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11-C-05)

作品数:3 被引量:20H指数:2
相关作者:韩杨夏家平刘小平秦军红谢一芝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甘薯
  • 1篇淀粉
  • 1篇性状
  • 1篇选育
  • 1篇食味
  • 1篇特用型
  • 1篇品质性状
  • 1篇区试
  • 1篇紫甘薯
  • 1篇国家区试
  • 1篇甘薯品种
  • 1篇甘薯生产
  • 1篇甘薯新品种
  • 1篇高淀粉

机构

  • 3篇安徽省农业科...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省农作物...

作者

  • 3篇刘小平
  • 3篇夏家平
  • 3篇韩杨
  • 1篇谢一芝
  • 1篇秦军红

传媒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南方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2012~2013年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型区试合肥试点报告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筛选适合安徽地区种植的紫甘薯新品种,为当地紫甘薯品种选育和甘薯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2012~2013年在国家甘薯品种北方特用型区试合肥试点对5个特用型甘薯新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宁紫薯1号为对照),测定特用型甘薯的鲜产、干产、食味和花青素含量等。【结果】5个紫甘薯新品种中,商077-1和济黑薯1号鲜薯产量超过对照,其中商077-1鲜产最高,为24481.5 kg/ha,比对照增产24.27%,增产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济黑薯1号和商077-1的薯干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3.92%和22.53%,增产均达显著水平,其余品种薯干产量均低于对照,其中泰中11减产显著。济黑薯1号干物率最高,为36.80%,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商077-1和对照品种熟食味最好,均为70.0分,其余品种熟食味较差。5个参试品种的花青素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济黑薯1号的花青素含量最高,达88.55 mg/100 g。【结论】鲜食型紫甘薯品种商077-1和烟薯0747及高花青素型品种济黑薯1号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安徽地区种植。
夏家平韩杨刘小平
关键词:紫甘薯国家区试食味
高淀粉甘薯新品种皖苏178的选育和主要品质性状被引量:2
2013年
皖苏178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合作,以徐薯22为母本、宁99-9-5为父本,在其有性杂交后代中定向选育出的高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对皖苏178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品种萌芽性好,中短蔓,分枝数多,结薯整齐集中,大中薯率高,高抗蔓割病,耐贮藏,淀粉率和淀粉产量比对照徐薯22分别增加5.47%和5.34%。适合在以淀粉加工为主的长江以北地区种植。2013年3月25日通过国家甘薯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甘薯2013002。
夏家平谢一芝韩杨刘小平
关键词:高淀粉甘薯选育性状
安徽省甘薯生产现状及发展分析被引量:9
2018年
通过对安徽省近几年甘薯生产和消费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安徽省甘薯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探求甘薯产业发展潜力和对策,以期为产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调研结果表明:安徽省甘薯种植分春薯和夏薯2种种植方式,当前种植品种共有40个,其中主栽品种17个。在主栽品种中,淀粉专用型品种占53.0%,鲜食型占35.0%,兼用型占12.0%。所种植品种以外引为主,占73.5%,当地自育品种较少,仅占26.5%。全省甘薯的消费比例以加工为主,鲜食为辅。研究指出了安徽省甘薯生产存在政府重视程度不够,机械化水平落后,品种更新换代慢、专用品种缺乏、种苗繁育体系不健全,病害严重,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的主要问题。提出培育专用新品种,加大科技示范推广力度,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加工企业联合研发甘薯深加工产品,提高甘薯附加值等对策。
杜祥备秦军红秦军红刘小平韩杨
关键词:甘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