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00397)

作品数:9 被引量:98H指数:6
相关作者:张蕴晖林玲陈秉衡宋伟民敖红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低出生体重
  • 4篇丁酯
  • 4篇邻苯二甲酸二...
  • 4篇甲酸
  • 4篇二丁酯
  • 4篇苯二甲酸
  • 4篇出生体重
  • 2篇生殖
  • 2篇生殖毒性
  • 2篇内分泌干扰
  • 2篇内分泌干扰物
  • 2篇环境内分泌干...
  • 1篇低出生体重儿
  • 1篇低体重
  • 1篇毒性
  • 1篇毒性机制
  • 1篇雄激素结合蛋...
  • 1篇雄性生殖
  • 1篇雄性生殖毒性
  • 1篇液相

机构

  • 9篇复旦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市计划生...

作者

  • 9篇张蕴晖
  • 8篇林玲
  • 3篇陈秉衡
  • 2篇宋伟民
  • 2篇敖红
  • 2篇陈丽
  • 1篇曾郁
  • 1篇王玉柱
  • 1篇赵岩
  • 1篇丁训诚
  • 1篇阚海东
  • 1篇郑力行

传媒

  • 2篇卫生研究
  • 2篇复旦学报(医...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毒性的研究被引量:22
2008年
目的对成年斑马鱼进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急性染毒,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探索DBP对其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斑马鱼80条,雌雄各半,适应性分开饲养1个月后,分别分成4组,给予1250μg/L和625μg/L DBP经水染毒,同时设溶剂(0.01%丙酮)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染毒7天后,按雌雄1∶1的比例交配,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并计算受精率、72h死亡率、仔鱼72h孵化率及出生体重和身长。结果各组的2h受精率的大小如下:空白对照组>丙酮对照组>625μg/L DBP染毒组>1250μg/L DBP染毒组,分别为98.09%、95.76%、95.31%和94.42%。而各组的72h死亡率分别为18.29%、23.34%、49.45%和72.41%,72h孵化率分别为96.43%、82.37%、48.11%和26.79%。染毒组的死亡率高于非染毒组,孵化率低于非染毒组。与正常组和丙酮对照组相比,1250μg/L和625μg/L DBP染毒组胚胎发育明显迟缓,仔鱼身长明显变短,并有统计学差异。暴露剂量越大,身长越短。结论625μg/L以上剂量的DBP染毒能导致斑马鱼胚胎发育迟缓。
林玲王玉柱丁训诚宋伟民张蕴晖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斑马鱼胚胎发育染毒
低出生体重儿脐血及其母血中几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含量水平测定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酯类和表面活性剂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s)在低出生体重儿脐血及其母血中的含量水平。方法运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了21份母血和30份脐血中邻苯二甲酸酯类[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DEHP)及其代谢物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MEHP)]和2种表面活性剂[辛基酚(OP)和壬基酚(4-NP)]的含量水平。结果低出生体重儿的平均体重为(2158.48±125.06)g,出生身长为(45.36±2.52)cm。母血中DEP、MEHP、DBP、DEHP、4-NP和OP的浓度分别为18.90、11.8、7.67、8.84、1.51和2.86mg/L;检出率分别为81.0%、81.0%、71.4%、81.0%、71.4%和57.1%。脐血中,DEP、MEHP、DBP、DEHP、4-NP和OP的浓度分别为11.92、9.94、5.71、5.20、1.12和1.19mg/L;检出率分别为86.7%、63.3%、60.0%、63.3%、56.7%和66.7%。无论是在母血还是在脐血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的含量和检出率均高于表面活性剂。代谢物MEHP含量高于原型DEHP。脐血中游离的各EDs含量分别占母血含量的47.82%~84.05%。结论人从胚胎时期就暴露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林玲郑力行顾曰萍汪洁云张蕴晖宋伟民
关键词:内分泌干扰物
上海市长宁区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4
2008年
[目的]探讨上海市长宁区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在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出生的体重<2500g,孕周≥37周的单胎足月低出生体重儿和体重≥2500g,孕周≥37周的单胎正常对照组婴儿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二项式Logistic回归对足月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到低出生体重儿88例,正常新生儿113例。低出生体重儿的平均体重为(2285.75±220.00)g,平均身长为(45.33±2.42)cm。正常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 346.65±421.78)g,平均身长为(48.81±1.45)cm。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脐带异常、痛经史、既往疾病史、妊娠并发症、饮水情况和孕期感冒均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校正后,发现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影响因素是脐带异常、痛经史和饮用煮沸的河水江水井水(P<0.05)。[结论]脐带异常、痛经史和饮用煮沸的河水江水井水可能是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因素。
林玲顾曰萍阚海东汪洁云顾琴韩冬曾雪芹张蕴晖
关键词:足月低出生体重病例-对照研究
Fas/FasL系统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睾丸毒性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Fas/FasL系统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雄性生殖毒性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多代繁殖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通过对睾丸组织损伤的观察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的检测和分析,探讨不同剂量DBP对成年F1代大鼠(PND70天)睾丸损害的情况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随着DBP染毒剂量的增高,PND70天F1代雄性大鼠睾丸曲细精管生精上皮退化变性,生精细胞脱落至曲细精管管腔面,甚至有部分曲细精管内的生精细胞耗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每天250和500mg/kg)大鼠睾丸组织Fas/FasL染色范围扩大,着色细胞数量增多,且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DBP对大鼠睾丸生精细胞损伤可能是由于DBP启动了睾丸支持细胞Fas/FasL系统,阻抑生精过程造成的,Fas/FasL系统在DBP的雄性生殖毒性中起一定作用。
张蕴晖曾郁林玲陈秉衡敖红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FAS/FASL生殖毒性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雄性生殖毒性分子作用机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酯类对大鼠睾丸毒性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运用RT-PCR方法观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大鼠子代不同发育阶段睾丸的苗勒氏管抑制物质(MIS)、雄激素结合蛋白(ABP)和抑制素(inhibin)表达水平的影响,并采用ELISA法检测DBP染毒后大鼠睾酮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DBP染毒组大鼠睾丸中MIS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总睾酮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剂量DBP(1000 mg/kg)组睾丸支持细胞中ABP和抑制素(inhibin)的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且与睾丸损害呈时间-效应关系。结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DBP可干扰大鼠发育过程中睾丸支持细胞ABP和inhibin的表达,其对性腺发育的影响可能是DBP雄性生殖毒性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
敖红林玲阚海东陈秉衡张蕴晖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酯类雄激素结合蛋白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人群综合暴露评估被引量:23
2007年
为了解我国人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健康风险负荷,在国内外文献分析和现场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我国DBP的人群暴露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DBP广泛存在于环境和人体生物样品中,估计每日总摄入量为14.8μg/(kg·d),食物是其主要的摄入途径,占总摄入量的90.2%,其次为饮用水,占8.6%;说明我国人群DBP的污染已达一定负荷.
张蕴晖林玲阚海东陈秉衡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健康危险度评价
啮齿类动物睾丸Leydig干细胞系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Leydig细胞是生成睾酮的主要场所,其分化是男性个体发育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近年来,出现许多关于Leydig干细胞的研究,以期明确Leydig干细胞分化为成熟型Leydig细胞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分子改变及其发生机制。本文就大鼠、小鼠的胎儿型及成熟型Leydig细胞个体发育及相关激素的调控机制进行了综述。
陈丽赵岩张蕴晖
关键词:个体发育过程激素调控
新生儿胎粪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含量与低出生体重的关联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新生儿胎粪中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s)的含量,并探讨其与新生儿低出生体重间的关联。[方法]上海市某区2006—2007年间出生的新生儿,病例组为88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对照组为113例正常新生儿。在新生儿娩出后24h内,收集所有胎粪,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其5种目标EDs,即双酚A(BPA)、邻苯二甲酸单丁酯(MBP)、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酯(MEHP)、辛基酚(OP)和壬基酚(4-NP)的含量水平,并分析新生儿胎粪中EDs含量与低出生体重间的相关性,校正混杂因素后评估其健康风险。[结果]超过60%的新生儿胎粪样本均检测到上述5种目标EDs,其中邻苯二甲酸单酯类(MBP和MEHP)的含量高于BPA和表面活性剂类(OP和4-NP);对照组胎粪中的EDs平均含量明显低于病例组。胎粪中MBP和MEHP的含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降低呈正相关,校正OR值分别达到4.68和3.23。[结论]作为两种常见的EDs,增塑剂(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酯类)和表面活性剂类在新生儿胎粪中被普遍检出;且宫内期暴露于这些EDs,可能会增加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风险。
赵岩林玲张蕴晖陈丽顾曰萍郑力行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胎粪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低出生体重的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07年
新生儿低出生体重是影响婴儿死亡和儿童发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已经成为儿童疾病负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低出生体重能导致围生期死亡率和各种疾病发病率增高,并影响将来的生长过程以及神经系统发育,还可导致成年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因而,研究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低出生体重的发生、降低儿童疾病负担和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引起低出生体重的遗传、环境因素做一综述,以期全面地了解低出生体重的成因,为将来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理论基础。
林玲张蕴晖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疾病负担环境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