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南省农科院院长基金

作品数:41 被引量:341H指数:13
相关作者:朱校奇邓启云陈春光王芊庄文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南大学湖南省原子能农业应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杂交
  • 5篇性状
  • 4篇杂交稻
  • 4篇辣椒
  • 4篇超级杂交
  • 4篇超级杂交稻
  • 3篇野生
  • 3篇野生稻
  • 3篇栽培
  • 3篇栽培技术
  • 3篇再生稻
  • 3篇水稻
  • 3篇普通野生稻
  • 3篇豇豆
  • 2篇育种
  • 2篇杂交早稻
  • 2篇早稻
  • 2篇植株
  • 2篇杀菌
  • 2篇生物肥

机构

  • 13篇湖南省农业科...
  • 9篇中南大学
  • 9篇湖南省原子能...
  • 5篇湖南农业大学
  • 4篇湖南省蔬菜研...
  • 3篇国家杂交水稻...
  • 3篇湖南省园艺研...
  • 2篇湖南省土壤肥...
  • 1篇江西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湖南省作物研...

作者

  • 5篇邓启云
  • 5篇朱校奇
  • 4篇邓钢桥
  • 4篇王芊
  • 4篇陈春光
  • 3篇罗赫荣
  • 3篇李青峰
  • 3篇刘勇
  • 3篇庄文
  • 3篇邵赛
  • 3篇李小湘
  • 2篇邹冬生
  • 2篇刘建雄
  • 2篇詹庆才
  • 2篇孙玉桃
  • 2篇李林
  • 2篇郑明福
  • 2篇龙世平
  • 2篇杨光立
  • 2篇金龙新

传媒

  • 20篇湖南农业科学
  • 4篇杂交水稻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核农学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中国稻米
  • 1篇作物研究
  • 1篇弹性体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亚热带农业研...

年份

  • 3篇2009
  • 2篇2008
  • 6篇2007
  • 11篇2006
  • 3篇2005
  • 8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5
  • 1篇199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哈茨木霉T_(2-16)发酵产物对豇豆种子胚根组织的影响被引量:13
2004年
应用改良后的GPF发酵培养基培养的哈茨木霉T2-16菌株发酵产物,对豇豆种子进行萌发实验。通过观察处理后种子幼根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的组织切片,初步探明了T2-16发酵产物提高豇豆种子发芽势的作用机制。
魏林梁志怀罗赫荣
关键词:哈茨木霉发酵产物豇豆胚根
湖南江永普通野生稻原位和异位保存种质的SSR多样性差异被引量:16
2006年
用48对SSR引物对湖南江永普通野生稻异位保存和原位保存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48对SSR引物在异位保存和原位保存群体中分别检测出166和119个等位基因,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55和2.60,多态位点百分率为99.4%和95.2%,平均等位基因观察数为1.99和1.9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28和1.508,Nei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72和0.304;原位保存居群遗传变异大,但异位保存样本中发现新的变异单株。江永野生稻原位保存4个亚居群(G4—1、G4—2、G4—3、G4—4)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156~0.935,平均0.434,江永野生稻4个亚居群间变异量占总变异量的比值差异较大,总变异的43.4%存在于亚居群之间。除G4—2亚居群外,原位保存各亚居群内基因多样性大于亚居群间基因多样性,4个亚居群内基因多样性水平从高至低的顺序为G4—1〉G4—3〉G4—4〉G4—2。
李小湘詹庆才魏兴华段永红陈祖武刘勇
关键词:普通野生稻微卫星标记多样性
荷叶玉米须复方袋泡茶加工工艺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研究以荷叶和玉米须为基料,以甘草和菊花提取物为辅料加工成复方袋泡茶的生产工艺及其配方。结果表明,荷叶、玉米须的用量比例以3∶2最好,甘草和菊花提取物最佳用量分别为1 5%和2%。该配方可掩盖荷叶的苦涩味,茶汤清爽可口,具有多种保健功能。
彭伟正王克勤胡蝶
关键词:荷叶玉米须
南方稻田农作制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3年
在论述稻田农作制度对南方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回顾了近50年来的研究成果和生产发展历程,分析了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南方未来稻田农作制度研究和调整的方向与目标。
李林邹冬生屠乃美张武汉孙玉桃杨光立
关键词:稻田农作制度农业可持续发展
辣椒花粉的离体萌发试验被引量:3
2006年
以辣椒品种2144的花粉作为实验材料,在研究硼酸和蔗糖浓度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伸长影响的基础上,对辣椒花粉的培养基配方进行了优化。选出适合辣椒离体花粉萌发的液体培养基组成成分:Ca(NO3)2200 mg/L+MgSO4200 mg/L+KNO3100 mg/L+H3BO3100 mg/L+10%蔗糖,得到63.77%的萌发率,花粉管平均长度达到0.361 mm。
张广平邹学校
关键词:花粉离体萌发花粉管萌发率辣椒
高温胁迫下2个超级杂交稻组合耐受性比较被引量:2
2009年
在抽穗开花期对2个超级杂交稻组合‘Y两优1号’和‘两优培九’进行了高温胁迫处理,比较研究了这2个超级杂交稻组合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实验结果显示,经高温胁迫后,‘Y两优1号’和‘两优培九’头季稻的花药开裂系数和花粉可染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实率则分别下降6.07%和54.48%,千粒重分别下降9.03%和9.98%,‘两优培九’的各指标降幅均大于‘Y两优1号’。经高温胁迫后,‘Y两优1号’和‘两优培九’头季稻剑叶中的叶绿素含量较各自的对照分别下降1.18%和3.20%,POD和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MDA含量则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Y两优1号’的POD和CAT活性总体上高于‘两优培九’、MDA含量总体上低于‘两优培九’。高温胁迫导致‘Y两优1号’和‘两优培九’再生稻的活芽率、平均芽长以及单茎腋芽数均显著下降,且后者再生稻各指标的降幅大于前者;高温胁迫对‘Y两优1号’和‘两优培九’再生稻的再生率和每穗总粒数的影响不明显,但均使再生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且‘两优培九’再生稻的结实率和千粒重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高温胁迫对‘Y两优1号’和‘两优培九’头季稻的热害指数分别为0.19和0.56,对再生稻的热害指数分别为0.04和0.13,差异显著(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抽穗开花期,‘Y两优1号’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高于‘两优培九’,且头季稻耐高温有利于再生芽的生长。
朱校奇邓启云龙世平陈春光朱春晖彭福元
关键词:超级杂交稻高温胁迫耐受性产量构成因素热害指数
无土盆栽花卉的最佳水位线研究被引量:13
2006年
采用黄金分割水位线容器栽培的广东万年青,其生物产量、根重、根干重、根数与常规栽培有极显著差异,叶重、叶干重、分枝数、总叶片数有显著差异。西洋杜鹃采用黄金水位线容器栽培处理的叶片数、花蕾数和总花数极显著高于常规栽培,分枝数和开花朵数显著高于常规栽培。
李青峰金龙新
关键词:花卉无土盆栽黄金分割
植物提取物辐照杀菌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01年
检测了几种植物提取物中污染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研究了当归提取物中污染微生物的D10 值 ,得出植物提取物辐照杀菌工艺的最低有效剂量为 4 0kGy,最高耐受剂量为 8 0kGy。
王芊邓钢桥李文革彭玲
关键词:植物提取物辐照杀菌微生物污染
哈茨木霉T_(2-16)代谢产物诱导豇豆幼苗抗枯萎病研究被引量:14
2004年
为探明木霉代谢产物对植物病害的拮抗机制,用哈茨木霉T2-16菌株发酵代谢产物对豇豆种子进行了浸种处理,并在温室条件下于幼苗期注射法接种枯萎病菌,结果表明,该代谢产物可诱导豇豆幼苗产生对枯萎病的获得抗性.其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增强,并在某一时段显著高于未经木霉代谢产物浸种的对照,枯萎病发病率也极显著低于对照,对该病的防效可达73.6%.
魏林梁志怀曾粮斌罗赫荣罗敏
关键词:哈茨木霉代谢产物豇豆诱导抗病性枯萎病
稀土光合作用促进剂对辣椒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在辣椒上进行了稀土光合作用促进剂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剂能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改善辣椒植株性状,提高辣椒产量。不同配方的光合作用促进剂效果明显不同。
贺爱国胡改善张秀菊
关键词:辣椒植株性状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