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6)

作品数:36 被引量:998H指数:17
相关作者:高晓路樊杰徐勇孙威张虹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地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经济管理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建筑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5篇城市
  • 3篇地理
  • 3篇农户
  • 3篇经济差异
  • 3篇空间结构
  • 2篇地球
  • 2篇影响因素
  • 2篇人文
  • 2篇识别方法
  • 2篇能源
  • 2篇区域发展差距
  • 2篇区域经济
  • 2篇区域经济差异
  • 2篇老龄化
  • 2篇非期望产出
  • 2篇港口
  • 2篇港口体系
  • 2篇SBM模型
  • 1篇当量
  • 1篇地理学

机构

  • 34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广州地理研究...
  • 3篇天津理工大学
  • 2篇北京戏曲艺术...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广东省科学院
  • 1篇宁波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海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城市建设...
  • 1篇肯特州立大学
  • 1篇住房和城乡建...

作者

  • 8篇高晓路
  • 6篇樊杰
  • 5篇吴旗韬
  • 5篇孙威
  • 5篇徐勇
  • 5篇张虹鸥
  • 4篇陈静
  • 4篇叶玉瑶
  • 3篇余建辉
  • 3篇张文忠
  • 3篇汤青
  • 3篇季珏
  • 3篇颜秉秋
  • 3篇王传胜
  • 3篇李博
  • 3篇王芳
  • 2篇闫梅
  • 2篇陈伟莲
  • 2篇胡望舒
  • 2篇许泽宁

传媒

  • 8篇地理科学进展
  • 4篇地理学报
  • 4篇地理研究
  • 3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经济地理
  • 2篇地理科学
  • 2篇热带地理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系统科学与数...
  • 1篇人文地理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 1篇世界地理研究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资源与产业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11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研究被引量:61
2014年
采用ESDA的方法,运用ArcGIS10.0和GeoDa095i软件,选取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4个时间断面分析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过程。结果表明:①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和经济增长空间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热点区都由蒙东地区跃迁到蒙中和蒙西地区,蒙中"金三角"地区代替蒙东成为内蒙古经济发展的增长极,蒙东地区则变为经济冷点区。②县域经济空间格局和经济增长空间格局都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经济空间格局的空间自相关性越来越大。③内蒙古县域经济形成了经济水平相似(热点区、冷点区)的集中连片区,内蒙古东、中、西部的经济差异越来越大。影响内蒙古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因素可以可分资源、历史文化、区位等内部基础性因素,以及市场、政策等外部驱动型因素。
王芳高晓路
关键词:ESDA区域经济差异
陆地表层人类活动强度:概念、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36
2015年
人类活动强度是表征人类对陆地表层影响和作用程度的综合指标。在定义陆地表层人类活动强度、建设用地当量等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人类活动强度算法模型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建设用地当量系数折算方法,并利用1984-2008年期间6个年份的土地利用数据,对中国进行了实证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大致以2000年为界,前期增长相对缓慢,后期增长明显加快,1984年全国的人类活动强度为7.63%,到2008年上升为8.54%。2008年县级单元的人类活动强度按大于27%、16%~27%、10%~16%、6%~10%和小于6%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其空间分布格局大致以贺兰山—龙门山—景洪线为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是高、较高和中等类型的集中分布区,低和较低类型呈条带状分布于山地、丘陵区;西部以低和较低类型为主体,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东部及新疆天山南北坡有零散的中等和较高类型分布。
徐勇孙晓一汤青
关键词:人类活动强度
区域城镇空间格局的识别方法及案例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通过分析城镇之间的空间关系,探讨了区域城镇空间格局的定量化识别方法。该方法包含3个步骤:一是通过人口、产业或交通优势度的分析,识别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城市、城镇或城镇集聚区(空间节点)。二是以空间节点之间的交通联系及其未来发展变化情况为依据,利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展现城镇之间的空间关系(空间联系)。三是确定城镇空间影响范围,进而确定城镇空间体系的整体架构(空间圈域)。以广西西江流域7个地级市为例,运用该方法,分析了2000年以来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及区域性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对区域城镇体系产生的影响,对未来城镇空间格局的变化进行了预测。
高晓路季珏樊杰
关键词:空间结构多维尺度分析可视化
区域多维发展综合测度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9
2016年
借鉴国内外区域发展研究从单要素、单指标走向多要素、多指标综合测度的学术思路,从收入、消费、教育、人口城镇化、交通及生活设施等6个维度选择了12个指标,建立了多面体法区域多维发展综合测度方法及模型,改建了适用于区域多维发展综合测度的多边形法和向量和法定量模型,并与已得到广泛应用的加权求和法一起按县级、地级和省级单元对中国的区域多维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测度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维度单项指标值和区域多维发展指数在全国各县级单元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区域多维发展指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东部沿海高、中部及北方沿边地区中等、西南及西部沿边地区低的基本格局,高和较高类型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中西部城市以及能矿资源开发地区,低和较低类型区基本上与国家新认定的集中连片贫困区的分布一致;按县级、地级和省级不同尺度单元,借助SPSS和EXCEL软件对4种方法测算结果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多面体法、多边形法、向量和法、加权求和法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等效性,选用任何一种方法都能达到区域多维发展综合测度和评价的目的。
徐勇段健徐小任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制约因素解析和对策建议被引量:3
2014年
面向中国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发展,基于对既往研究的梳理和基础数据比对,揭示了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深入剖析了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明确了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研究表明:成本竞争不占优势、核心技术尚未掌握、项目布局缺乏统筹、支持政策亟待细化是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化解面临着生物质资源供给、现行能源体制、环境保护压力3大因素的制约。瞄准关键制约因素,未来促进产业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摸清家底、统筹规划、完善标准、技术攻关、健全服务、培育市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
刘旭王岱蔺雪芹
关键词:生物质能源产业能源利用
贵州省普定县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17年
基于2014年贵州省普定县农村调研获取的426份农户问卷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采用Stepwise方法分析农户收入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如下:1)文化程度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文化程度的提高使农户倾向于选择收入较高的职业,进而影响农户收入水平;2)资产经营性收入占比反映农户家庭资产的多寡,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资产经营性收入主要来自做生意,其次是其他、耕地林地出租、房屋出租、农机具出租;3)政策性收入占比的增加反映农户综合生产能力的减弱,故政策性收入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负向影响;4)生产性支出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明农业依然是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此外,能否上网对农户收入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基于此,从提高农户文化水平、完善农村信息和交通基础设施、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李文会林晓娜孙威
关键词:农户收入多元回归模型影响因素
国土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被引量:67
2019年
省级空间规划是为实现“多规合一”而开展的基础性制度尝试,其核心内容划定“三区三线”是通过科学分析自然与社会本底,对各类空间边界进行严格勘定,作为管控国土空间的抓手。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是“三区三线”中“生态先行”理念的载体。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技术指南》为基础,对福建省开展基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要求的陆上全域生态保护等级和保护优先序评价,探讨和实践省级空间规划中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分方法,以期为沿海多山省份的空间规划提供参考。结果显示:福建省生态空间陆域占比为78.76%,涵盖了88.07%的森林、71.23%的草地、64.44%的水域和47.72%的裸地;生态保护红线陆域占比为20.90%,以生物多样性维护红线、水源地保护及水源涵养红线为主。
张雪飞王传胜王传胜
关键词:生态空间
基于理论模型与美国经验证据的城市增长序贯模式被引量:8
2013年
城市体系演化动态规律的研究正逐渐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模型和美国城市体系演化的实证案例,本文研究了城市增长的一般次序和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化的动态模式。研究表明,城市增长呈现序贯模式,即发展条件较好的城市率先增长,然后较低位序的城市依次成为增长最快的城市。研究还揭示了与城市序贯增长相伴生的系列特征:城市规模分布"初级平衡型—初级首位型—高级平衡型"的倒"U"型演化特征、城市规模分布持续的分层特征、上截尾城市增长的条件收敛性。本研究结论将加深学术界对城市化和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化规律的理解,还将在制定有效的城市化政策和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盛科荣孙威
关键词:序贯模式城市规模分布
港珠澳大桥对珠江口两岸经济发展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跨海通道可以显著提升区域交通通达性,从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香港、澳门和珠海,跨越了阻碍东西两岸交通联系的伶仃洋,将大大促进交通通达性和经济联系,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地区的交通格局、产业发展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吴旗韬张虹鸥苏泳娴陈静
关键词:港珠澳大桥珠江口
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资源型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差异研究被引量:33
2016年
论文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了考虑环境约束的中国资源型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差异进行分解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多数资源型城市处于非效率状态,不同类别城市间效率差异明显,并且这种差异并未随时间明显改善;第二,按区域分组,区域内差异是造成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差异的主因,其中,中部区域组内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最重要因素;第三,按规划综合分类分组,各群组内部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因,其中,成熟型组内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最重要因素;第四,按资源类型分组,各群组内部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的主因,其中,煤炭类组内差异与综合类组内差异是造成总体差异最为重要的前两位因素。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论文探讨了相关的含义。
李博张文忠余建辉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全要素能源效率环境约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