June and July. The strong/weak heat source over the western QXP produces relatively strong/wea
魏娜巩远发何金海
东亚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场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ERA-40资料的比较被引量:12
2010年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3份500 hPa位势高度场资料,即NCEP/NCAR全球大气再分析月平均资料和欧洲中心ERA-40资料,国家气候中心的NMC资料(该资料的基础是站点观测资料的实测数据,并结合中央气象台的日常累积资料整编而成)进行比较,以讨论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与ERA-40资料以及NMC资料的相关性,尤其在东亚地区的可靠性。3份资料综合分析得到如下结论:在东亚地区,特别是贝加尔湖以南至中国西北和中西部的大部分区域内(30°—50°N,80°—115°E),NCEP/NCAR资料和ERA-40资料各季的平均场、相关场均存在大范围的显著性差异区,差异最大的季节在夏季,时段为1958—1970年,而在冬季相关较好。同时NCEP/NCAR资料在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异常低值,在60年代中期有突然的增长,而欧洲中心的ERA-40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的NMC资料均无此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对北半球500 hPa资料的使用提出如下建议:在东亚地区应用NCEP/NCAR资料时,如果范围涉及贝加尔湖以南至中国西北和中西部地区(30°—50°N,80°—115°E),尽量应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资料,尤其在春、夏两季;而该区域内的ERA-40资料和NMC资料在这一时段内是基本一致,具有可信性。
方之芳雷俊吕晓娜瞿婞李茜
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洪涝与亚洲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关系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研究了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洪涝与亚洲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联系,通过分析研究表明: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降水低频振荡的主要周期是30~70d,该低频序列的方差...
岑思弦巩远发王霄
关键词:低频振荡淮河流域洪涝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