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9010408)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4
相关作者:陈旭升肖松华刘剑光许乃银狄佳春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陆地棉
  • 2篇基因
  • 1篇性状
  • 1篇突变体
  • 1篇突变体基因
  • 1篇突变性状
  • 1篇转基因
  • 1篇转基因抗虫
  • 1篇转基因抗虫棉
  • 1篇陆地棉品种
  • 1篇棉大卷叶螟
  • 1篇卷叶
  • 1篇卷叶螟
  • 1篇抗草甘膦
  • 1篇抗虫
  • 1篇抗虫棉
  • 1篇抗虫性
  • 1篇抗性
  • 1篇抗性研究
  • 1篇基因定位

机构

  • 4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陈旭升
  • 3篇狄佳春
  • 3篇许乃银
  • 3篇刘剑光
  • 3篇肖松华
  • 2篇吴巧娟
  • 2篇殷剑美
  • 1篇宋振云
  • 1篇马晓杰
  • 1篇杨志敏
  • 1篇刘新民

传媒

  • 1篇遗传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棉花学报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陆地棉超矮杆突变性状质量遗传规律分析被引量:22
2007年
分析了陆地棉超矮突变体的质量遗传规律,结果显示,该性状是受一对完全隐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在国内外未见陆地棉中同类突变的报道,暂将它的基因符号定为du。该突变体在自然条件下生长,最终株高仅10.5cm,不能正常开花、结铃和吐絮;但通过外源激素处理,最终株高可以达57.8cm,并能正常结铃吐絮。
陈旭升狄佳春许乃银肖松华刘剑光
关键词:陆地棉
陆地棉抗草甘膦性状的遗传规律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用纯合的抗草甘膦种质系G-6与非抗草甘膦材料SY119杂交,将P1、P2、F1、F2、BC1、BC2这6个世代的材料在室内、室外做草甘膦抗性检测。结果显示:亲本G-6全部表现为抗,亲本SY119全部表现为不抗;杂交F1代均表现为抗,即抗对不抗为完全显性;在F2分离世代,抗性性状分离符合抗∶不抗=3∶1的理论比例;显性回交BC1全部表现为抗;隐性回交BC2群体抗与不抗之比符合1∶1的理论比例。以上结果表明,来自陆地棉G-6的抗草甘膦性状是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该性状在棉花育种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陈旭升刘新民狄佳春马晓杰许乃银殷剑美肖松华吴巧娟刘剑光
关键词:陆地棉抗草甘膦
不同类型陆地棉品种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2006年对长江流域国家棉花区域试验的31个棉花品种(系)的棉大卷叶螟发生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另外还研究了叶片茸毛密度性状与棉大卷螟发生为害的关系。结果表明,品种(系)间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有极显著的差异,棉花对棉铃虫的抗性与对棉大卷叶螟的抗性有极显著的正相关;与转基因抗虫棉相比,不抗虫的常规棉百株卷叶螟数、百株卷叶数、卷叶株率分别是转基因抗虫棉的11.1,7.2和4.6倍;品种(系)间叶片茸毛密度差异明显,对棉大卷叶螟来说,光叶与叶片密生茸毛都是一种形态抗性。
狄佳春许乃银陈旭升吴巧娟肖松华刘剑光殷剑美
关键词:陆地棉棉大卷叶螟抗虫性转基因抗虫棉
陆地棉亚红株突变体基因的初步定位被引量:10
2007年
陆地棉亚红株突变体PD-17与GK19杂交F1代表现出良好的光合作用效率,具有较高的超亲优势,是潜在的优良种质资源。寻找与该突变基因Rs连锁的分子标记并进行染色体定位,对于该基因的进一步精细定位或克隆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亚红株突变体PD-17与GK19配置的BC1群体为作图群体,选用覆盖棉花所有已鉴定染色体及大多数连锁群的419对SSR引物,利用BSA(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法筛选有多态性差异引物,然后根据群体单株基因型进行作图分析。结果显示,位于第7条染色体上的5个分子标记与Rs基因相连锁,SSR标记BNL 2634与Rs基因的遗传距离较小,约为10.3 cM,SSR标记CIR393位于Rs基因另一侧,与Rs基因的遗传距离约为29.1 cM,由此,可将Rs基因定位于第7染色体上。
宋振云杨志敏陈旭升
关键词:陆地棉基因定位SS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