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CFX102)

作品数:12 被引量:187H指数:6
相关作者:刘超更多>>
相关机构:华侨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中青年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页岩
  • 8篇页岩气
  • 4篇矿业
  • 4篇矿业权
  • 3篇行使
  • 3篇页岩气开发
  • 3篇特许
  • 2篇第三方治理
  • 2篇特许权
  • 2篇权利
  • 2篇污染
  • 2篇环境污染
  • 2篇规制
  • 2篇法律
  • 1篇信息公开
  • 1篇信息公开制度
  • 1篇压裂
  • 1篇压裂液
  • 1篇有权
  • 1篇证成

机构

  • 12篇华侨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2篇刘超

传媒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法学杂志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政法论丛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湘潭大学学报...
  • 1篇法律科学(西...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管制、互动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被引量:113
2015年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我国环境政策系统中首次提出了"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这是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前所未有的理念与制度创新,其背后的政策选择与价值判断是要求环境污染治理的理念与路径从管制模式向互动模式的转换。本文的主要目的即在研究管制模式向互动模式转变的背景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理论基础、现实必要性及其制度路径。文章主要运用理论分析、规范分析、比较分析与价值判断的方法,辨析管制模式与互动模式下环境污染治理理念与路径的差异,归纳当前管制模式下环境污染治理制度的内生缺陷,证明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必要性。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管制模式下以行政赋权、"命令—服从"为特征的环境污染防治制度的内在逻辑体现为,制度目标围绕环境行政管理为主线,制度类型以"命令—服从"为重心,这导致了环保目标悬置与制度异化、运动式环境执法以及执法者与污染者合谋形成法律规避等诸多弊病。管制模式下的现行环境污染防治制度缺陷之原因在于,规制机制断裂与制度抵牾、制度结构的单向性和封闭性以及闭环逻辑导致的制度僵化与规制俘虏。当前的制度现状亟待秉持互动模式为理念进行矫正。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提出的"损害担责"原则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环境代执行制度已初具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的雏形,我们应当从污染防治市场制度的体系化、环境代执行制度的改进、设立清洁水和清洁空气基金和引入环境污染治理等第三方机构等几个方面构建体系完整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
刘超
关键词: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互动
我国页岩气开发管理的法律制度需求与架构——以波兰页岩气开发管理制度为镜鉴被引量:5
2015年
页岩气是我国近两年来能源发展战略重点。页岩气的成功开发利用除了要从关键技术环节进行突破,也需要探究页岩气开发的法律制度需求。波兰是继美国之后力促页岩气商业性开发并进行了系统制度建设的国家,其在完善页岩气资源权属制度、细化矿业权特许取得制度以及构建环境风险规制制度等几个方面有其特色,我们可以归纳其制度经验并予以借鉴,完善我国页岩气开发管理的制度架构,包括完善页岩气资源国家所有权制度和页岩气资源特许权制度,并从机构设置上改进当前的环境风险预防与管理制度。
刘超
关键词:页岩气
生态空间管制的环境法律表达被引量:27
2014年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确定了生态空间管制政策。生态空间管制要求环境法基点从环境要素转向各环境要素构成的整体空间,环境法律体系所规制的环境问题从环境要素的污染和破坏转向兼顾整体生态空间的破坏。生态空间管制在环境法上的制度需求包括:确立保护和改善生态空间的立法目的;系统规定生态功能区规划制度、生态格局规划制度和生态控制线规划制度,以构建体系完善的生态空间管制法律机制;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公众参与制度有针对性地具体化。
刘超
关键词:生态空间法律表达法律机制
矿业权行使中土地损毁第三方治理制度之证成与展开被引量:2
2018年
我国当前的法律制度主要通过监管矿业权主体承担土地复垦义务来规制矿业权行使中的土地损毁行为,这种制度逻辑过于依赖行政监管手段,效果不佳,也遮蔽了其他主体的侵权救济诉求。在规制矿业权行使的土地损毁制度设计中,应当从管制模式更新为互动模式,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为其提供了具体的制度路径。矿业权行使中土地损毁的第三方治理既有现实迫切需求,也有政策支撑与法律依据。我们应当从完善环境代履行制度的效力层次与制度内涵、系统构建土地复垦制度实施的市场体系、构建我国第三方治理面向的土地复垦基金制度等层面具体展开土地复垦第三方治理的制度设计。
刘超
关键词:矿业权第三方治理环境污染
气候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社会功能与权利结构被引量:8
2014年
近两年来,气候资源所有权的立法引发诸多争议,学界从法律依据、资源属性和制度逻辑等几个层面批评了气候资源国家所有权的规定。这些批评的依据与分析的进路存在着可商榷之处:气候资源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并不妨碍其作为国家所有权的客体,从《宪法》等法律相关条文规定上检讨气候资源国家所有权的法律依据是法条主义进路。气候资源国家所有权的制度逻辑可以克服气候资源的自由获取悲剧,实现气候资源国家管理和公益保护的社会功能。气候资源国家所有权在立法价值和社会功能上不同于民法所有权,需要更新其权利结构,除了具体化和更新传统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的内涵,还需要引入保护权能和管理权能。
刘超
关键词:气候资源国家所有权权利结构
页岩气特许权的制度困境与完善进路被引量:9
2015年
页岩气开发已被纳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但自然因素与制度缺陷共同导致了当前的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现实困境,并且制度缺陷加剧了自然因素的制约作用。我国页岩气特许权制度的缺陷构成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制度障碍,页岩气特许权制度实施存在诸多困境:设置页岩气特许权中的主体身份歧视、页岩气特许权制度对权利人行为全过程控制的疏忽以及对页岩气特许权人权利保障的阙如。欲推动我国页岩气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首先重视与改造页岩气特许权的制度设计。
刘超
关键词:过程控制社会义务
页岩气矿业权行使土地侵权规制制度检讨被引量:1
2017年
页岩气是一种致密非常规天然气,开发页岩气使用的水平钻井与水力压裂等关键技术会损毁土地,其引发的土地侵权可分为内生性土地侵权与外溢性土地侵权等类型,导致土地资源的物理结构性破坏、功能性破坏与依附于土地资源的财产损害。我国法律体系主要采用责任规则救济受到侵害的国家土地所有权,混用责任规则与财产规则救济受到侵害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仅适用赔偿损害责任救济其他主体土地权益。管制模式下的矿业权主体土地侵权行为规制思维与路径体现我国将稀缺土地资源向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的倾斜配置,导致诸多弊端,应重回侵权责任法律规则来解决矿业权行使中的土地侵权纠纷。
刘超
关键词:页岩气矿业权规制
页岩气勘探开发中信息公开制度之疏失与完善被引量:4
2015年
近几年来我国出台系列政策推动页岩气勘探开发,但页岩气勘探开发过程伴随着环境风险、技术风险与市场风险,信息公开成为了页岩气勘探开发的内在需求。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中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存在疏漏与缺位,企业也以保护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公开核心技术中的化学物质成分。完善页岩气勘探开发信息公开的制度路径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应当在资源储量、地质资料和配套服务等方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其次,应当完善现行制度以强制要求油气企业公开其使用的压裂液中的化学成分。
刘超
关键词:信息公开压裂液
页岩气开发中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一个初步分析框架被引量:25
2013年
页岩气开发是我国2012年开始的新能源战略重点突破口,但开发过程可能引致多种类型且难以逆转的环境风险。通过逻辑演绎和扩大解释,我国既有的环境法律体系可以用于规制页岩气开发的部分环境风险,但存在专门立法空白、环境风险管理制度与措施的间接性、零散性等弊病。美国已率先实现了页岩气大规模商业开发,其应对环境风险的立法经验可资借鉴:提供多种社会群体利益表达的制度通道,规制立法的统一化与分散化的结合,为规范页岩气开发及其环境风险规制进行专门立法。我国构建页岩气开发环境问题规制制度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体系化厘清页岩气开发中的权属制度、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进行针对性扩展、构建页岩气开发环境风险规制的区块防治制度体系和进行专门立法等。
刘超
关键词:页岩气环境风险法律规制
页岩气特许权的制度逻辑辨析被引量:1
2016年
我国当前积极实施页岩气产业政策,但实践中页岩气勘探开发工作进展缓慢。页岩气开发中存在的环境风险、技术瓶颈和矿权重叠仅为制约因素而非决定性原因,关键在于我国页岩气特许权的制度逻辑导致的体制障碍。我国页岩气特许权在制度逻辑上体现为公权私权复合性、资源配置功能和相对于矿产资源所有权的附庸地位。预期推动页岩气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必须在剖析页岩气特许权制度逻辑内生缺陷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改进。
刘超
关键词:制度逻辑附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