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0441l9750)

作品数:1 被引量:8H指数:1
相关作者:郭昌星陈德昌林兆奋李文放赵良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营养途径
  • 1篇真菌
  • 1篇真菌感染
  • 1篇侵袭性
  • 1篇侵袭性真菌
  • 1篇侵袭性真菌感...
  • 1篇不同营养
  • 1篇不同营养途径
  • 1篇肠道
  • 1篇肠内
  • 1篇肠内营养

机构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1篇单红卫
  • 1篇杨兴易
  • 1篇赵良
  • 1篇李文放
  • 1篇林兆奋
  • 1篇陈德昌
  • 1篇郭昌星

传媒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年份

  • 1篇2007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大黄及不同营养途径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研究大黄及不同营养途径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090例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等并发脓毒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大黄预防组(637例)和非大黄预防组(453例);两组再分肠内营养、肠内外营养、肠外营养和无营养支持4个亚组。观察各组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大黄预防组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0%;而非大黄预防组发生率为11.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黄预防组中肠内营养337例,并发真菌感染3例(占0.9%);而非大黄预防组中肠内营养178例,并发真菌感染7例(占3.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大黄预防组中肠内外营养179例,并发真菌感染2例(占1.1%);而非大黄预防组中肠内外营养127例,并发真菌感染9例(占7,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肠外营养和无营养支持的两组患者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或P〈0.01);肠外营养组真菌感染发生率高于肠内营养和肠内外营养组(P均〈0.05);无营养支持患者的真菌感染发生率最高(30.4%和61.3%)。结论大黄及肠内营养通过胃肠道机制对侵袭性真菌感染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陈德昌杨兴易赵良林兆奋单红卫李文放郭昌星
关键词:真菌肠内营养肠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