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2007Y38)

作品数:3 被引量:54H指数:3
相关作者:姚礼庆钟芸诗时强陈巍峰陈世耀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镜
  • 2篇黏膜
  • 2篇黏膜下
  • 2篇膜下
  • 2篇内镜黏膜
  • 2篇内镜黏膜下
  • 1篇胰腺
  • 1篇异位胰腺
  • 1篇早期胃癌
  • 1篇食管
  • 1篇食管异物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指征
  • 1篇嵌顿
  • 1篇嵌顿性
  • 1篇黏膜下剥离术
  • 1篇挖除术
  • 1篇胃癌
  • 1篇胃异位胰腺
  • 1篇临床价值研究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篇钟芸诗
  • 3篇姚礼庆
  • 2篇周平红
  • 2篇时强
  • 2篇徐美东
  • 2篇马丽黎
  • 2篇陈世耀
  • 2篇陈巍峰
  • 1篇陈涛
  • 1篇张轶群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治疗胃异位胰腺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胃异位胰腺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SE治疗且经病理证实为胃异位胰腺的60例病人资料,评价ESE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必要性。结果肿瘤位于胃窦部51例(85.0%),大弯侧34例(56.7%),23例(38.3%)伴明显脐凹。超声内镜检查2例(3.3%)位于黏膜肌层,42例(70.0%)位于黏膜下层(有3例与固有肌层关系密切),16例(26.7%)位于固有肌层。病灶整块挖除率98.3%(59/60),9例(15%)术中出现动脉性出血,需热活检钳辅助止血或金属夹夹闭止血,术中发生气腹12例(20.0%),无术中或术后穿孔和不可控性出血而转外科手术病例。中位随访时间17(4~44)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以ESE为基础的内镜外科治疗,不仅满足了胃异位胰腺局部切除的治疗原则,而且还可获得完整病理结果,避免误诊。是一种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
钟芸诗时强姚礼庆周平红徐美东陈世耀马丽黎陈巍峰
关键词:异位胰腺内镜黏膜下挖除术内镜超声
食管嵌顿性异物内镜治疗分析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评价内镜治疗嵌顿性食管异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总结78例嵌顿性食管异物患者的病例资料,收集食管异物的种类、数量、嵌顿部位、滞留时问,相关食管病变,内镜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影响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时间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食管上段最易发生嵌顿(80.8%,63/78)和穿孔(66.7%,8/12);11例异物滞留时间超过24h,其余67例不足24h;所有患者经内镜成功取出异物(只有2例穿孔患者取出异物后转耳鼻喉科或胸外科接受进一步治疗),治疗过程中无一例死亡,主要并发症为出血(13例,16.7%),其次为黏膜撕裂伤(7例,9.0%)和穿孔(1例,1.3%),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9%(21/78);异物形状、滞留时间及是否穿孑L是影响内镜治疗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内镜治疗嵌顿性食管异物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已造成食管穿孔的异物,滞留时间不超过24h且CT提示食管管腔外无脓肿形成者,可首选内镜治疗。
陈涛钟芸诗姚礼庆周平红徐美东陈世耀马丽黎陈巍峰张轶群
关键词:内镜治疗
早期胃癌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指征及评价被引量:28
2011年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种内镜下整块切除病变黏膜的治疗方法,已经成为早期胃癌的治疗选择之一。目前ESD治疗早期胃癌较为积极的指征为:(1)分化型黏膜内癌如果表面未形成溃疡,则病变大小不受限制;(2)分化型黏膜内癌如果表面已经形成溃疡,则病变直径≤30mm;(3)分化型sm1癌,病变直径≤30mm;(4)未分化型黏膜内癌,表面未形成溃疡,且病变直径≤20mm。尽管长期随访的资料较少,但目前看来,如果合理地把握ESD治疗指征,早期胃癌的治愈率与手术相当,但可减少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具有安全、可行、有效的特点。
姚礼庆钟芸诗时强
关键词: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手术指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