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114219120002)

作品数:12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光辉陈阳邱江华包云成曾丹林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科技大学煤转化与新型炭材料重点实验室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化学工程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理学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4篇离子
  • 4篇离子液
  • 4篇离子液体
  • 3篇氧化脱硫
  • 3篇萃取脱硫
  • 3篇脱硫
  • 2篇溶剂
  • 2篇咪唑
  • 2篇咪唑盐
  • 2篇喹啉不溶物
  • 2篇钼酸
  • 2篇脱硫研究
  • 2篇离心
  • 2篇离心法
  • 2篇磷钼酸
  • 2篇煤焦
  • 2篇煤焦油
  • 2篇焦油
  • 2篇催化
  • 1篇捣固

机构

  • 12篇武汉科技大学
  • 3篇煤转化与新型...
  • 2篇武汉钢铁(集...

作者

  • 12篇王光辉
  • 7篇陈阳
  • 6篇邱江华
  • 3篇包云成
  • 3篇周勇
  • 3篇曾丹林
  • 2篇常红兵
  • 2篇钱红辉
  • 2篇张崎
  • 2篇王宁
  • 2篇张玉琴
  • 1篇田永胜
  • 1篇刘向勇
  • 1篇胡定强
  • 1篇梁治学
  • 1篇罗东
  • 1篇王勋
  • 1篇郑超
  • 1篇刘阳
  • 1篇王慧风

传媒

  • 4篇材料导报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工业安全与环...
  • 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广州化学
  • 1篇炭素技术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绿色试剂[Bmim]BF_4的合成、表征及脱硫性能研究
2016年
选取了一种绿色离子液体[Bmim]BF_4来研究其合成及深度萃取脱硫过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确定了其最佳合成工艺,结构通过UV、FT-IR、~1HNMR、^(13)CNMR和GC-MS等表征得到了验证,同时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剂油体积比等因素对模拟油体系脱硫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优脱硫条件下,BT和DBT的单级萃取最大脱硫率为40.14%和54.39%.进一步考察了多级萃取和氧化脱硫效果,经过三级连续萃取后,DBT和BT的脱除率都能达到80%,ILs-FeCl_2-H_2O_2耦合体系对DBT的脱除率能够达到100%,对BT的脱除率也能够达到84%.最后研究了[Bmim]BF_4的再生和重复利用过程,用去离子水反萃取对离子液体进行回收,也考察了回收后离子液体的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再生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对脱硫工艺的改进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朱涵庆陈阳张崎周勇王光辉
关键词:萃取脱硫
稀土元素对二氧化硅负载型磷钼酸结构和催化氧化脱硫性能的影响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14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制备了La3+、Ce3+和Pr3+改性的SiO2负载型磷钼酸作为催化剂,并对催化剂进行了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孔隙结构等表征,同时考察了催化剂在温和条件下对模型油的催化氧化脱硫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保持了磷钼酸的Keggin型结构,稀土离子的改性明显促进了磷钼酸活性中心的分散和催化剂孔径、比表面积的提高;二苯并噻吩的催化氧化反应符合表观一级动力学规律,且La-Mo/SiO2、Ce-Mo/SiO2和PrMo/SiO2催化二苯并噻吩氧化的活化能分别为30.29kJ/mol、33.41kJ/mol和35.15kJ/mol。
邱江华王光辉王宁曾丹林陈阳
关键词:磷钼酸稀土元素氧化脱硫动力学研究
仿酶配合物四苯基卟啉铁(Ⅱ)的制备及模型油催化脱硫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以四苯基卟啉为原料和氯化亚铁合成了仿酶配合物-四苯基卟啉铁(Ⅱ)(TPPFe),产物结构通过红外(IR)、紫外(UV)和元素分析得到验证。在H2O2氧化脱硫体系中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下产物对含二苯并噻吩(DBT)的模型油氧化脱硫的催化效果。结果显示,在催化剂四苯基卟啉铁(Ⅱ)用量为0.04 g、氧化剂H2O2用量为0.20 m L、反应温度为50℃及反应时间3 h的较优条件下,DBT的氧化脱除率可达62.0%,展现了产物较好的催化活性。
刘阳陈阳邱江华王光辉
关键词:氧化脱硫二苯并噻吩
FeCl3低温共熔[Omim]Cl深度萃取模拟油脱硫性能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用N-甲基咪唑和氯代正辛烷为原料,首先合成出中间体[Omim]Cl,然后与几种典型的金属氯化物按不同的物质的量比合成出了一系列的离子液体,采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并考察了离子液体对正辛烷中二苯并噻吩的萃取脱除效果。对几种不同的离子液体的脱硫性能进行了初步比较,并针对[Omim]Cl·2FeCl3离子液体详尽考察了剂油体积比、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硫化物的种类、重复利用次数等因素对脱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萃取温度为25℃,萃取时间为20min,剂油体积比为1∶20时,[Omim]Cl·2FeCl3对DBT的脱除率高达99.20%,并且对4种不同含硫组分的脱除能力:DBT>BT>T>3-MT。且离子液体再重复使用5次后,对DBT的脱除率还能够达到89.56%,离子液体经回收之后,对DBT的脱除率没有明显的下降,表明再生效果良好。实验数据对咪唑离子液体的萃取脱硫性能研究和反应条件的优选提供了重要信息。
朱涵庆陈阳周勇张崎曾丹林王光辉
关键词:离子液体萃取脱硫
捣固胶质层指数在焦炭质量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通过对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在捣固密度为1.10t/m3下测定配合煤捣固胶质层指数(Yd,Xd),以配合煤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黏结指数(G)和捣固胶质层最大厚度(Yd)为自变量,分别以焦炭的冷态强度(M10,M25)和热态性能(CRI,CSR)为因变量,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捣固密度下的Vdaf-G-Yd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F检验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捣固胶质层指数(Yd,Xd)能更准确地反映配合煤在捣固炼焦过程中的黏结性能与结焦性能;与传统的Vdaf-G-Y焦炭质量预测模型相比,Vdaf-GYd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精准度,除M10的相对误差略有增加外,CRI、CSR、M25的相对误差均有所减小,其减小幅度分别为5.7%、12.8%和10.1%。
罗东王光辉郑超田永胜王勋周勇
关键词:烟煤胶质层指数捣固炼焦焦炭质量预测
La-Mo/SiO_2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柴油深度氧化脱硫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以聚乙二醇(PEG)作为分散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镧离子修饰的SiO2负载型磷钼酸催化剂La-Mo/SiO2,并对其进行了FT-IR、XRD、SEM和比表面积及孔隙结构分析等表征。结果表明,制备中引入分散剂PEG及镧离子改性后,催化剂保持了磷钼酸的Keggin结构,同时促进了MoO3在SiO2表面的高度分散,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也得到提高。在H2O2氧化脱硫体系中考察了不同制备条件下的催化剂及体系反应条件对模型油脱硫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最佳条件下合成催化剂且在其用量0.05g、氧化剂H2O2用量0.20mL、反应温度70℃时,二苯并噻吩(DBT)反应3h的脱除率为95.2%,苯并噻吩(BT)反应5h的脱除率为59.2%。
张玉琴邱江华王光辉包云成王宁
关键词:磷钼酸溶胶-凝胶法氧化脱硫
溶剂-离心法脱除煤焦油沥青中的喹啉不溶物被引量:3
2013年
以洗油和烷烃的混合物为溶剂,采用溶剂-离心法对煤焦油沥青中的喹啉不溶物(QI)进行分离,考察混合溶剂芳烷比、溶剂用量、溶解温度、离心转速以及离心时间等因素对精制沥青QI含量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芳烷比的增加,精制沥青的收率逐渐增加,QI含量先降低后增加;随着溶剂比的增大,精制沥青的QI含量逐渐减小,收率逐渐增大;溶解温度升高有利于QI的脱除和精制沥青收率的提高;离心转速越快,离心时间越长,所得精制沥青的QI含量和收率均越低;当芳烷比为1.2、溶剂比为2、溶解温度为80℃、离心转速为3000r/min、离心时间为8min时,精制沥青收率可达79.8%,其QI含量低达0.18%。
邱江华王光辉包云成钱红辉常红兵刘向勇
关键词:煤焦油沥青喹啉不溶物洗油烷烃
离子液体用于燃油深度脱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综述了离子液体用于燃油深度脱硫,常见方法有直接萃取脱硫和氧化萃取脱硫等,简述了各种脱硫体系中离子液体的作用及再生问题,论述了离子液体用于脱硫的优点如反应条件温和、结构易调控、操作简单、脱硫效率高等,并展望了其工业化应用的前景。
陈阳朱涵庆王光辉
关键词:离子液体燃油深度脱硫
煤沥青基中孔活性炭的硝酸表面氧化改性研究(英文)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印刻法制得煤沥青基中孔活性炭,并以硝酸为氧化剂对其进行了表面氧化改性,考察了硝酸浓度、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对活性炭孔隙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含氧基团的浓度随氧化改性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在硝酸体积分数65%、氧化温度60℃、反应时间3h的最佳条件下,活性炭的平均孔径基本没有变化,比表面积和表面含氧基团的浓度大幅提高,活性炭的中孔率和收率也达到最大值。然而,过度的氧化改性导致了活性炭孔壁的严重坍塌,比表面积和表面含氧基团的浓度明显下降。
邱江华王光辉曾丹林包云成张玉琴
关键词:中孔活性炭氧化改性
氯化1-甲基-3-丁基咪唑盐的合成、表征及脱硫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N-甲基咪唑与氯代正丁烷亲核取代生成产物氯化1-甲基-3-丁基咪唑盐([BMIM]Cl),其分子结构经FT-IR、13C-NMR、UV、MS等表征手段得以确认.用单因素分析法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含硫化合物种类、剂油体积比对萃取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剂油比为1∶1,萃取时间为30 min,萃取温度为40℃的温和反应条件下二苯并噻吩(DBT)的单级萃取脱除率为56.2%.多级萃取和萃取-氧化耦合脱硫操作研究表明:在最优单级萃取条件下,DBT经四级连续萃取脱除率可达97.6%;萃取-氧化耦合脱硫体系对3种含硫物质均能实现85%以上的脱除.
陈阳朱涵庆王慧风王光辉
关键词:咪唑盐萃取脱硫离子液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