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1A02)

作品数:32 被引量:238H指数:8
相关作者:盖鲁粤霍勇王志国陈韵岱汪奇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6篇动脉
  • 18篇冠状
  • 18篇冠状动脉
  • 10篇心病
  • 10篇冠心病
  • 9篇动脉粥样硬化
  • 8篇血管
  • 7篇斑块
  • 7篇病变
  • 6篇动脉疾病
  • 6篇冠状动脉疾病
  • 5篇造影
  • 5篇冠脉
  • 4篇动脉造影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硬化斑块
  • 4篇粥样硬化斑块
  • 4篇综合征
  • 4篇细胞
  • 4篇冠状动脉造影

机构

  • 16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北京大学第一...
  • 6篇沈阳军区总医...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北戴...
  • 1篇娄底市中心医...

作者

  • 16篇盖鲁粤
  • 10篇霍勇
  • 9篇王志国
  • 8篇陈韵岱
  • 8篇汪奇
  • 7篇张岩
  • 7篇蒋博
  • 6篇王效增
  • 6篇荆全民
  • 6篇张磊
  • 6篇任学文
  • 6篇李毅
  • 6篇韩雅玲
  • 5篇葛长江
  • 5篇杨立
  • 4篇孙志军
  • 4篇冯利霞
  • 4篇吕树铮
  • 3篇苑飞
  • 3篇吴贵军

传媒

  • 6篇军医进修学院...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Chines...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0篇2012
  • 6篇2011
  • 9篇2010
  • 1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脉血康胶囊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及其长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34
2012年
目的研究脉血康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介导血小板聚集率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及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7月—2010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PCI手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3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简称RTT组,120例)和脉血康治疗组(简称MKT组,116例),MKT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每天加用脉血康胶囊12粒,均连续治疗12个月。检测其术前、术后12h及术后30天ADP介导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和血清hs-CRP浓度,同时进行12个月临床随访,记录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CI手术前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术后12hADP介导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和血清hs-CRP浓度明显增高,而经脉血康胶囊治疗30天后其显著降低,与RT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2个月临床随访中,MKT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RTT组(6.9%vs12.5%,P<0.01)。结论 ADP介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在PCI手术后明显增强,是冠脉不良预后的一个因素。脉血康胶囊可降低PCI术后升高的血小板聚集率及hs-CRP浓度,并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远期预后。
葛长江吕树铮柳弘宋现涛陈欣孟康苑飞冯利霞赵聪季凤清霍勇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血小板抑制剂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脉血康胶囊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CT分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应用多排螺旋CT(MDCT)确定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类型。方法:利用MDCT对分叉病变分叉远端(分叉嵴平面)和分叉近端(分支入口平面)定性、定量分析,研究MDCT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斑块分布特点,提出分叉病变的CT分型。结果:MDCT对分叉近端和远端斑块定性分析无明显区别;分叉两侧外弹力膜面积(16.48±4.51mm2,12.12±3.84mm2,P=0.000)、参照血管外弹力膜面积(15.75±4.30mm2,12.71±4.02mm2,P=0.003)、偏心指数(1.24±0.50,4.61±2.06,P=0.000)、斑块分布弧度(352.42±16.52,228.40±36.90,P=0.000)、重塑指数(1.05±0.05,0.95±0.04,P=0.000)有明显区别;CT下分叉病变可以分为6种类型。结论:MDCT下分叉病变可以分为6种类型,对指导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白启才李珊杨庭树盖鲁粤王禹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多层螺旋CT观察老年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与血脂的关系
2010年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冠心病的基础,对斑块进行监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并分析与血脂的关系。
段利平盖鲁粤王志国蒋博任学文汪奇杨霞李萍杨立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T观察血脂老年人冠心病患者斑块形成
Orai1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Orai1在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 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选取7~8周龄雄性Apo E-/-小鼠及野生型C57BL/6J小鼠,高脂饲喂20、27和33周后,在各个时点处死动物。取主动脉制备连续切片,HE、Masson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定斑块面积占管腔面积百分比,及胶原成分占斑块面积百分比;油红O染色分析斑块中脂质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平滑肌细胞阳性表达Orai1的百分比;Western Blot定量分析Orai1在易损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结果与同周龄C57BL/6J小鼠相比,Apo E-/-小鼠主动脉Orai1表达增高,且随着其周龄增加,Orai1在Apo E-/-小鼠主动脉的表达动态升高(P<0.05)。结论 Orai1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病理过程,在其形成过程中其表达上调。
田晋帆葛长江吕树铮苑飞赵康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血管平滑肌细胞
多排CT评价冠状动脉斑块变化与血脂的关系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以无创多排螺旋CT观察冠状动脉斑块的变化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冠脉CT患者46例,平均年龄(56.1±1.7)岁,平均随访时间(251.8±13.1)d,同时检查空腹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取前后两次CT检查同一部位血管断面图测非钙化斑块面积,血管狭窄程度和CT值,CTHU值(-10)~158定义为斑块,〉159为管腔。按血管狭窄程度加重和减轻分为恶化组和改善/稳定组,比较两组血脂控制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总体血脂控制情况一般,TC和LDL-C有轻度增加,狭窄程度也有增加趋势,斑块CT值下降。稳定组TC控制情况明显好于恶化组(3.86±0.83vs4.53±1.32,P=0.0240),LDL-C控制情况也明显好于恶化组(2.11±0.56vs2.57±0.99,P=0.0301)。回归分析表明狭窄减轻和LDL-C呈显著负相关(r=0.3099,P=0.0361),病变无进展的LDL-C界值为1.94mmol/L。结论控脂可以减缓冠脉斑块进展,冠脉斑块和血管狭窄的变化可用无创多排CT监测。
王志国盖鲁粤蒋博任学文汪奇杨霞李萍陈韵岱杨立关志伟
关键词:血脂异常冠状动脉疾病
细胞钙离子转运蛋白兰尼碱受体3与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细胞钙离子转运蛋白兰尼碱受体3(ryanodine receptor 3,RYR3)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改变,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周龄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及野生型C57BL/6J小鼠,高脂饲喂20、27和33周后,在各个时点处死动物取主动脉根部制作连续切片。(1)HE染色,观察组织形态学的变化,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量斑块面积和血管管腔面积,计算校正斑块面积(斑块面积/血管管腔面积)。(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定不同周龄小鼠细胞钙离子转运蛋白RYR3表达变化。结果:与同周龄对照组小鼠相比,ApoE-/-小鼠体内RYR3表达显著减少(P<0.05),随着ApoE-/-小鼠周龄的增加,RYR3的表达明显减少,且与斑块面积/血管管腔面积呈负相关(r=-0.652,P<0.01)。结论:细胞钙离子转运蛋白RYR3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
冯利霞葛长江吕树铮孙海梅季凤清霍勇
关键词:载脂蛋白E动脉粥样硬化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技术(pulse-induc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结合了经肺温度稀释技术和动脉脉搏波型曲线下面积分析技术,可提供一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监测指标,使危重症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本文结合目前PICCO在临床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应用情况,就PICCO监测原理、监测指标及其临床意义、适应证及特殊疾病的监测等方面进行综述。
谢永进盖鲁粤
关键词:血流动力学肺动脉导管
不同状态肾功能与冠心病发病率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分析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肾功能降低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及其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方法收集9608例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适合中国人的改良MDRD方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90ml·min-1.1.73m-2)、轻度降低(60~89ml·min-1.1.73m-2)、中度降低(30~59ml·min-1.1.73m-2)和重度降低(<29ml·min-1.1.73m-2)4组,探讨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及其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结果 9608例患者中存在肾功能降低(eGFR<90ml·min-1.1.73m-2)者4939例,占51.4%。肾功能降低组患者冠心病发病率显著高于肾功能正常组(55.7%比44.3%,P<0.001),且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为严重,表现为患者病变支数更多(1.38±1.13比1.06±1.08,P<0.001)、Gensini积分更高(29.36±35.53比21.32±30.30,P<0.001)。肾功能正常组与轻度、中度、重度降低组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分别为59.7%、69.4%、79.1%、92.3%,冠心病发病率随肾功能降低的程度而明显增高(P<0.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积分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分期(β=0.061,OR值3.219,95%CI:2.075~4.364,P<0.001)呈独立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CKD与冠心病诊断存在显著关联(OR值1.330,95%CI:1.177~1.503,P<0.001)。结论肾功能降低患者的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且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更为严重;患者肾功能降低越显著,则冠心病发病率越高;肾功能降低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独立正相关;CKD与冠心病发生存在显著关联。
张磊韩雅玲荆全民王效增李毅张权宇李晶霍勇张岩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肾功能不全
CT冠状动脉造影结合心肌灌注显像检测血流受阻型冠状动脉病变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CTCA)结合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S)无创地检测血流受阻型冠脉阻塞性病变的可行性与准确性。方法 105例怀疑或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有创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4周内完成CTCA与腺苷负荷MPS检查。以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合MPS的结果为参照,评价CTCA结合MPS诊断血流受阻型冠脉阻塞性病变的准确性及作为再血管化治疗"看门人"的可行性。结果对比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合MPS结果,CTCA结合MPS诊断血流受阻型冠脉阻塞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16%的再血管化治疗患者中并未发现血流受阻型冠脉阻塞性病变。结论对比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合MPS的结果,CTCA结合腺苷负荷MPS可以准确地检测血流受阻型的冠脉阻塞性病变,可以充当再血管化治疗的"看门人"。
汪奇秦静王志国关志伟董蔚孙志军盖鲁粤陈韵岱田嘉禾杨立
关键词:CT冠状动脉造影心肌灌注显像冠状动脉造影
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联合治疗对冠脉临界病变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协同作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冠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浆胱抑素c水平(plasma cystatin C concentration,PcyC)的变化,探讨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的联合治疗对其PcyC水平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06年5月至2010年1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经定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冠脉临界病变130例(borderline coronary lesion,BCL),136例无冠脉病变的受试者纳入对照组(controls,CTR)。BCL组患者被随机(随机密封信封法)分为常规治疗组(routine treatment,RTT,n=60)和联合治疗组(combined treatment,CBT,n=70),连续治疗6个月。联合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外,每日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和普罗布考1.0g。各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检测其血PcyC和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以及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浓度。其中BCL组104例受试者复查冠脉造影。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BCL组PcyC水平明显高于CTR组(P〈0.05)。与RTT组相比,CBT组PcyC水平、TC、LDL—C、TG、和hs-CRP明显降低(P〈0.05,P〈0.01)。此外,治疗6个月后RTT组冠脉临界病变的平均狭窄程度(mean percent stenosis,MPS)有所下降(P〉0.05),而CBT组却见明显减低(P〈0.05)。结论PcyC参与冠状动脉疾病的病理过程,且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阿托伐他汀和普罗布考的联合应用可降低PcyC水平,其可能是冠脉临界病变治疗的选择。
葛长江吕树铮柳弘冯利霞宋现涛陈欣孟康苑飞季凤清霍勇
关键词:胱抑素C冠状动脉疾病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