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1SKT02)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相关作者:吴南中余洪源张燕更多>>
相关机构: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科技奖励制度
  • 2篇中印
  • 2篇激励机制
  • 2篇激励机制研究
  • 1篇大学形成

机构

  • 6篇重庆广播电视...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吴南中
  • 1篇张燕
  • 1篇余洪源

传媒

  • 2篇重庆城市职业...
  • 1篇现代教育技术
  • 1篇湖北广播电视...
  • 1篇科技和产业
  • 1篇重庆广播电视...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印科技奖励制度对比研究与启示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对中印科技奖励制度的类型以及特征、获奖者的社会分布、获奖后效等方面的对比,研究中印科技奖励制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科技奖励要引导科学家加大农学等基础科学研究,要重视对个人的奖励。
彭飞霞吴南中何剑群
关键词:科技奖励制度中印
中印科技奖励制度对比研究与启示
2012年
本文通过对中印科技奖励制度的类型与特征、获奖者的社会分布、获奖后效等方面的对比研究,分析了中印科技奖励制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科技奖励要引导科学家加大农学等基础科学研究,并重视对个人的奖励。
彭飞霞吴南中何剑群
关键词:中印科技奖励制度
中美科技奖励制度对比研究与启示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对中美科技奖励制度各方面的对比,研究中美科技奖励制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科技奖励改良的方向:改革体制、提高获奖含金量、改革奖励对象、优化科技资源的分配、用奖励来促进年轻科学家的成长、改良奖后各种派生条件等措施。
吴南中彭飞霞余洪源
关键词:科技奖励制度
基于六力联动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2013年
激励与行为之间存在必然的相关性,如何通过激励来实现科技人员个人潜能的发挥,一直是科技制度研究者关注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科技人员的激励需求入手,提出了基于愿景激励、保障激励、王作方式激励、制度激励、社会激励、自我实现激励联动模型的构建,以期最大程度地实现科技人员个人潜能的发挥。
吴南中
关键词:激励机制
基于六力联动的科技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2013年
激励与行为之间存在必然的相关性。如何通过激励来实现科技人员个人潜能的发挥,一直是科技制度研究者关注的问题。针对科技人员的激励需求,可构建基于愿景激励、保障激励、工作方式激励、制度激励、社会激励、自我实现激励六力联动的机制,以期调动科技人员个人潜能的充分发挥。
张燕吴南中
关键词:激励机制
开放大学形成机制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学校的办学理念、共同愿景、管理体制、办学行为、教育学术、学校文化、优质资源是形成开放大学的核心要素。文章以这些要素提炼出了开放大学的形成机制:即明确而独特的办学理念是开放大学形成的导向机制;共同愿景是引领开放大学形成的动力机制;完善而合理的管理制度是开放大学形成的保障机制;规范而务实的办学行为是开放大学形成的运行机制;追求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是开放大学形成的引领机制;追求卓越的教育学术是开放大学形成的行为机制;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开放大学形成的质量形成机制。
吴南中彭飞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