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3CB415002)

作品数:48 被引量:609H指数:15
相关作者:王连生王晓栋刘树深高树梅王格慧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理学
  • 5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1篇污染
  • 9篇QSAR
  • 8篇多环芳烃
  • 7篇分子
  • 5篇气溶胶
  • 5篇沉积物
  • 4篇色谱
  • 4篇PBDES
  • 4篇大气气溶胶
  • 3篇毒性
  • 3篇有机污染
  • 3篇生物富集
  • 3篇气相
  • 3篇气相色谱
  • 3篇珠江口
  • 3篇污染物
  • 3篇相色谱
  • 3篇纳米
  • 3篇多溴联苯醚
  • 2篇定量结构-活...

机构

  • 30篇南京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同济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2篇深圳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监...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辽宁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常州市环境监...

作者

  • 22篇王连生
  • 16篇王晓栋
  • 11篇刘树深
  • 7篇高树梅
  • 6篇王格慧
  • 6篇杨旭曙
  • 6篇王晓蓉
  • 5篇麦碧娴
  • 5篇季力
  • 5篇高士祥
  • 5篇陈社军
  • 4篇赵欣
  • 4篇罗孝俊
  • 4篇秦良
  • 4篇罗斯
  • 4篇王宇
  • 3篇李杏茹
  • 3篇张干
  • 3篇李荣
  • 3篇何孟常

传媒

  • 7篇Chines...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环境化学
  • 4篇中国科学(B...
  • 4篇环境科学与技...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污染防治技术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Chines...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生态环境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09
  • 5篇2008
  • 16篇2007
  • 9篇2006
  • 13篇2005
  • 1篇200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分子全息QSAR预测环境污染物的雌激素活性被引量:6
2005年
某些天然和人工合成有机化学物质能够干扰人类和野生动物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一般称为“内分泌干扰物质”, EDCs), 从而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种群的生存和持续繁衍造成严重威胁.鉴于人工合成化学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 发展基于结构的快速筛选方法, 对环境中污染物进行筛选和评价, 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应用一种新的分子结构表征方法——分子全息, 利用多变量统计方法——偏最小二乘分析(PLS), 以105种典型的环境雌激素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 发展了完全基于分子结构的定量预测模型, 可以对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雌激素活性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和快速筛选.
王晓栋肖乾芬崔世海刘树深尹大强王连生
关键词:环境污染物环境雌激素活性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
Correlation of Quantitative Structure and Inhibition Phytotoxicity for Aromatic Compounds Using Ab Initio Method
2005年
29 aromatic compounds were computed at the HF/6-31G* level. Based on linear solvation energy theory firstly, the parameters of molecular structure were taken as theoretical descriptors, and the corresponding linear solvation energy relationship (LSER) (r2 = 0.8993, q2 = 0.8559) between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inhibition phytotoxicity to the seed germination rate of cucumis (-lgGC50) was thus obtained. Then the parameters of molecular structure and thermodynamics were taken as theoretical descriptors, and as a result the other corresponding correlation equation (r2 = 0.9268, q2 = 0.8960) relating to -lgGC50 was achieved. The two equations obtained in this work by HF/6-31G* are both more advantageous than that from AM1.
戴勇王遵尧乔旭杨春生
关键词:芳香族化合物QSAR
2,4-二氯苯酚诱导鲫鱼活性氧(ROS)的产生及其分子致毒机制被引量:15
2007年
以α-苯基—N—叔丁基甲亚胺—N—氧化物(PBN)为自旋捕获剂,利用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paramagneticresonance,EPR)自旋捕集技术研究了在2,4-二氯苯酚(2,4-DCP)胁迫下,2、4、8、24、72h后鲫鱼(Carassiusauratus)幼体肝脏活性氧的产生及其动力学.结果表明,2,4-DCP能引起鲫鱼肝脏中·OH的产生(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其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8h时达到最大,随后开始降低,直至72h降至对照组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活性随时间变化的动力学与·OH产生动力学趋势一致,暗示·OH可能由O2·-生成.GSH/GSSG比值随时间的变化趋势表明,机体处于氧化应激态.鲫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且与自由基产生的动力学相比滞后16h,表明脂质过氧化可能由·OH诱导产生.本研究表明,·OH对2,4-DCP的响应比抗氧化防御系统和脂质过氧化更直接、更快速,有可能成为指示水生生态系统中2,4-DCP污染的早期预警指标.
罗义纪靓靓苏燕王晓蓉
关键词:2,4-二氯苯酚电子顺磁共振MDA
珠江口钻孔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沉积记录被引量:13
2007年
对采自珠江口的3个钻孔沉积物中的多溴联苯醚(PBDEs)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PBDEs在所有的样品中均检出.3个沉积物钻孔中∑PBDEs(不包括BDE209)的含量(以干重计)为0.01-6.99ng/g(平均1.50ng/g),BDE209的含量为0.10-1.50ng/g(平均7.82ng/g).PBDEs在钻孔中的垂直分布显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五溴联苯醚阻燃剂的使用已减少,但主要区域低溴代联苯醚的捧放仍然存在.受珠江三角洲电子产业飞速发展的影响,珠江口沉积物钻孔中BDE209的含量及通量从1990年以后快速增加.不同钻孔沉积物中PBDEs的组成模式反映了PBDEs的不同来源及输入途径.钻孔#1和钻孔#2主要受流经工业发达地区河流输出PBDEs的影响。钻孔#3主要受经过大气长距离迁移后经河流输出的PBDEs的影响.
林镇陈社军罗勇罗孝俊余梅麦碧娴
关键词:珠江口
用长链烷基苯示踪生活污水对珠江三角洲水域的污染被引量:7
2006年
以长链烷基苯(LABs)作为生活污水排放的示踪剂,测定了珠江三角洲主要河流及邻近南海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中LABs浓度.结果表明珠江、东江、西江、伶仃洋及南海北部海域样品中LABs的浓度分别为58.5~2332.1,96.9~565.8,20.5~57.0,5.8~25.8,2.5~23.1ng/g.LABs的I/E值表明,研究区域内生活污水基本上未处理或处理效率低下.对LABs与多环芳烃及多溴联苯醚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城市污水的排放是该区域内这些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
罗孝俊陈社军麦碧娴傅家谟曾永平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表层沉积物
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QSAR分析被引量:11
2006年
实验测定了9种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倍硫磷、氨磺磷、氯硫磷、杀螟松、碘硫磷、皮蝇硫磷、异氯磷、甲基对硫磷、乙基溴硫磷)对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的急性毒性96h-LC50值,分别为0.95、4.52、1.95、3.03、0.85、0.56、3.44、3.44和0.82mg·L-1,其中倍硫磷、碘硫磷、皮蝇硫磷和乙基溴硫磷属于剧毒,其他5种(氨磺磷、氯硫磷、杀螟松、异氯磷和甲基对硫磷)属于高毒.以分子电性距离矢量(MEDV-13)有效表征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应用基于预测的变量选择与模型化(VSMP)方法建立急性毒性(-lgLC50)与分子结构(MEDV-13)的定量相关模型,模型的估计相关系数为0.9922,LOO检验相关系数为0.9796,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估计能力与稳健性.影响急性毒性的主要结构因素是由2个MEDV描述子表达的3个子结构碎片,即—CH3、—cCc和≥N=.其中子结构—CH3、—cCc与硫代磷酸酯类化合物母体骨架密切相关,而≥N=则反映取代基的变化.
王宇刘树深高树梅王海燕王晓栋王连生
关键词:斑马鱼急性毒性分子电性距离矢量QSAR
珠江口及南海近海海域大气多环芳烃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分冬、春两次航次分别采集了珠江口及南海近海海域大气气溶胶样品和气相样品,同时以广州和中山作为陆基对照点,对16种EPA优控多环芳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气PAHs主要以气态化合物为主,总PAHs(气态+颗粒态)的含量范围为49.6~256.6 ng/m^3,平均120.7 ng/m^3。珠江口海域大气颗粒态多环芳烃季节变化显著,冬、春航次大气颗粒态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别为6.7~18.0 ng/m3和0.4~5.1 ng/m^3,冬季航次期间大气颗粒态PAHs含量的高值主要源于大陆气流对城市群大气PAHs污染的输送,另外干冷的季节亦有利于PAHs向颗粒态的富集。与此相反,气态多环芳烃含量的季节差异不明显。在冬季,随东北季风携带的城市粉尘可以将大气中的气态PAHs捕获,而春季航次的大气PAHs主要来源于西太平洋地区的远程输送和PAHs的海-气交换作用。认为受控于季风活动的水、热因子组合特征,是影响珠江口海域大气PAHs含量与分布的主导因素。
刘国卿张干李军彭先芝邹世春祁士华
关键词:珠江口大气气溶胶多环芳烃
改进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颗粒被引量:26
2007年
纳米零价铁颗粒具有优越的吸附性能和很高的还原活性,因此在环境污染的处理和环境修复领域应用广泛.采用一种改进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零价铁颗粒,通过添加高分子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乙醇对纳米铁颗粒进行表面物理改性,从而达到改善其在水溶液中分散性的目的.实验过程中,机械搅拌条件下,将一定浓度的NaBH4水溶液(或乙醇-水混合溶液)迅速添加到一定浓度的FeSO4·7H2O水溶液(或乙醇-水混合溶液)中,短时间即可产生大量铁粉.过程无需氮气保护,反应迅速;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测定仪(BET)三种方法对制得的纳米铁颗粒进行表征.TEM表征的结果表明:颗粒分散较均匀,粒径小,平均粒径为60nm(水溶液)和40nm(乙醇-水混合溶液),实验过程中添加的聚乙烯吡咯烷酮对颗粒的分散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其机理主要是通过分散剂吸附改变粒子的表面电荷分布,产生静电稳定效应,空间位阻作用和静电空间位阻稳定效应来达到分散效果;加入乙醇后,可能是由于乙醇中包含大量的自由的强极性羟基基团,在水溶液中这些基团与金属离子之间形成螯合键,紧密包覆在金属离子周围,形成一个有限制形状的有限结构,使合成的纳米粒子的大小被限制,从而达到改性的目的.XRD表征的结果表明:在扫描衍射角度(2θ)为30°-100°时,出现衍射峰时对应的2θ分别为45°、65°、82°左右,对照铁的标准PDF卡片发现,刚好对应相应的110晶面衍射(44.6732°),200晶面衍射(65.0211°),211晶面衍射(82.3326°),同时通过布拉格方程及电子衍射花样的分析,均表明颗粒为单质铁,没有出现氧化铁杂质、纯度高.采用BET表征的结果表明:颗粒的比表面积为47.1m^2/g(水溶液)和68.41m^2/g(乙醇—水混合溶液),远远高于普通铁粉的比表面积.多次试验的�
高树梅王晓栋秦良罗斯赵欣刘树深王连生
关键词:纳米液相还原法
多环芳烃在水环境中的行为、生态效应及生态安全早期诊断研究
<正>1.引言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是一类全球广泛分布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世界范围内每年约有43000吨 PAHs 释放到大气中,230000吨 PAHs...
王晓蓉孙媛媛尹颖陈燕燕任磊
文献传递
纳米双金属体系催化降解有机氯化物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9年
综述了国内外在双金属体系催化降解氯代芳香烃及衍生物、氯代脂肪烃、有机氯农药等有机氯化物领域的研究情况,简要分析了纳米双金属体系的还原脱氯反应机理和优缺点,并讨论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罗斯王晓栋高树梅秦良季力杨旭曙王连生
关键词:还原脱氯有机氯化物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