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DQJB06B06)

作品数:3 被引量:140H指数:3
相关作者:王椿镛丁志峰常利军杨建思郑秀芬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幔
  • 4篇上地幔
  • 4篇各向异性
  • 4篇各向异性研究
  • 3篇岩石
  • 3篇岩石圈
  • 3篇岩石圈变形
  • 2篇上地幔各向异...
  • 2篇块体
  • 2篇鄂尔多斯块体
  • 1篇东北缘
  • 1篇青藏
  • 1篇青藏高原
  • 1篇青藏高原东北...
  • 1篇北缘

机构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4篇常利军
  • 4篇丁志峰
  • 4篇王椿镛
  • 1篇徐智强
  • 1篇姜旭东
  • 1篇郑秀芬
  • 1篇杨建思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鄂尔多斯块体及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被引量:48
2011年
对布设在鄂尔多斯块体及周缘的固定和流动宽频带地震台网共111个台站记录作远震SKS(SKKS)波形资料偏振分析,采用最小切向能量的网格搜索和叠加分析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SK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延迟时间,获得了鄂尔多斯块体及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在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和北缘,各向异性的快波方向为NW-SE方向,一致性较好;在鄂尔多斯多斯块体南缘,快波方向主要是NWW-SEE和近EW方向;在鄂尔多斯块体东缘,快波方向总体表现为近EW方向,间有NEE-SWW方向和NWW-SEE方向.在鄂尔多斯块体内部,快波方向在北部是近NS方向,而南部则是近EW方向.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范围是0.48~1.50s,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时间延迟平均值小于其周缘地区.通过分析研究区各向异性特征,认为构造稳定的鄂尔多斯块体内部的各向异性主要来自于古老的华北克拉通保存的"化石"各向异性;青藏高原东北缘向NE方向的推挤,造成岩石圈NW-SE方向的拉张伸展,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和北缘下的上地幔物质沿NW-SE方向发生了形变,使得上地幔中橄榄岩的晶格排列方向平行于物质形变的方向;在鄂尔多斯块体南缘,刚性的华北块体和扬子块体碰撞作用,使得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平行于两个刚性块体的碰撞边界和秦岭造山带的走向.结合该区域绝对板块运动和速度结构研究,认为在秦岭造山带下可能存在一个青藏高原物质东流的地幔流通道;在鄂尔多斯块体东缘的汾河地堑和太行山,相对复杂的各向异性特征可能由于西太平板块俯冲、区域伸展构造、造山运动等共同作用引起的.对于YCI台得到的各向异性参数(快波方向变化范围是45°~106°,时间延迟变化范围是0.6~1.5s)随事件反方位角呈现出π/2周期的变化,符合双层各向异性模型.基于0.125Hz的主频和实测的各向异性参数,我们模拟得到了最佳的双层各向异性模
常利军王椿镛丁志峰
关键词:鄂尔多斯块体上地幔各向异性岩石圈变形
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被引量:76
2008年
通过分析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区域数字地震台网30个台站的远震SKS波形资料,采用最小切向能量的网格搜索法和叠加分析方法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从得到结果看,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基本上呈NW-SE方向,并有一顺时针旋转趋势,快、慢波时间延迟是0.70~1.51s.青藏高原东北缘的SKS快波偏振方向与区域内主要构造断裂走向基本一致;各向异性快波偏振方向变化与区域内最小平均主压应力方向变化相似,也与由GPS测量得到的速度场方向变化相似.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物质在区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发生了顺时针旋转的形变以至流动,使得上地幔中橄榄岩的晶格排列方向平行于物质形变或流动方向,上地幔变形和上覆地壳变形可能存在垂直连贯变形特征.
常利军王椿镛丁志峰周民都杨建思徐智强姜旭东郑秀芬
关键词:青藏高原各向异性岩石圈变形
鄂尔多斯块体及周缘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
鄂尔多斯块体位于华北克拉通西部,紧邻青藏高原,其构造活动和动力学问题一直受到地学工作者的重视。它南抵秦岭-祁连造山带,北缘以阴山为界,东缘以吕梁山为界,西缘以贺兰山和六盘山为界,是我国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
常利军王椿镛丁志峰
文献传递
中国东部上地幔各向异性研究被引量:38
2009年
对布设在中国东部的固定和流动宽频带地震台网共65个台站记录作远震SKS波形资料偏振分析,采用SC方法和叠加分析求得每一个台站的SKS快波偏振方向和快、慢波的时间延迟,获得了中国东部上地幔各向异性图像。中国东部的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从华南的近EW方向到华北的NWW-SEE方向,再到东北的NW-SE方向,由南向北呈顺时针旋转的趋势。快、慢波时间延迟范围是0.41-1.52s。通过分析研究区各向异性特征,认为中国东部上地幔各向异性可能与中国大陆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以及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向欧亚板块下方的俯冲的共同作用有关。在中国西部地壳增厚隆起的同时,物质向东挤出,使得东部上地幔物质向东和东南方向流动。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和岩石圈下的上地幔物质在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产生变形,使上地幔橄榄岩等晶体的晶格优势取向沿物质流动方向。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与岩石圈的伸展方向和GPS得到的速度场方向一致,表明中国东部壳幔变形具有垂直连贯变形特征。
常利军王椿镛丁志峰
关键词:上地幔各向异性岩石圈变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