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362)

作品数:15 被引量:52H指数:5
相关作者:孙学军郑见宝陈南征王炜贺赛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延安大学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细胞
  • 5篇癌细胞
  • 5篇肠癌
  • 4篇蛋白
  • 4篇直肠
  • 4篇结直肠
  • 4篇基因
  • 3篇直肠癌
  • 3篇肿瘤
  • 3篇胃癌
  • 3篇细胞株
  • 3篇结直肠癌
  • 3篇肝细胞
  • 3篇癌细胞株
  • 3篇癌组织
  • 2篇低氧
  • 2篇低氧反应
  • 2篇低氧反应元件
  • 2篇血管
  • 2篇增殖

机构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延安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陕西省安康市...
  • 1篇铜川市妇幼保...

作者

  • 11篇孙学军
  • 6篇郑见宝
  • 4篇贺赛
  • 4篇陈南征
  • 4篇王炜
  • 3篇姚建锋
  • 3篇张立
  • 3篇杜俊凯
  • 3篇魏光兵
  • 3篇周培华
  • 2篇李小军
  • 2篇徐怡庄
  • 2篇张超
  • 2篇张元福
  • 2篇王小强
  • 2篇阎立昆
  • 2篇吴瑾光
  • 2篇张生军
  • 2篇禄韶英
  • 2篇刘栋

传媒

  • 6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光谱学与光谱...
  • 2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直肠癌细胞株及细胞核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正常组织(30例)和细胞株(SW 620),正常细胞核和癌变细胞核的红外光谱特征,为红外光谱诊断结直肠癌奠定了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实验基础。将所得光谱图的峰位及峰强比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细胞株(SW 620)和癌变细胞核中谱带(2 925,1 240和1 085cm-1)的峰位均向高波数移动(p<0.05),而谱带1 400cm-1的峰位均向低波数移动(p<0.05);细胞株(SW 620)中峰强比(I1 650/I1 460,I1 400/I1 460,I1 240/I1 460,)较正常组织升高(p<0.05),而I1 740/I1 460则降低(p<0.01)。癌变细胞核中(I1 650/I1 460,I1 400/I1 460,I1 240/I1 460)较正常细胞核亦升高(p<0.05).这些差异可作为区别组织良恶性的指标。
张超孙学军刘栋刘微郑见宝杜俊凯凌晓峰张元福徐怡庄吴瑾光
关键词:细胞株细胞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NRP-1在胃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神经纤毛蛋白1(NRP-1)在胃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8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NRP-1表达,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胃癌组织及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NRP-1表达,K-M生存曲线和多因素回归模型用于分析胃癌预后。结果胃癌组织中NRP-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胃癌组织中NRP-1高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T分期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高表达NRP-1是胃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结论过表达NRP-1可能在胃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表达NRP-1可作为生物标志物预测胃癌患者的不良预后。
张立张迪周培华王孝珑王炜陈南征李孝彬孙学军
关键词:胃癌免疫印迹
抑癌基因RASSF1A在结肠癌中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以及相应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4例结肠癌手术标本和相应的正常结肠组织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RT-PCR法检测RASSF1A mRNA在结肠癌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结肠癌组织中RASSF1A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其在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35.3%(12/34)比97.1%(33/34),P<0.05〕。结肠癌组织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均有关(P<0.05),即高、中分化及TNM分期较低(Ⅰ+Ⅱ期)者的RASSF1A蛋白表达阳性率较高(P<0.05)。②Western blot法结果:在34例结肠癌患者中RASSF1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在相应的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316 8±0.019 6比0.914 4±0.177 6,P<0.05〕;该结果与RT-PCR法检测到的RASSF1AmRNA表达情况基本一致〔0.158 9±0.223 7和0.572 3±0.193 9,P<0.05〕。结论 RASSF1A基因的失表达可能在原发性结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RASSF1A的表达情况可为结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贺赛孙学军郑见宝王炜周培华魏光兵王晖姚建峰张立禄韶英杜俊凯
关键词:结肠癌RASSFLAWESTERNBLOTRT-PCR
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BRAF和K-RasK-Ras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BRAF及K-Ra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结直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6例结直肠癌及其相应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EGFR、BRAF和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3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EGFR、BRAF及K-Ras蛋白均有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59%(96/136)、50.74%(69/136)及47.48%(66/136),均高于其相应在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29%(48/136)、16.18%(22/136)及19.52%(27/136)〕,虽然K-Ras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在二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GFR和BRA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在癌旁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BRAF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P<0.05),而K-Ras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GFR、BRAF及K-Ras基因的蛋白表达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EGFR、BRAF过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K-Ras作用尚不明确,抗EGFR、BRAF靶向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可能有益。
崔飞博陈南征郑见宝张冠军孙学军
关键词:结直肠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BRAFK-RAS
多效生长因子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多效生长因子(pleiotrophin,PTN)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结直肠组织中PT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PT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9%(53/83)和60.2%(50/83),均高于(P=0.008,P=0.002)正常对照组的40.7%(22/54)和33.3%(18/54)。结直肠癌组织中PT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均有关(P<0.05),Ⅲ~Ⅳ期者和低分化者的表达阳性率均较高;而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类型均无关(P>0.05)。结论 PTN mRNA及其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浸润和转移。PTN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陈南征孙学军贺赛郑见宝任燕飞王炜魏光兵姚建锋张立
关键词:多效生长因子结直肠癌组织芯片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染色
c-Met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配体肝细胞生长因子对SW480细胞株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c-Met在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以及其配体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结肠癌SW480细胞系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HGF受体c-Met在不同结直肠癌细胞中的表达,筛选出c-Met高表达细胞系;用不同浓度(0、20、40、70 ng/m L)的HGF作用SW480细胞48 h,分别用MTT法、Transwell法检测其对SW480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1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均表明,c-Met在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均有表达,其中体外培养的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中存在c-Met和蛋白高表达。2 MTT实验结果显示,HGF可增强SW480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高作用增强,呈剂量依赖性关系。3 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HGF处理后的SW480细胞侵袭能力增强。结论 c-Met在结肠癌SW480细胞中存在高表达,HGF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及增加其体外侵袭能力。
姚建锋孙学军阎立昆贺赛李小军仝聪王小强
关键词:C-MET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增殖
FOXP2抑制人肝细胞癌增殖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FOXP2在肝细胞癌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qRT-PCR法检测人肝细胞癌细胞株BEL7402、HepG2、Hep3b、Huh7、SMMC7721中FOXP2的表达情况,选择低表达FOXP2的细胞株为后续研究对象;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株体外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cyclinB1/CDK1、AKT、p-AKT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人肝细胞癌细胞株BEL7402、HepG2、Hep3b、Huh7、SMMC7721中,HepG2细胞中FOXP2的表达最低(P<0.05)。继而用FOXP2质粒转染HepG2细胞后,细胞内FOXP2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与未转染前相比,细胞转染FOXP2质粒后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FOXP2质粒后,细胞内cyclinB1/CDK1表达下调(P<0.05),AKT信号通路活化减少(P<0.05)。当用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处理细胞后,cyclinB1/CDK1表达降低(P<0.05)。结论 FOXP2通过调控AKT信号通路抑制了肝细胞癌增殖,FOXP2可能为临床治疗肝细胞癌提供新靶标。
雷喜锋侯峰强刘韬张伟
关键词:肝细胞癌增殖
局部切除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局部切除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手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2012年收治的58例胰腺体部及体尾部晚期胰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局部切除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手术治疗后配合化疗,对照组仅接受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生存情况并分析预后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客观有效率(44.9%vs.6.9%)、疾病控制率(82.8%vs.55.2%)明显升高(均P<0.05);半年生存率(79.3%vs.48.3%)、1年生存率(55.2%vs.17.2%)、平均生存时间(17.6个月vs.10.3个月)、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均明显增加(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有无淋巴/血管转移是胰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可以采取手术治疗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而言,采用局部切除胰体尾联合血管切除重建手术疗效良好,可推荐应用。
黄江白利杰张生军张晓荣
关键词:胰腺切除术肿瘤治疗方案
5HRE联合CEAp靶向调控RASSF1A基因对SGC7901胃癌细胞株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人5拷贝低氧反应元件(5HRE)联合癌胚抗原启动子(CEAp)调控元件的靶向性及调控RAS相关区域家族1A(RASSF1A)抑癌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对SGC7901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1分别采用实时定量RT-PCR(qRT-PCR)、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及Western blot法检测SGC7901、MKN28和MCF-10A细胞株中癌胚抗原(CEA)mRNA及其蛋白,以及RASSF1A蛋白的表达水平,以确定实验细胞和阴性对照细胞。2构建p GL4.20-5HRE-CEAp-Luc载体以转染SGC7901、MKN28和MCF-10A细胞株,将各细胞株分为2组,分别加入(缺氧组)或不加入CoCl2(常氧组),比较各细胞株中缺氧组和常氧组细胞的启动活性。3将重组慢病毒载体(p LV-5HRE-CEAp-RASSF1A)及相应空病毒载体包装成病毒颗粒LV-5HC-RASSF1A(感染组)和LV-NC(阴性对照组),感染SGC7901细胞。以未感染任何病毒的SGC7901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将该3组细胞再分为2个亚组,分别加入(缺氧组)或不加入CoCl2(常氧组),比较缺氧组和常氧组细胞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 1 q RT-PCR结果显示:SGC7901细胞株中CEA m RNA的表达水平高于MKN28及MCF-10A细胞株(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EA的表达水平在SGC7901、MKN28及MCF-10A细胞株中依次递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SGC7901及MKN28细胞株中未检测到RASSF1A蛋白的电泳条带,而在MCF-10A细胞株中可检测到。据此确定SGC7901细胞株为实验细胞,MKN28细胞株为阴性对照细胞。2转染p GL4.20-5HRE-CEAp-Luc载体后,在SGC7901及MKN28细胞株中,同种细胞株内与常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的活性倍数均升高(P<0.01);而在MCF-10A细胞株中,常氧组和缺氧组细胞的活性倍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加入CoCl2条件和加入CoCl2条件下,同等条件下与SGC7901细胞株比较,MKN28及MCF-10A细胞株的活性倍数均较低(P<0.05);与MKN28细胞株比较,MCF-10A细胞株的活性倍数�
周培华孙学军郑见宝王炜王孝珑陈南征魏光兵范渊李孝彬王训凯禄韶英
关键词:胃癌
转铁蛋白修饰多柔比星脂质体靶向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研究
2016年
目的:利用转铁蛋白(TF)修饰多柔比星脂质体,并探讨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脂质体,利用硫酸梯度法制备多柔比星脂质体,然后采用后插入法制备 TF修饰多柔比星脂质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乳腺癌细胞 MCF-7和 MDA-MB-231对 TF-多柔比星脂质体的摄取,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 法)检测 TF-多柔比星脂质体靶向作用 MCF-7和 MDA-MB-231细胞后的杀伤能力,软琼脂克隆集落实验检测 TF-多柔比星脂质体对 MCF-7和 MDA-MB-23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MCF-7细胞和 MDA-MB-231细胞对 TF-多柔比星脂质体摄取率显著高于多柔比星脂质体;MTT 法检测结果则显示,TF-多柔比星脂质体对 MCF-7细胞[(20.8±3.2)μmol/L]和 MDA-MB-231细胞[(20.1±3.0)μmol/L]杀伤的 IC50显著低于多柔比星脂质体[(158.6±24.6)μmol/L;(160.1±25.1)μmol/L)]和游离多柔比星[(161.7±26.2)μmol/L;(166.9±27.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116.03,P <0.001;F =75.29,P <0.001)。软琼脂克隆集落实验显示,TF-多柔比星脂质体对克隆集落的生长抑制显著优于多柔比星脂质体、游离多柔比星及对照组[MDA-MB-231细胞直径:(60.5±10.4)μm、(94.3±16.8)μm、(131.8±22.6)μm、(162.8±30.3)μm;MCF-7细胞直径:(31.8±5.5)μm、(62.1±11.1)μm、(108.6±18.6)μm、(157.4±29.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7.17,P <0.0001;F =178.23,P <0.0001)。结论 TF-多柔比星脂质体对乳腺癌细胞体外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够高效、特异地杀死乳腺癌细胞,为体内治疗乳腺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樊华刘敏丽常琦刘勇峰孙学军张生军
关键词:转铁蛋白多柔比星脂质体乳腺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