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0KJA180051)

作品数:7 被引量:82H指数:6
相关作者:杨亦鸣刘涛于亮周统权刘淑学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汉语
  • 3篇ERP
  • 2篇动词
  • 2篇语言
  • 2篇神经机制
  • 1篇当代语言学
  • 1篇学科
  • 1篇学术
  • 1篇学术创新
  • 1篇学术贡献
  • 1篇英语
  • 1篇语法
  • 1篇语言能力
  • 1篇语言学
  • 1篇指称
  • 1篇指称性
  • 1篇神经语言学
  • 1篇生命
  • 1篇生命性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机构

  • 4篇江苏师范大学
  • 3篇南京师范大学
  • 3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杨亦鸣
  • 3篇刘涛
  • 2篇于亮
  • 1篇马鹏举
  • 1篇封世文
  • 1篇周统权
  • 1篇刘俊飞
  • 1篇刘淑学
  • 1篇耿立波

传媒

  • 2篇语言科学
  • 1篇中国语文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心理科学
  • 1篇语言文字应用
  • 1篇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汉语轻动词及其神经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汉语词组中移位的句法动因是在这个词组中存在一个隐性的轻动词"使",然而轻动词本身还缺乏更多的证据支持。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高空间分辨率测查词组中隐性句法移位的脑加工过程,可以为轻动词的存在与否提供证据。本研究结果表明,词组中句法移位的脑机制主要与大脑左侧的额叶等脑区相关,轻动词及其句法加工的过程与大脑左侧额叶中、下回的相关性可以在实验中被证实,从而在神经机制上证明了轻动词假设的合理性。
封世文杨亦鸣
关键词:轻动词词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额叶
汉语话题句中语迹的神经机制研究被引量:12
2013年
语迹理论是生成语法框架下所提出的重要理论假设,但这种理论假设正确与否,句法表征中是否真正存在没有语音形式的语迹,必须得到与语言相关的脑神经机制的实验验证。在生成语法理论背景下,利用高时间分辨率的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汉语话题句为研究语料,考察了汉语语迹的神经机制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汉语话题句的加工过程中所诱发的持续负波、动词位置的负成分以及句末位置的P600成分,均反映了句首话题成分移位后会在原有位置留有语迹,二者之间存在句法依存关系。根据实验结果认为,语迹在汉语话题句中有其神经机制,语迹理论假设的合理性能够得到大脑神经机制上的证明。同时研究也从神经机制的角度逆向证实了汉语话题句是经由移位生成的句法结构。
杨亦鸣刘涛
关键词:神经机制事件相关电位
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的普遍性——来自汉语关系从句ERP研究的证据被引量:27
2011年
文章采用ERP技术通过考察汉语关系从句的神经加工机制,探讨了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的普遍性问题。实验对句法结构临时性歧义进行了控制,并调控了从句动词论元的生命性与指称性,结果发现:1)汉语主语关系从句比宾语关系从句更容易加工,主语关系从句加工优势具有语言类型上的普遍性;2)从句内语迹与移位的从句中心语之间的句法结构距离更短是主语关系从句存在加工优势的原因,符合"结构距离"假说;3)当从句主语为生命性名词、宾语为非生命性名词时,主、宾语关系从句之间的加工难度差异增大;4)当从句主语和宾语之一为人称代词、另一个为普通名词时,主、宾语关系从句之间的加工难度差异消失。
刘涛周统权杨亦鸣
关键词:关系从句生命性指称性汉语ERP
汉语名-动兼类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文章运用ERP技术,从语法角度考察了汉语名一动兼类词的神经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兼类效应反映在N170和N400成分上;名一动兼类词与非兼类名词、动词所诱发的P600成分没有显著差异,名一动兼类词分别作为名词和动词使用时所表现出的P600差异,与非兼类名词、动词的P600差异相同。根据实验结果认为,与相应的非兼类名词、动词相比,从语法角度划分的汉语名一动兼类词没有特异的脑神经机制。
刘涛马鹏举于亮刘俊飞杨亦鸣
关键词:名词动词ERP语法神经机制
汉语母语者英语形态加工、形式加工的分离——来自ERP的证据被引量:6
2012年
文章通过神经电生理学手段——ERP技术对汉语母语者的英语形态加工、形式加工情况进行研究。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汉语母语者加工英语形态错误句子时,跟形态正确句子相比,在ERP成分上表现为反映控制、整合加工的P600成分,不过波幅较小,表明汉语母语者通过积极的外显的努力能够对形态进行较好的加工;汉语母语者加工英语形式错误句子时,跟形式正确句子相比,表现在ERP成分上为反映自动加工和整合加工的LAN-P600双相波形,表明汉语母语者能够内隐地对形式进行很好的识别和加工。根据汉语母语者形态加工和形式加工所表现出来的脑电成分,我们可以认为汉语母语者英语的形态加工、形式加工有着不同的脑加工机制,汉语母语者英语形态加工、形式加工是分离的。
耿立波
关键词:P600LAN
神经语言学与当代语言学的学术创新被引量:21
2012年
当研究目的从描写语言行为发展到解释人类语言能力时,语言学就必然要走上认知科学的道路,语言神经机制和脑功能将成为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形成跨学科的神经语言学。神经语言学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语言学的当代形态,其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方法论和研究范式上。神经语言学本质上仍属于基础学科,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当代学术前沿的神经语言学完全符合当代前沿科学学术研究的形态特征,其研究成果切实推动、深化和引领了当代科学研究,在人力资源和学术资源的分配上改变了当代语言学甚至当代科学的格局,体现了神经语言学对语言学学术创新的贡献力,对相关前沿科学创新的贡献力,以及对其他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中国的神经语言学研究如能在国家层面加强规划,重点支持,大力开展专门人才的培养和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建设,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发挥后发优势,勇于创新,摒弃浮躁,那么,中国神经语言学的发展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就能够推动中国语言学的学术创新,体现出对相关前沿科学创新的贡献力。
杨亦鸣
关键词:神经语言学跨学科学术创新学术贡献
汉语语言能力标准制定刍议被引量:13
2013年
语言学家对"语言能力"的研究、认识,经过了一个"能否造出合乎语法的语句"的语言能力,到"能否适切地使用语言"的交际能力,再到"能否在不同的语境中得体地运用语言"的综合交际能力的过程。其实,"语言能力"不仅涵盖了人内在的语言能力与外显的语言知识,而且涵盖了实际的、动态的语言运用和人际交流的能力。这为汉语语言能力标准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汉语语言能力教育目标不能局限在"能说普通话,会写规范字"层面,应该是包括语言知识素质、语言能力素质和语言文化素质的"三级递进"的动态目标。汉语语言能力标准的制定应在标准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职业语言能力和艺术语言能力四个层面展开。
刘淑学于亮
关键词:语言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