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200013000154)

作品数:36 被引量:454H指数:19
相关作者:裴先治李佐臣李瑞保刘会彬李勇更多>>
相关机构: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甘肃省地质调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3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4篇西秦岭
  • 15篇锆石
  • 11篇地质
  • 7篇定年
  • 7篇早古生代
  • 7篇秦岭北缘
  • 7篇西秦岭北缘
  • 7篇古生代
  • 7篇北缘
  • 6篇地质意义
  • 6篇造山带
  • 6篇蛇绿岩
  • 6篇绿岩
  • 6篇LA-ICP...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5篇地球化学特征
  • 5篇石炭
  • 5篇片麻岩
  • 5篇花岗质

机构

  • 36篇长安大学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甘肃省地质调...
  • 5篇西北大学
  • 4篇教育部
  • 2篇天津城市建设...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青海大学
  • 1篇四川交通职业...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30篇裴先治
  • 22篇李佐臣
  • 12篇李瑞保
  • 9篇刘会彬
  • 9篇胡波
  • 9篇李勇
  • 8篇陈有炘
  • 8篇刘战庆
  • 7篇郭俊锋
  • 6篇刘成军
  • 6篇裴磊
  • 5篇吴树宽
  • 5篇张国伟
  • 5篇王银川
  • 5篇孟勇
  • 5篇魏方辉
  • 5篇高景民
  • 5篇苏春乾
  • 4篇孙仁奇
  • 4篇赵欣

传媒

  • 12篇地质通报
  • 4篇中国地质
  • 4篇地质学报
  • 2篇工程地质学报
  • 2篇煤田地质与勘...
  • 2篇地球科学与环...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青海大学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东华理工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6篇2012
  • 4篇2009
  • 2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秦岭北缘天水地区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环境被引量:8
2012年
西秦岭北缘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位于天水地区分隔北秦岭造山带和北祁连构造带的新阳-元龙韧性剪切带中。花岗质片麻岩具高Si、高Al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在1.104~1.389之间,为硅、铝过饱和类型,属典型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质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强,具中等负Eu异常。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Cs、Rb、Ba、Th、U、K、La等),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Hf等),明显的Ba、P、Sr负异常,相对富集Zr。该花岗质岩石是一种典型的壳源成因类型,主要为上地壳中以成熟度较低、含泥质成分较高的杂砂岩、岩屑杂砂岩为原岩的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中含水矿物相脱水部分熔融形成的,可能存在少量的分离结晶作用。该花岗质片麻岩具有同碰撞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是北秦岭微地块与相邻地块在新元古代早期发生汇聚的产物,是Rodinia超大陆在西秦岭地区汇聚的响应。
刘成军裴先治李佐臣李瑞保裴磊高景民魏方辉王银川吴树宽陈有炘
关键词:西秦岭北缘新元古代同碰撞RODINIA
西秦岭天水地区关子镇蛇绿岩的地质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正> 1 区域地质概况西秦岭关子镇蛇绿岩属于原划前寒武系或早古生代“牛头河群”变质地层。张维吉等将分布于秦岭群与陇山群之间的原“葫芦河群”分解为震旦系—奥陶系葫芦河群(变质碎屑岩组和变质基性火山岩组)和上奥陶统陈家河群...
裴先治丁仨平胡波张国伟李勇李佐臣郭俊锋
文献传递
西秦岭武山杨河—礼县固城地区石炭纪地层的发现及其意义被引量:8
2003年
通过区域地质调查,在西秦岭天水地区武山杨河—礼县固城一带原划上泥盆统大草滩群和中泥盆统舒家坝群中解体出一套石炭纪沉积地层。根据所发现的牙形刺、珊瑚、非有孔虫化石,确定其地质时代为早石炭世。
裴先治郭俊锋李勇丁仨平苏春乾胡波
关键词:石炭系地层化石西秦岭造山带
西秦岭礼县鲁班石一带石炭纪牙形刺新资料被引量:4
2003年
报道了甘肃礼县鲁班石地区石炭纪地层中新获得牙形刺化石14属26种,其中12属22种为新发现,包括:De-clinognathoduslateralis,D.noduliferusnoduliferus,Gnathodusbilineatuscostiformis,G.bilineatusbilineatus,Gondolellagymna,G.xinjiangensis,Neognathodusbassleri,Neoprioniodusbarbatus,Idiognathodusclaviformis,I.delicatus,I.klapperi,Idiognathoidessinuatus,I.sulcatus,Lochrieacommutata,Ligonodinatypa,Lonchodinatarimensis,L.bischoffi,Lonchodussimplex,Streptognathodusexpansus,S.parvus,S.suberectus,Ozarkodinahindei。其中Streptognathodus,Declinognathodus,Neognathodus,Idiognathodus和Idiognathoides5属是上石炭统下部的代表分子,Streptognathodusgracilis和Gondolella属是上石炭统上部的代表分子。
郭俊锋李勇裴先治苏春乾杨志华丁仨平
关键词:牙形刺石炭系西秦岭
西秦岭天水地区新阳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的锆石LA-ICP-M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8
2006年
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古元古界秦岭岩群中,新识别出新阳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位于天水市西北部新阳镇东侧。花岗质片麻岩中锆石Th/U比值较高,阴极发光图像显示锆石内部振荡环带清晰,具岩浆成因特征。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加权平均年龄为(938±4)Ma~(981±5)Ma,表明花岗质片麻岩形成于新元古代,反映了晋宁期西秦岭北缘存在一次构造热(俯冲碰撞)事件,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的汇聚事件在西秦岭的响应。
丁仨平裴先治刘会彬李佐臣孙仁奇刘战庆孟勇
关键词:新元古代花岗质片麻岩西秦岭
天水地区新构造运动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在对天水地区新构造运动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各种新构造运动的表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其次,根据新构造运动表象,分析研究了各区的新构造运动特征,结果表明:天水地区新构造运动具有差异性升降运动明显、差异性升降运动速率不均匀、新构造运动强度空间上不均匀、断裂活动性强、地震活动频繁等特征;最后简单分析了天水地区新构造运动演化过程,认为天水地区经历过3次大的夷平过程。
成玉祥张骏杜东菊
关键词:新构造运动表象
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大草滩群物源研究——LA-ICP-MS碎屑锆石U-Pb年龄证据被引量:17
2012年
选取甘肃东部西秦岭造山带北缘晚泥盆世大草滩群碎屑岩为研究对象,运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方法,探讨大草滩群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大草滩群碎屑锆石年龄谱明显分为4组:422~518Ma、756~887Ma、1100~1231Ma和2417~2736Ma。其中,422~518Ma的年龄数据约占总体的67%,所占比例最大,年龄相对集中,且呈现出最强烈的峰值,其余年龄段所占比例则较少。422~518Ma年龄组分指示其物源可能以邻近地区的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和北祁连造山带为主,该组分年龄是加里东期中南祁连和西秦岭微地块分别向北俯冲、碰撞产生的一系列火成岩在造山剥蚀后的沉积响应。碎屑锆石同位素年龄中756~887Ma年龄组分反映其物源可能来自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1100~1231Ma年龄组分反映其物源可能主要来自祁连造山带。2417~2736Ma年龄组分反映了物源来自北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的结晶基底,部分物源也有可能来自于华北板块基底。综合分析显示,大草滩群碎屑沉积物质来源较为复杂,具有明显的多元性,存在西秦岭北缘构造带、祁连造山带和华北板块基底3个物源区,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对大草滩群的沉积有重大的物源贡献。两者相比较,祁连造山带应为大草滩群最主要的物源区。
吴树宽裴先治李佐臣李瑞保裴磊陈有炘高景民刘成军魏方辉王银川
关键词:大草滩群LA-ICP-MS锆石U-PB年龄西秦岭北缘
西秦岭天水地区流水沟岩浆杂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0
2012年
流水沟岩浆杂岩分布于西秦岭北缘天水关子镇地区,主要由变辉长岩、变辉长闪长岩和变闪长岩组成。为确定其构造属性,探讨西秦岭北缘构造演化过程,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岩浆杂岩体的锆石为岩浆成因,其形成时代为548.7Ma±1.8Ma(MSWD=0.56)。流水沟岩浆杂岩具有SiO2变化范围大(52.47%~66.95%),低TiO2,低碱,Mg#值变化范围较大的特征,主量元素在SiO2-氧化物变异图解上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总体呈近平坦型,LREE/HREE比值多数在1.14~2.60之间,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弱,δEu介于0.65~1.90之间,大多数具有弱的负Eu异常;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大离子亲石元素Cs、Sr、Th、U富集,Rb、K和高场强元素Nb、P、Ti、Y亏损,Ti/Y=113~253,Th/Yb=0.23~2.85,Th/Nb=0.09~1.00,Hf/Th=0.41~2.97,显示了流水沟岩浆杂岩形成于岛弧环境。流水沟岩浆杂岩可能反映在中央造山系中存在一期与"泛非造山运动"有关的构造热事件,为中央造山系在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提供了证据。
高景民裴先治李佐臣李瑞保裴磊魏方辉吴树宽刘成军王银川陈有炘
关键词:西秦岭北缘岩浆杂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中央造山系
甘肃天水地区早古生代黄门川花岗闪长岩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构造意义被引量:38
2012年
甘肃天水地区黄门川花岗闪长岩体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东端,侵位于晚奥陶世陈家河群中酸性火山岩系中,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具有壳幔岩浆混合的特点。对黄门川花岗闪长岩体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花岗闪长岩体的年龄为440.5Ma±4.4Ma,形成于早志留世。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黄门川花岗闪长岩体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具I型花岗岩的特征。构造环境判别表明其形成于安第斯型大陆边缘弧。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祁连造山带东端在早古生代期间发育有有限洋盆,洋盆向北俯冲消减产生大量弧岩浆岩。对进一步研究祁连与秦岭造山带构造交接部位早古生代的构造格局、演化等大陆动力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魏方辉裴先治李瑞保李佐臣裴磊高景民王银川刘成军吴树宽陈有炘
关键词: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北祁连造山带
甘肃天水地区新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10
2005年
西秦岭甘肃天水地区分布的新生代陆相中酸性火山岩,主要由流纹岩、部分流纹质熔结(角砾)凝灰岩及少量角砾凝灰岩、火山集块岩等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具有富硅、富碱、低铝、低钙特征,属于非造山偏碱性岩石,类似于大陆裂谷碱性流纹岩,为地壳岩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形成于陆内拉张构造环境,与新生代早期渭河断裂带的左行走滑剪切构造作用有关。
丁仨平裴先治胡波李勇郭俊锋李佐臣赵欣
关键词:火山岩地球化学西秦岭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