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无)

作品数:8 被引量:68H指数:5
相关作者:沈满洪魏楚苏小龙吴文博池熊伟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低碳
  • 4篇低碳经济
  • 2篇碳减排
  • 2篇碳税
  • 2篇资源价格
  • 2篇资源价格改革
  • 2篇价格改革
  • 1篇低碳工业
  • 1篇影子
  • 1篇影子价格
  • 1篇省份
  • 1篇双轮驱动
  • 1篇税政
  • 1篇碳交易
  • 1篇能源
  • 1篇能源结构
  • 1篇能源结构调整
  • 1篇经济视角
  • 1篇跨国比较
  • 1篇价格研究

机构

  • 8篇浙江理工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作者

  • 5篇沈满洪
  • 3篇魏楚
  • 2篇苏小龙
  • 1篇孟艾红
  • 1篇池熊伟
  • 1篇黄文若
  • 1篇贺震川
  • 1篇周楠
  • 1篇吴文博
  • 1篇夏栋

传媒

  • 3篇鄱阳湖学刊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学习与实践
  • 1篇云南社会科学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管理评论

年份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中国各省份二氧化碳影子价格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本文利用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估计了中国29个省(市、区)1995-2007年间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与包含环境因素在内的生产率。测算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二氧化碳影子价格与环境生产率值都要显著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二氧化碳影子价格在制定碳税政策方面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充分考虑各地区二氧化碳减排成本及全国减排总成本的基础上,政府部门需根据不同的政策意图来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在以碳排减数量为目标时,考虑到大部分的碳排放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应对高影子价格地区实行较为严格的限制措施;在以最小化碳减排带来的经济损失为目标时,应让低影子价格地区承担更多的减排指标,并由高影子价格地区对其进行补贴;而不同地区间二氧化碳影子价格的差异性,说明"一刀切"的碳税税率无法完全实现其政策意图。
黄文若魏楚
关键词:影子价格方向性距离函数碳税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资源价格改革被引量:6
2011年
中国市场取向的改革在资源领域尚未到位,存在资源价格的扭曲现象:高碳资源价格偏低而低碳资源价格偏高,这必然会导致高碳资源的过度消耗而使经济高碳化,并必然会遏制低碳资源的开发而阻碍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视角下资源价格改革既要促进高碳资源定价科学化,又要向低碳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适当的价格补贴。具体措施是:放松管制,增加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透明度;完善管制,遏制煤炭资源开采的垄断;培育市场,大力发展资源基础市场和资源期货市场;设立低碳发展基金,激励低碳资源开发的自主创新。
沈满洪孟艾红贺震川
关键词:低碳经济资源价格价格改革
能源结构调整促进二氧化碳减排的机制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优化能源结构对于中国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意义重大。通过对中国与发达国家在能源消费结构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中国能源结构的不合理,并揭示中国的高碳能源结构决定高碳经济的运行模式。本文运用新古典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产业结构调整、财税政策和价格体系改革促进高碳能源结构低碳化的转型机制,并提出了发展多元化能源种类、调整产业结构、改革能源定价机制、完善财政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苏小龙沈满洪
关键词:能源结构二氧化碳减排高碳能源
低碳工业的内涵与评价被引量:3
2012年
低碳工业是一种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低排放为基本特征的工业生产模式,兼具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低碳工业与高碳工业在定义与特征等方面存在差异。结合指标评价,可知中国工业属于高碳工业,但存在由高碳工业向低碳工业转型的趋势。
周楠
关键词:低碳工业低碳经济
中国人均CO_2排放分解:一个跨国比较被引量:7
2010年
本文利用1980-2004年间全球108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基于对数平均迪式分解法,将各国人均CO2排放变化分解为收入效应、能耗强度效应和能源碳排放结构效应,总结归纳出各国人均CO2排放的七种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人均CO2排放进行了细致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能耗强度是中国人均CO2排放的主要因素,而碳排放结构效应的影响很小,未来中国在实施低碳战略的过程中,可以参照其他相应模式,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能耗强度来实施减碳。
魏楚夏栋
发展低碳经济的双轮驱动:资源价格改革与财税政策创新被引量:1
2010年
本文以"两种资源、两种产品"为前提假设,采用局部均衡分析方法,以生产者和消费者为分析对象,分别揭示了资源价格调整、财税政策变化以及两者联动与低碳经济的内在驱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放松对高碳资源的价格管制、增加对低碳资源的价格补贴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对高碳资源和高碳产品实施征税政策以及对低碳资源和低碳产品实施补贴政策会带来显著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存在相应的弊端,不过政策实施的社会净收益大于零。因此,资源价格改革、财税政策创新以及两者的组合将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当然需要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度",也要注意不同的组合方式。
苏小龙沈满洪
关键词:低碳经济资源价格财税政策
近二十年低碳经济研究进展及未来趋势被引量:20
2011年
气候变暖的核心在于碳排放,人类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是高碳经济。而低碳经济则是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减排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经济低碳化和低碳经济化。碳排放和碳减排是国际外部性和代际外部性并存的环境问题,由此出现"吉登斯悖论"。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碳减排,促进碳减排的政策手段主要是基于庇古税理论的财税手段和基于科斯定理的碳交易手段。而碳税的"双重红利"假说有待进一步检验,全球和中国的碳交易机制设计也有待进一步改进。初始碳排放权的分配、碳减排的政策手段选择、碳减排的成本收益比较、区域碳减排的政策设计、碳减排与能源定价机制的关联等均可能是低碳经济研究的重点领域。
沈满洪吴文博魏楚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减排碳税碳交易
中国交通部门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交通部门CO2排放量约占CO2排放总量的四分之一。发展低碳交通是低碳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扩展Kaya恒等式,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MDI),把1991-2009年中国交通部门的CO2排放量分解为9种因素的加权贡献,并对每个时间段和每个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交通部门CO2排放量的主要正向驱动因素为城镇化水平、第三产业总值占二三产业总值的比重、人口总量,主要负向驱动因素为单位GDP交通周转量、单位交通周转量能耗、单位城镇人口的二三产业总值、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度;(2)通过深化资源税、燃油税等税制改革,加大低碳技术的补贴力度,调整燃油经济性标准等管制政策,加快燃料结构"低碳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CO2排放;(3)交通部门CO2排放量增加的深层原因是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和运输企业的管理水平较低,因此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平衡区域间的交通设施投资,加快运输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是CO2减排的有效途径;(4)单位城镇人口的二三产业总值、第三产业的占比、单位交通周转量能耗是抑制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因此,从长期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在短期内降低单位交通周转量能耗,是实现CO2减排的关键。
沈满洪池熊伟
关键词:交通部门CO2排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