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05037174)

作品数:8 被引量:43H指数:5
相关作者:凌文华余小平王庆夏敏迟东升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成都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
  • 4篇动脉粥样硬化
  • 4篇甲基化
  • 3篇蛋白
  • 3篇人脐
  • 3篇人脐静脉
  • 3篇人脐静脉内皮...
  • 3篇同型半胱氨酸
  • 3篇脐静脉内皮
  • 3篇脐静脉内皮细...
  • 3篇稳定斑块
  • 3篇细胞
  • 3篇腺苷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细胞
  • 3篇静脉内
  • 3篇静脉内皮
  • 3篇静脉内皮细胞
  • 3篇斑块
  • 3篇半胱氨酸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
  • 2篇成都医学院

作者

  • 8篇余小平
  • 8篇凌文华
  • 6篇王庆
  • 5篇夏敏
  • 5篇迟东升
  • 3篇刘驰
  • 3篇夏效东
  • 2篇朱惠莲
  • 2篇张媛
  • 1篇胡艳

传媒

  • 2篇营养学报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国际遗传学杂...
  • 1篇成都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黑米皮花色苷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黑米皮花色苷提取物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不稳定斑块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48只ApoE-/-小鼠(C57BL/6J品系)饲喂AIN-93基础饲料30w建立AS不稳定斑块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三组:黑米皮花色苷组(BRA)、辛伐他汀组及对照组。膳食干预20w后,应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无名动脉处不稳定斑块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metalloproteinase-1,MMP-1)和Ⅰ型胶原表达变化,RT-PCR法检测组织因子(tissuefactor,TF)mRNA表达变化。结果:BRA组和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名动脉处不稳定斑块薄纤维帽和大脂核出现的频率减少,MMP-1表达下降,Ⅰ型胶原表达增加,TFmRNA表达降低。结论:黑米皮花色苷提取物对ApoE-/-小鼠AS不稳定斑块的促进作用与改变斑块的构成以及抑制TFmRNA的表达有关。
余小平夏效东夏敏王庆迟东升凌文华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1
SAH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ER-α表达作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胞内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升高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雌激素受体-α(ER-α)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以永生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为研究对象,经不同浓度的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SAHH)强效抑制剂3-deazaadenosine(DZA)处理24,48,72 h。利用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仪和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能力,蛋白印迹法检测ER-α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mRNA表达,甲基化特异PCR法(MSP)检测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经DZA处理后,HU-VEC增殖能力降低(主要受阻于G1/G0期),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ER-α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但其启动子甲基化不发生改变。结论胞内SAH升高抑制HUVEC的增殖能力与ER-α的表达变化有关,但这种作用不是通过改变ER-α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而实现。
余小平刘驰夏敏王庆迟东升凌文华
关键词: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雌激素受体-Α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DNA异常甲基化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6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血管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迄今为止提出了多种病源学说,但具体原因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遗传物质DNA甲基化这一基因组表遗传修饰现象作为基因表达沉默的重要机制逐渐被人们认识,基因组表遗传修饰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基因转录失调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基因DNA甲基化谱变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整体基因组的低甲基化与部分特异基因启动子CpG岛的高甲基化并存。本文简述了近年来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DNA异常甲基化的研究进展,为阐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及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余小平张媛凌文华
关键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动脉粥样硬化DNA甲基化甲基转移酶
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及整体基因组甲基化的关系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SAH)升高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效应与整体基因组甲基化的关系。方法:以永生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为研究对象,用不同浓度的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S-adenosylhomocysteine hydrolase,SAHH)抑制剂3-deazaadenosine(DZA)处理24、48、72h,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器超微结构变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测定胞内SAH浓度,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immunoassay,FPIA)测定Hcy的浓度,MTT法检测细胞生长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胞嘧啶延伸法检测整体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果:HUVEC经DZA处理后,形态学上出现凋亡或坏死特征,培养基中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下降,胞内SAH含量升高,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降低并出现凋亡现象,整体基因组的甲基化水平降低。结论:SAH升高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且这种作用与整体基因组甲基化水平有关,SAH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潜在生物标志分子。
余小平刘驰夏敏王庆迟东升凌文华
关键词: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动脉粥样硬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甲基化
黑米花色苷影响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作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动物模型,观察黑米花色苷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2006-10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系完成。黑米花色苷从广东省广州市产的黑优占品种的米皮中提取纯化,主要成分为矢车菊定-3-葡萄糖苷和芍药定-3-葡萄糖苷。48只4周龄脂蛋白E基因敲除C57BL/6J小鼠,平均体质量(21±3)g,抽签随机分为3组:黑米花色苷组、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其中黑米花色苷的添加剂量为1g/kg饲料,辛伐他汀为0.5g/kg饲料,每组16只,雌雄各8只。所有小鼠分笼喂养在层流架中,自由饮水摄食,室温24℃,每两天用紫外灯消毒1次以保持层流架的无菌环境,30周后麻醉颈椎脱臼处死,磷酸盐缓冲液灌注后取出无名动脉,苏木精-伊红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并提取RNA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变化。结果:48只小鼠均进入统计分析。①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饲喂基础饲料30周在无名动脉处能观察到钙化、薄纤维帽及大脂核等不稳定斑块的典型特征。②与对照组小鼠相比,黑米花色苷组出现具有三层以下细胞组成的薄纤维帽、占斑块面积>50%的大脂核等特征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频率分别降低了57.38%和53.13%;与对照组小鼠相比,辛伐他汀组薄纤维帽和大脂核出现的频率也分别降低了51.29%和64.25%,而3组间出现钙化现象斑块的频率差异不显著。③黑米花色苷组和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分别下降了39.26%和45.82%,而黑米花色苷组与辛伐他汀组相比,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mRNA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结论: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可作为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实验动物模型,黑米花色苷能促进斑块稳定性,这种作用与不稳定斑块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下调有关。
余小平夏效东夏敏王庆朱惠莲凌文华
甲基化CpG结合蛋白家族(MeCPs)在表遗传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表遗传学(epigenetics)主要研究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基因组表遗传修饰主要包括遗传物质DNA的甲基化修饰和核小体组蛋白修饰,最终结果是DNA碱基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而表型却发生了变化。甲基化CpG结合蛋白家族(methyl-GpGbindingproteins,MeCPs)是能与甲基化CpG二核苷酸结合的一类核蛋白,从而有机地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耦合起来,在表遗传中发挥着中枢纽带的作用。本文简述了近年来表遗传中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MeCPs家族在表遗传中的重要作用,目的是使人们进一步了解表遗传作用规律。
余小平张媛凌文华
关键词:表遗传甲基化乙酰化
胞内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抑制HUVEC增殖和ER-α表达的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SAH)升高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基因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以分离的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为研究对象,经不同浓度的SAH水解酶强效抑制剂3-deazaadenosine(DZA)处理24~72h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胞内SAH浓度,利用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仪和TUNEL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R-α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其mRNA表达,甲基化特异PCR法检测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经DZA处理后,HUVEC胞内SAH浓度升高(P<0.05),生长增殖能力降低(主要受阻于G1/G0期),凋亡率增加(P<0.05),ER-α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但DZA处理前后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不发生明显改变。结论SAH升高抑制HUVEC的增殖能力与ER-α的表达变化有关,但这种作用不是通过改变ER-α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而实现的。
余小平刘驰王庆迟东升凌文华
关键词: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雌激素受体-Α甲基化
黑米皮花色苷对动脉硬化斑块稳定性影响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黑米皮花色苷提取物对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稳定性及血脂的影响。方法48只ApoE-/-小鼠(C57BL/6J品系)饲喂美国营养学会1993年版啮齿类动物纯化饲料(AIN-93)30周,建立As不稳定斑块动物模型,随机分为黑米皮花色苷组、辛伐他汀组及对照组。膳食干预20周后观察无名动脉斑块形态学变化,测定不稳定斑块出现频率、相对面积和血脂水平。结果黑米皮花色苷组和辛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TG、TC、LDL-C、HDL-C含量显著降低,LDL-C/HDL-C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出现频率减少,斑块相对面积分别降低15.77%与14.72%(P<0.05),但3组间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米皮花色苷提取物能促进ApoE-/-小鼠晚期斑块的稳定性,其作用效果类似于他汀类药物,该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脂代谢有关,而与抗氧化能力无关。
余小平夏效东夏敏王庆朱惠莲胡艳迟东升凌文华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载脂蛋白E基因缺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