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湖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工程丹江口库区文物保护科研课题

作品数:26 被引量:107H指数:6
相关作者:尹弘兵周蜜邢松刘武徐少华更多>>
相关机构: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历史地理
  • 6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早期楚文化
  • 5篇楚文化
  • 4篇出土
  • 3篇东周
  • 3篇人骨
  • 3篇析论
  • 2篇地望
  • 2篇东周时期
  • 2篇新石器
  • 2篇新石器时代
  • 2篇三苗
  • 2篇石器
  • 2篇石器时代
  • 2篇清华简
  • 2篇墓地
  • 2篇墓葬
  • 2篇考古
  • 2篇考古学
  • 2篇古学
  • 2篇出土人骨

机构

  • 11篇湖北省社会科...
  • 9篇湖北省文物考...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武汉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宁波市文物考...

作者

  • 10篇尹弘兵
  • 9篇周蜜
  • 5篇邢松
  • 3篇刘武
  • 2篇张硕
  • 2篇徐少华
  • 1篇崔娅铭
  • 1篇刘玉堂
  • 1篇潘雷
  • 1篇田桂萍
  • 1篇黄玉洪
  • 1篇张成明

传媒

  • 8篇江汉考古
  • 3篇江汉论坛
  • 3篇人类学学报
  • 1篇东南文化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史研究
  • 1篇考古
  • 1篇华夏考古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文化研究
  • 1篇武汉科技大学...
  • 1篇历史地理
  • 1篇湖南省博物馆...
  • 1篇古文字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人牙齿形态测量分析--近代人群上、下颌前臼齿齿冠轮廓形状及其变异被引量:15
2010年
采用基于标志点的几何形态测量方法对在河南和湖北地区考古遗址出土的291颗近代人群上、下颌前臼齿(P1=72;P2=72;P1=73;P2=74)齿冠轮廓形状(包括外轮廓及内轮廓形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P1齿冠轮廓基本对称,颊侧部分向近远中方向突出;齿尖夹角区呈不规则狭长菱形,舌侧尖向近中方向偏移。P2齿冠轮廓对称,颊侧部分向近远中方向的突出程度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齿尖夹角区由于舌侧尖向近中方向偏移而呈不规则菱形。P1和P2内外轮廓形状具有明显的重叠范围。P1齿冠轮廓不对称,齿冠近中舌侧部分内缩;齿尖区靠近近中舌侧,近似方形。P2齿冠轮廓基本对称;齿尖区靠近齿冠中央,因近中舌侧尖向近中方向偏移而呈不规则狭长菱形。P1和P2内外轮廓形状重叠范围很小。P1、P2齿冠和齿尖夹角区各个部分所表现出来的变异大小、方式基本相同;依据齿尖与齿冠基底边缘的距离大小可以将P1分为两种类型,依据颊侧部分向近远中方向的突出程度可以将P2分为两类。P1、P2变异相对于上颌两颗前臼齿来说较大,且变异主要集中在齿冠的近远中舌侧、齿尖夹角区的后凹点和舌侧尖;两者的变异大小范围稍有差别;P1和P2主要分为三类,区别在于颊舌径和近远中径的大小比例、齿尖区后凹点和舌侧尖的位置上。异速生长分析显示所有四颗前臼齿的大小变化对轮廓形状的影响不大。
邢松周蜜刘武
关键词:现代中国人
“京宗”地望辨析被引量:6
2013年
《楚居》中的"京宗"之地,楚先祖季连始居,历穴熊至熊狂,时代从商代晚期到西周初年。古代地随人迁,因此《楚居》中的"京宗"很可能不是一个地点,而是楚传说时代末期居地的统一名称,其含义与后来楚都名"郢"相似。"京宗"的本义是兼指政治中心与祭祀中心,二者合一,即古代之"都"。
尹弘兵吴义斌
关键词:清华简
早期楚文化初析被引量:6
2011年
江汉地区的早期楚文化遗存最早出现于夏商时期的盘龙城遗址,以鼎式鬲为代表,主要分布于鄂东地区。晚商至西周早期汉水东北地区出现柱足鬲遗存。西周中晚期时早期楚文化正式形成,出现早期楚式鬲和完整的早期楚文化陶器组合。此时早期楚文化遍及江汉地区,重心则在鄂西地区。夏商时期的早期楚文化与楚国无关,西周时期的楚国也只是早期楚文化中很小的一支。
尹弘兵
关键词:早期楚文化
舒城九里墩春秋墓的年代与族属析论被引量:11
2010年
舒城九里墩春秋墓的时代,发掘报告认为与寿县蔡侯墓相当,若从鼎、簠、敦诸器的细部特征来看,似乎较蔡侯墓略早一些,下葬时间约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墓内残存的部分青铜礼器,具有明显的楚文化风格和特征,说明墓主人与楚国和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该墓主的身份,发掘报告认为"属于侯王一类的贵族阶层","很可能是群舒中某一位君主",可备一说。从其墓葬形制、规模、部分随葬器物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亦不能排除为吴国高级贵族的可能性。
徐少华
关键词:族属
中国近代人群上颌前臼齿釉质-齿质连接面形状的三维几何形态测量被引量:4
2016年
牙齿的釉质-齿质连接面(EDJ或Enamel-dentine junction)是釉质表面(OES或Outer enamel surface)形态的发生基础,其形态特征在牙齿发育早期形成,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为探讨EDJ形状在近代人群中的变异特点,本文使用显微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或micro-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了100例采自华中地区近代农业人群的上颌前臼齿(P^3和P^4各50例),并复原了EDJ表面三维结构。采用基于30个标志点(landmark)和半标志点(semi-landmark)的三维几何形态测量量化了上颌前臼齿EDJ表面形状。结果显示,牙齿内部舌侧尖区域变异程度较颊侧尖大。在人群内部,上颌前臼齿的变异方式主要表现在1)颊舌尖相互靠近或远离造成的咬合面深浅的差别;2)颊舌尖齿质最高点(dentine horn)相对高度的差异;3)舌侧尖近远中方向尺寸的变化;4)P^3颊侧尖近中脊的内收与外扩造成的整个轮廓形状的对称性变化;5)P^4整个咬合面轮廓MD/BL比值的大小差别。基于以上发现,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上颌前臼齿EDJ形状在两性或不同时代标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平均形状的比较发现男性上颌前臼齿的舌尖相对较宽,颊侧尖近中脊相对较低。但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和置换检验(Permutation test)显示两性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同样,从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样本组之间在EDJ形状上的差别也没有达到统计上的显著水平。这一结果提示中国近代人群上颌前臼齿EDJ表面形状的变异特点至少可以追溯到全新世早期(本文使用标本最早来自距今6000-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阶段)。未来EDJ的三维几何形态测量可通过扩大标本数量进一步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人群、不同演化阶段之间的差异。
周蜜崔娅铭邢松
商代的楚蛮与西周初年的楚国被引量:5
2013年
传说时代,江汉地区的古代居民为古三苗,三苗灭亡后,其遗裔在商周时代形成了楚蛮部族。商代楚蛮分布在以丹江库区为核心的鄂豫陕交界地区和汉东地区。西周初年,熊绎受封立国于楚蛮之地,汉东地区与楚国初封无关,则西周初年的楚国当在丹江地区,与丹淅说相合。
尹弘兵
关键词:三苗
楚先祖年代考析
2014年
清华简《楚居》和传世文献提供了楚先祖的年代信息。楚先祖在性质上是传说人物而非是历史人物。季连的年代上限为虞夏之时,下限为商代晚期,具体为武丁后期至祖庚、祖甲时期,考古年代大致为殷墟二期。穴熊的年代上限为廪辛、康丁时期,考古年代为殷墟三期,下限为帝乙时期或周文王早期,考古年代为殷墟四期偏早。丽季出现于穴熊晚期,与穴熊的时代有部分重合,约当殷墟三期偏晚,商武乙、文丁时期,其下限为周文王晚期或帝辛时期,考古年代为殷墟四期偏晚。熊狂的年代应为周初武、成之交。
尹弘兵
关键词:清华简
郧县乔家院墓地东周~汉代居民牙齿的形态观察与测量
2010年
本文运用牙齿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出土于湖北郧县乔家院墓地东周至汉代居民的牙齿形态进行了研究。提供了人们对牙齿形态特征的认识,丰富了我国古代居民牙齿各个项目的测量数据,积累了现代人类微观演化的证据。
周蜜黄玉洪
荆楚关系问题新探被引量:4
2010年
楚在商代是指楚蛮,西周时始有楚国,古文字中用不同的字形来区分楚蛮与楚国,楚国之楚流行开来后兼指楚国与楚蛮。昭王南征时为区分二者始用荆字来指代楚蛮,楚蛮遂变为荆蛮,西周晚期荆又用指楚国。楚人自称曰楚,到战国时荆也被楚人用作自称。
尹弘兵
关键词:荆蛮
《水经注》所载鲁阳关水及相关地理考述被引量:2
2011年
《水经注·淯水篇》所载的鲁阳关水一线,是连接古代中国南北交通的重要孔道之一,与其相关的分水岭、鲁阳关、雉衡山、汉晋雉县等一系列地理坐标,亦多见于文献记载,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然在后世不同文献中却有一些含混甚至歧异的记载,
徐少华
关键词:《水经注》大清一统志《太平寰宇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