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2-K2-12)

作品数:24 被引量:141H指数:7
相关作者:薛建阳马辉高亮陈宗平罗峥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广西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3篇型钢
  • 23篇混凝土
  • 20篇再生混凝土
  • 9篇抗震
  • 8篇再生混凝土框...
  • 8篇抗震性
  • 8篇抗震性能
  • 8篇混凝土框架
  • 7篇荷载
  • 6篇低周
  • 6篇低周反复
  • 6篇静力
  • 6篇反复荷载
  • 5篇低周反复荷载
  • 5篇拟静力
  • 5篇拟静力试验
  • 5篇静力试验
  • 4篇载力
  • 4篇取代率
  • 4篇承载力

机构

  • 23篇西安建筑科技...
  • 5篇广西大学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四川省建筑科...
  • 1篇中国建筑东北...
  • 1篇中国新时代国...

作者

  • 23篇薛建阳
  • 11篇马辉
  • 10篇高亮
  • 5篇陈宗平
  • 4篇罗峥
  • 4篇任瑞
  • 3篇崔卫光
  • 2篇敖翔
  • 2篇刘菲
  • 2篇雷思维
  • 2篇张杰
  • 2篇赵鸿铁
  • 2篇刘祖强
  • 2篇王运成
  • 2篇王刚
  • 2篇王成
  • 2篇翟磊
  • 2篇林建鹏
  • 1篇刘锦禄
  • 1篇王秀振

传媒

  • 7篇工业建筑
  • 5篇西安建筑科技...
  • 4篇工程力学
  • 2篇建筑结构学报
  • 2篇土木工程学报
  • 2篇建筑结构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1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7篇2014
  • 10篇2013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抗震性态水平和容许变形值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进行了2个1/2.5比例的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主要研究轴压系数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破坏形态的影响和该结构在不同抗震性态水平的变形指标.结合现阶段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划分性能水平的标准,将其划分为正常使用、暂时使用、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四个阶段;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和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的主要破坏形态、受力模式及特点,提出了上述四个性能水平划分的判别参数及标准;在总结国内外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和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试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得出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和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各性能水平极限状态对应的层间位移角容许变形值.
薛建阳戚亮杰罗峥高亮
关键词:破坏形态性能水平
低周反复荷载下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通过8个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轴压比、体积配箍率下的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其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对短柱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刚度退化、延性及耗能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的主要破坏形态为剪切斜压破坏;试件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基本呈梭形;试件达到峰值荷载后,承载力下降较快、变形小、延性较差;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试件承载力影响不大,延性耗能随着取代率增大而有所减低;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试件承载力提高但延性耗能降低幅度大;随体积配箍率的增大,试件承载力及延性耗能均相应增大。除轴压比较小的短柱外,其余型钢再生混凝土短柱的延性系数均小于3,表明短柱抗震性能较差。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善短柱抗震性能。
薛建阳马辉
关键词: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短柱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
撞击作用下某输煤栈桥结构反应及数值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为分析栈桥结构的抗撞能力,研究了在车辆撞击作用下栈桥的结构反应及破坏机理.基于工程事故调查结果,对某火电厂输煤栈桥被车辆撞击的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蜂窝梁和牛腿在车辆撞击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应力及位移响应.计算结果表明:在撞击荷载作用下,蜂窝梁在支座及撞击部位应力最大;牛腿混凝土处于拉扭复合受力状态.分析结果可为车辆与栈桥碰撞问题提供参考.
张振涛
关键词:输煤栈桥蜂窝梁牛腿碰撞
反复荷载下型钢再生混凝土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9
2014年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和抗震性能,对10个不同剪跨比、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轴压比、体积配箍率的型钢再生混凝土柱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观察其受力过程及破坏形态,分析不同设计参数对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延性、耗能能力及刚度退化等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柱的主要破坏形态为剪切斜压破坏、弯剪破坏以及弯曲型破坏,破坏形态与剪跨比有关;滞回曲线大多呈梭形且较为饱满,说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具有较好的延性及耗能能力;取代率对试件承载力影响不明显,延性及耗能能力随取代率的增加而有所降低;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试件承载力有一定提高,但其衰减加快,且延性及耗能能力降低;增大体积配箍率时,试件承载力增大不明显,但延性及耗能能力显著提高。总体上看,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可以通过合理的设计将其应用于抗震结构中。
薛建阳马辉刘义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再生混凝土柱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抗震性能
基于Perform-3D的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力学性能分析
2015年
基于3榀缩尺比为1:2.5的单层单跨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研究,采用有限元分析程序Perform-3D对该结构进行非线性分析,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出铰机制,轴压比、宽高比对其承载力、刚度及延性的影响,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两者较为符合.同时对试件承载力与顶点位移关系F-D曲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轴压比的增大,框架的水平承载力及初始刚度有所提高,延性降低;随着宽高比的增大,框架的水平承载力及初始刚度提高,但后期刚度退化加快,延性降低.
薛建阳席宇高亮
关键词:水平荷载
型钢再生混凝土柱保护层厚度力学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结合型钢再生混凝土受压柱的破坏特征以及再生混凝土的材料特性,根据板的弹塑性稳定理论,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受压区再生混凝土保护层不发生失稳时的最小保护层厚度进行了理论推导;同时从再生混凝土保护层开裂的角度,依据力扩散原理和拉断破坏模型,分析了型钢再生混凝土临界开裂保护层厚度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柱保护层厚度主要与再生混凝土强度等级、型钢再生混凝土柱高、型钢翼缘宽度、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有关。
薛建阳马辉陈宗平崔卫光
关键词:保护层厚度
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设计了一榀缩尺比为1:2.5的三层两跨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对其进行了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试验,观察了框架的破坏过程和破坏形态,获得了框架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分析了框架的承载能力、刚度、延性、耗能等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属于"强柱弱梁"的破坏机制;框架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呈饱满的梭形,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破坏时试件的整体最大位移角为1/22,正反向平均位移延性系数为4.3,表现出了较好的变形能力和抗倒塌能力.
薛建阳王刚刘辉任瑞
关键词:抗震性能拟静力试验
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通过对4榀1/2.5比例单层单跨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了填充墙砌块强度、轴压比以及墙体拉筋间距等对该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及骨架曲线、承载力、层间位移角、位移延性、耗能能力以及刚度退化。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填充墙-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墙体部分先于框架部分破坏,且框架的破坏机制符合"梁铰机制",滞回曲线较为饱满,耗能能力良好,具有较强的抗倒塌能力;随着填充墙砌块强度的降低,结构承载力下降,位移延性系数增大,初始刚度减小且刚度退化速率降低,结构破坏时层间位移角和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增大;增大轴压比使结构承载力提高,位移延性系数下降,初始刚度明显提高且刚度退化速率上升,结构破坏时层间位移角以及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均略有降低;减小墙体拉筋间距使结构承载力及位移延性有所提高,初始刚度增加,但刚度退化速率基本不变,结构破坏时层间位移角及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均增大。
薛建阳高亮罗峥雷思维刘菲
关键词: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拟静力试验
低周反复荷载下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9
2014年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破坏特征和抗震性能,进行4榀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30%、70%、100%的1∶2.5模型试件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观察其破坏形态和受力特点,对框架中节点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强度退化、刚度退化、层间位移角、延性以及耗能能力等力学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典型破坏形态是节点核心区剪切斜压破坏;荷载-位移滞回曲线饱满,位移延性系数介于3.95~4.88;弹塑性极限位移角约为1/19~1/26;破坏时节点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介于0.322~0.335;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中节点的抗剪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有所降低,延性减小。但是相对于普通型钢混凝土框架中节点而言抗震性能降低不大。
薛建阳鲍雨泽任瑞王刚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结构再生混凝土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抗震性能
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18
2013年
为研究型钢再生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进行了10根型钢再生混凝土梁和2根型钢普通混凝土梁的抗剪性能试验,考虑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剪跨比和混凝土强度3个影响因素。12根试验梁中有8根发生剪切斜压破坏,4根发生弯剪破坏。试验表明,在型钢再生混凝土梁中配置一定数量的箍筋可避免剪切粘结破坏的发生,型钢再生混凝土梁与型钢普通混凝土梁受力过程相似,且强度并没有明显降低。
薛建阳王秀振马辉林建鹏陈宗平
关键词:受剪性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