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03073)
- 作品数:13 被引量:43H指数:5
- 相关作者:杨振刘会敏杨芳梁曼万庆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被引量:10
- 2013年
- 文章结合脱钩关系评价模型,对Ang构造的碳排放量变化LMDI模型进行优化推导,构建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研究的基本框架,并对湖北省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 万庆曾菊新杨振
- 关键词:能源消费碳排放经济增长
- 县域乡村景观干扰格局及其人文因素研究
- 2012年
- 依据农村土地权属调查资料构建村域尺度的景观干扰模型,探讨乡村景观干扰的空间模式,并利用STIRPAT模型考察人口和富裕两种关键人文因素对景观干扰水平的定量影响。以湖北省英山县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1)各村域景观干扰水平总体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趋势,局部为'低一低'型关联模式的村域在县域北部和东北部高海拔地区呈现连片分布态势,处于'高一高'型关联状态的村域则在中南部地区形成连片分布格局;(2)村域人口数量和富裕程度均为景观干扰水平的正向影响因子,富裕因素的影响程度稍大于人口因素,多数村域的技术景观效益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3)继续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推行非农化生计方式与实施景观技术提升策略,是降低乡村景观干扰水平的有效举措。
- 杨振刘会敏
- 关键词:乡村景观人文因素
- 基于景观结构的林地生态风险空间统计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以湖北省英山县为例,依据土地权属调查资料建立村域尺度的林地生态风险模型,探讨乡村林地生态风险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表明:(1)林地生态风险与地形因子有较大相关性,村域坡度越小,风险水平越高;(2)林地生态风险水平总体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趋势,风险水平较高(或较低)的村域趋于和同类的村域相邻;(3)每个村域的风险关联模式及空间分布不尽相同,"低—低"型村域在县域北部高海拔地域上呈现出连片分布态势,"高—高"型村域在县域中南部地域上形成连片分布格局,"低—高"与"高—低"型村域则以分散分布为主.研究结果为有效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杨振刘会敏杨芳
- 关键词:景观结构林地生态风险地形坡度
- 农地非农流转的生态福祉损失与补偿机制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生态系统是人类各项福祉的物质基础,二者关系的研究已成为近期生态经济学领域的新热点.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地非农流转的发生过程机制,构建了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框架.结果表明:(1)人类生态福祉与农地生态系统密切相关,农地非农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生态效益损失巨大;(2)单纯的市场机制没有考虑农地非农流转的生态福祉损失,无法实现土地最佳配置,流转规模偏大;(3)征地生态补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具体补偿可采取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失地农民及周边一定区域范围内居民为对象,考虑建立健全有效的保障体系.
- 梁曼杨振
- 关键词:农地
- 土地景观生态流空间通达性评价——以荆州市为例被引量:2
- 2014年
- 生态流在地理空间中顺畅地运行是健康生态系统评价的重要标准,也是构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基本前提.以荆州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为基础,遴选长江干流(荆州段)、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长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洈水森林公园、黄山头森林公园、八岭山森林公园作为生态"源",参考生态价值密度确定各类景观单元的阻力值,并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对景观生态流的空间通达性进行评价.研究显示,荆州景观空间通达性总体呈现出明显的"西难、东易、中间总体偏难"的基本格局.其中,市域西缘阻力最高,景观生态过程受限非常严重;中部长江干流东西两侧阻力偏高,生态过程受限严重;市域东缘阻力最低,生态过程受限较小.因此,建议荆州城乡景观生态格局框架由3级生态廊道、2级生态节点和农田基质组成.
- 梁曼孙璇杨振
- 关键词:通达性
-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外溢与补偿次序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合理确定补偿主体是我国森林生态跨区补偿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构建了基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外溢模型和补偿优先度模型,在全国尺度上界定了"应该得到补偿"和"应该支付补偿"的两大区域范围,以及每个区域内部省级单元应得补偿或应付补偿的先后次序。研究发现,资源禀赋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生外溢与否的基本因素,价值外溢区多为林业大省;全国共有18个省份应该得到森林生态补偿。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森林生态跨区补偿实践提供相关依据。
- 杨振刘会敏杨芳
-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
- 顾及生态代价的人文发展城乡差距估计被引量:1
- 2012年
- 针对传统人文发展指数计算未考虑生态代价的弊端,将生态足迹指数导入其中,提出一个植入生态代价因素的生态—人文发展指数分析框架.对我国1990~2006年分城乡的生态—人文发展指数进行估算,从生态经济和人文发展的视角全面估计我国城乡差距问题.结果表明,考虑生态代价的城乡差距比通常意义上的城乡差距要小,其原因在于城镇人文发展的生态代价较农村偏高.
- 杨振刘会敏彭菁
- 关键词:生态代价城乡差距人文发展
- 林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经济效应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投资是林业发展的基本驱动力之一,辨明林业投资与林业发展的时序关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我国林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滞后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发现我国林业投资与林业产值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耦合增长态势,林业投资对林业产值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滞后效应,其中远期效应最强,近期效应次之,中期效应最弱。研究结果为制定科学的林业投资策略提供了依据。
- 杨振刘会敏杨芳
-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林业发展
- 林地产出水平的空间差异与关联模式研究
- 2012年
- 根据国家第7次森林清查资料和林业统计年鉴等权威数据,利用基尼系数法和空间统计法分析我国林地产出水平的省际差异及空间关联模式。结果表明:各省区林地面积与林业产值均显著不同,林地产出水平差异较大,总体上处于高度不均衡状态,导致林地产出水平省际失衡的关键因子主要是西部缺林省份及沿海多林省份;各省区林地产出水平总体呈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趋势,局部为"低—低"型关联模式的省区在中西部地域上呈现连片分布态势,沿海省市多处于"高—高"型关联状态。
- 杨振刘会敏
- 关键词:林业经济省际差异
- 乡村非农景观对林地破碎化的影响
- 2012年
- 降低林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经营及林地生态功能发挥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利用GIS技术提取典型县域非农用地与林业用地的面积及斑块资料,在乡村尺度上研究非农景观对林地破碎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的破碎化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有林地最大,其他林地次之,灌木林地最小;村域非农景观广泛镶嵌于林地景观中,其面积和斑块数量存在较大差异;非农景观对有林地的破碎化存在显著正相影响,对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的破碎化影响为负且不显著。文章认为,深化实施新农村建设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能够有效减少非农景观面积并优化其空间布局,是降低乡村林地破碎化的重要举措。
- 杨振杨芳
- 关键词:林地破碎化新农村建设林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