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91703)

作品数:14 被引量:254H指数:10
相关作者:陈桂珠彭逸生李适宇徐姗楠陈作志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全球环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红树
  • 7篇红树林
  • 3篇生态系统
  • 3篇湿地
  • 2篇植物
  • 2篇生态系统健康
  • 2篇评价指标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污水
  • 2篇红树林湿地
  • 2篇红树植物
  • 2篇潮汐
  • 1篇底栖动物
  • 1篇凋落
  • 1篇凋落叶
  • 1篇淹水
  • 1篇生境
  • 1篇生态系统健康...
  • 1篇生态学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东省环境污...

作者

  • 9篇陈桂珠
  • 5篇彭逸生
  • 5篇李适宇
  • 4篇陈作志
  • 4篇徐姗楠
  • 3篇王树功
  • 3篇黄小平
  • 3篇伍卡兰
  • 2篇陈耿
  • 2篇郑耀辉
  • 2篇郑康振
  • 2篇李旭林
  • 2篇郑杏雯
  • 1篇程皓
  • 1篇黄洪辉
  • 1篇叶志鸿
  • 1篇管东生
  • 1篇万如
  • 1篇张弛
  • 1篇葛仙梅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2篇2012
  • 9篇2010
  • 2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的养殖生态容量被引量:20
2010年
养殖容量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根据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的数据,构建了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的生态通道模型(ECOPATH),利用该模型分析了耦合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系统特征,并估算了该系统的养殖生态容量。结果表明,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生态通道模型由14个功能群构成,各功能群的营养级范围为1.00~3.05。系统内各营养级间的平均能流效率为6.9%,其中7.2%来自碎屑,6.6%来自于初级生产者,能流转化效率低的原因在于系统大部分能量回流至碎屑,表明系统主要以碎屑食物链为主要能流通道。系统的特征统计学参数: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TPP/TR)为8.021,结合较低的系统连接指数(CI=0.243)、Finn'循环指数(FCI=0.26)和能流平均路径(MPL=2.139),综合表明该生态系统尚处于发育初期。滩涂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中主要养殖品种为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bilis)。本研究定义养殖生态容量为不显著改变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或能流通量时的最大现存量。结果表明,系统中尼罗罗非鱼、草鱼、鲢和鳙的养殖生态容量分别为5.82t/hm2、1.81t/hm2、2.62t/hm2和4.76t/hm2。
徐姗楠陈作志郑杏雯黄小平李适宇
底栖动物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生态学意义被引量:21
2010年
底栖动物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红树林底栖动物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并从以下5个方面阐述了底栖动物(尤其是相手蟹)对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影响:1)维持系统初级生产;2)丰富系统有机物生产;3)影响红树植物生长;4)降低幼苗竞争压力;5)改变沉积物性质。除传统的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和个体生物学研究外,目前红树林底栖动物生态学的研究正逐步向红树林沙蟹等其他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种间关系、底栖生物区系与栖息地间相互关系研究发展。有必要重新认识蟹类的生物扰动对红树林更新和红树林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积极意义。
徐姗楠陈作志黄小平李适宇
关键词:底栖动物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学意义
生物扰动对红树林沉积物中AVS和重金属迁移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4
2010年
红树林湿地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极为重要的海岸生态环境系统之一,国内目前针对红树林湿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生态系统功能,沉积物中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可利用性等,却少有研究关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境改造者植物和蟹类对沉积物的生物扰动效应。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植物根系和蟹类两方面,总结归纳了生物扰动对沉积物理化性质、AVS和重金属迁移转化行为的影响。具体包括生物扰动对沉积物的结构、含氧量、有机质、AVS、重金属和硫/铁离子的地化行为的影响效应等。在分析植物根系、蟹类行为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重要结合态——AVS的影响效应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些研究领域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为进一步开展红树林沉积物中生物扰动、AVS及重金属地化行为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张弛王树功郑耀辉陈桂珠
关键词:红树林沉积物生物扰动蟹类AVS重金属离子
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中尼罗罗非鱼的食源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胃含物分析法,研究了滩涂红树林海水种植-养殖耦合系统中大规格尼罗罗非鱼的食物来源。镜检结果表明,红树种植塘和无红树的对照塘中尼罗罗非鱼的食物组成基本相同,主要以无机碎屑、底栖微藻、植物凋落物、浮游生物、腹足类、双壳类和泥土组成,摄食习性和它们的栖息环境有密切关系。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红树塘中罗非鱼的主要饵料为有机碎屑,浮游植物和植物凋落物,这3种食物来源的贡献比例依次5%~55%、10%~40%和15%~26%,而对照塘中这3者的比例依次为8%~64%、25%~55%和1%~12%。可见,无论在红树塘还是对照塘中,有机碎屑对尼罗罗非鱼食物组成的贡献比例都超过50%,表明尼罗罗非鱼是典型的碎屑食性鱼类。此外,栖息地生境的红树植物、盐沼植物和浮游植物,也是尼罗罗非鱼消化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徐姗楠陈作志黄洪辉黄小平李适宇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食源
非潮汐淹水对白骨壤膜脂过氧化系统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通过室内模拟非潮汐淹水,探索不同淹水水位条件下,红树植物白骨壤(A.marina(Forsk.)Vier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历第二个淹水周期后,较第一个周期各梯度,白骨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从高到低排序不变,过氧化氢酶活性(CAT)、丙二醛的量(MDA)也表现出相同的规律。本研究结论为红树植物在人工非潮汐生境下,红树林造林的关键技术之一——淹水水位的控制提供了数据参考。
伍卡兰彭逸生陈耿丘广艳陈桂珠
关键词:白骨壤过氧化氢酶丙二醛
红树林重金属污染生态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4
2009年
红树林湿地,由于其固有的一些特性,能够大量接受来自潮汐、河水、地表径流所携带的重金属污染物。近30a来,红树林湿地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引起了国内外学者们的极大关注,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分别对重金属在红树林湿地中的分布与迁移、红树植物对重金属的生长响应及耐性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此外,还对红树林湿地重金属净化效应的相关研究进行简要的概述。最后,对今后的研究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程皓陈桂珠叶志鸿
关键词:红树林重金属耐性污水处理
人工红树林湿地系统净化污水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09年
咸淡水交接处这种特殊的生境造就了红树植物"抗污"和"降污"的功能,但能否将自然红树林湿地作为污水处理场所目前仍有争议。按照构建的人工红树林湿地的类型,分为三大类:模拟潮汐湿地系统、人工红树林污水处理系统以及红树林种植-养殖生态耦合系统。第一类系统模拟了自然海滩上的潮涨潮落的情形,第二类系统与一般人工湿地相类似,而第三类系统是指在养殖塘种植红树植物以去除有机物和营养盐。不同的类型反映了该领域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展现了红树林湿地净化污水从理论探索向实际应用不断靠近的过程。应用人工红树林湿地净化污水具有较大的可行性,前景可观。
郑康振陈耿郑杏雯陈桂珠
关键词:红树林污水污染生态
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被引量:70
2010年
基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理论和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以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具体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指标权重、评价等级和评价方法,对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总健康指数为0.6580,评价等级为Ⅱ级(健康);压力、状态和响应指标的健康指数分别为0.3469、0.8718和0.7554,说明该评价系统存在一定的压力,而状态和响应方面较好.作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珠江口淇澳岛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目前尚不成熟,进一步研究需重点关注针对红树林特征的评价因子筛选、相关数据的长期定位监测、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定量关系研究等.
王树功郑耀辉彭逸生陈桂珠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评价指标
滨海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诊断方法和评价指标被引量:36
2010年
健康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是指系统组分之间及系统整体维持动态的平衡,在适度的自然与人为干扰下,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正常。本文筛选并评述了包括指示物种法、结构功能指标法、生态系统失调综合症诊断法、生态系统健康风险评估法、生态脆弱性和稳定性评价、生态功能评价法等6种可用于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诊断方法,分析了各自的应用前景。以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为主线,构建了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在未来研究中,需进一步加强指标的筛选、评价标准与权重的确定,将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与其生态服务功能相关联,开展具体案例分析。
郑耀辉王树功陈桂珠
关键词: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
基于红树林种植的滨海湿地恢复效果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滨海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社会价值。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滨海湿地面临着退化和消失的状况。基于红树林种植的滨海湿地恢复模式,是华南沿海传统围垦养殖区湿地恢复的方式之一。对深圳湾滨海湿地恢复工程开展为期1a的监测分析,结果显示: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对人工湿地生境适应性较好,秋茄Kandelia obovata、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需要在一定人工辅助条件下进行栽培。人工恢复湿地可使遭受污染的4类海水指标大幅改善,溶解氧、COD分别净化为Ⅱ类和Ⅲ类。建议今后尝试增加种植红树植物的种类,使用红树小苗并采取密植,投入适度的人工管理,延长水质处理期,采取多级水循环流程。
徐华林彭逸生葛仙梅李适宇管东生陈桂珠
关键词:滨海湿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