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426)

作品数:8 被引量:16H指数:3
相关作者:吴登龙袁涛桂亚平卞崔冬李军亮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前列腺
  • 5篇肿瘤
  • 4篇前列腺癌
  • 4篇前列腺肿瘤
  • 4篇腺癌
  • 4篇腺肿瘤
  • 2篇术后
  • 2篇尿道
  • 2篇去势
  • 2篇基因
  • 2篇复发
  • 1篇等离子
  • 1篇抵抗型
  • 1篇增生
  • 1篇上皮
  • 1篇上皮癌
  • 1篇生化
  • 1篇生化复发
  • 1篇手术
  • 1篇术后复发

机构

  • 8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吴登龙
  • 4篇卞崔冬
  • 4篇桂亚平
  • 4篇袁涛
  • 3篇黄盛松
  • 3篇李军亮
  • 3篇刘博
  • 3篇罗华荣
  • 3篇吴刚
  • 3篇洪哲
  • 3篇刘昭辉
  • 2篇张琪敏
  • 2篇赵鑫
  • 2篇王天如
  • 1篇吴旻
  • 1篇周伟东
  • 1篇姜启全
  • 1篇李超
  • 1篇向振东

传媒

  • 3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外科研究与新...

年份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尿道狭窄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评估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评估尿道狭窄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因尿道狭窄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行手术治疗233例患者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尿道狭窄术后再复发的平均时间及中位数时间分别是28.1个月(8~46个月)和27个月。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狭窄部位、围手术期感染、及随访时间是影响术后狭窄复发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 术前围手术期预防感染,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可降低术后狭窄复发的风险。
刘昭辉洪哲罗华荣向振东吴登龙
关键词:尿道狭窄术后复发
红激光与等离子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经尿道前列腺红激光剜除术(diode laser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Di LEP)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bipolar plasmakinetic enucleation of the prostate,PKEP)治疗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大体积BPH患者,分别采用等离子或红激光行经尿道前列腺剜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值下降值、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残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IPSS、Qmax、生活质量评分(Qo L)无差异。Di LEP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膀胱灌注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PKEP组。两组手术时间[(123.5±27.2)min vs.(102.7±20.4)min]、切除组织重量[(64.7±16.8)g vs.(61.2±20.5)g]、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0.92±0.43)g/dl vs.(1.24±0.55)g/dl]、膀胱灌注时间[(28.9±14)h vs.(38.5±16.6)h]、导尿管留置时间[(2.6±1.8)d vs.(3.8±2.3)d]和住院时间[(4.84±1.8)d vs.(6.2±2.3)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症状、逆行射精亦有差异(P<0.05);但尿潴留、输血、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无差别;且术后均未发生经尿道电切综合征。PKEP组1例因术后出血给予输血治疗。结论与PKEP相比,Di LEP治疗大体积BPH出血风险更小,膀胱灌注、留置尿管及住院时间更短,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吴刚黄盛松吴登龙卞崔冬袁涛桂亚平李超王天如罗华荣刘博张琪敏李军亮刘昭辉洪哲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经尿道手术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HMGB1表达的意义
2014年
目的调查HMGB1在人类前列腺癌细胞链中的表达及对前列腺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PC-3以及LNCaP和正常前列腺细胞株RWPE-1中HMGB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168例前列腺癌患者标本中的HM GB1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前列腺癌患者中HMGB1表达阳性和阴性组间的临床指标。探讨HMGB1蛋白的表达是否可以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化复发的危险性。结果三个前列腺癌细胞株DU-145、PC-3以及LNCaP与正常前列腺细胞株RWPE-1相比较,HM GB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较高。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HM GB1蛋白表达阳性比率为60.1%(101/168)。标本中HMGB1蛋白表达阳性与患者的病理分期、Gleason评分、术前PSA和生化复发等因素相关。前列腺癌患者中HMGB1蛋白表达阳性相比于阴性其无生化复发生存时间较短(23.1 months vs.15.6 months)(P<0.001)。HM GB1蛋白表达可以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生化复发的生存时间(hazard ratio=2.348,95%CI=1.373,6.361,P=0.001)。结论前列腺癌细胞株中HMGB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较高,可能和前列腺癌的发病有关,可能作为一种新的瘤标预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生化复发的危险性。
桂亚平刘博卞崔冬袁涛姜启全
关键词:生化复发免疫组化前列腺肿瘤前列腺根治术
microRNA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2年
微小核糖核酸(micr0RNAs,miRNAs)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小分子RNA。最近研究发现了一些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有显著表达差异的miRNA,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RNA对PCa的发展、诊断、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周伟东吴登龙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RNA
miRNA-29a调控H3K4甲基化在前列腺癌病理机理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在前列腺癌中miR-29a与H3K4特异性去甲基化酶—KDM5B之间的关系,验证miR-29a通过调控KDM5B的表达来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方法将miR-29a模拟物(miR-29a mimic)片段和含野生型KDM5B基因3'-非翻译区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KDM5B-wt)共转染至前列腺癌PC3和Lncap细胞后,进行荧光素酶活性检测。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iR-29a mimics转染入人前列腺癌PC3和Lncap细胞中,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Real-Time 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KDM5B表达水平。结果转染miR-29a mimics后,KDM5B的表达被明显抑制(P<0.01),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NC组。与NC组相比,转染miR-29a mimics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1),细胞生长被阻滞在S/G2期,细胞凋亡率较NC组增加(P<0.01)。结论 miR-29a可以通过调控H3K4特异性去甲基化酶-KDM5B的表达而抑制前列腺癌PC3和Lncap细胞的增殖。miR-29a有希望成为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癌新的分子标记和靶点。
李军亮吴登龙黄盛松卞崔冬袁涛桂亚平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膀胱尿路上皮癌与正常尿路上皮组织LncRNA表达谱差异性的研究
2016年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人膀胱尿路上皮癌与正常膀胱组织之间LncRNA表达谱的差异,对差异表达的LncRNA进行分类汇总,分析其生物学信息。方法取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3对。分别提取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癌旁组织的总RNA并纯化RNA,与人LncRNA芯片杂交。使用Agilent Genespring GX(Agilent)软件分析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癌旁组织的LncRNA表达情况。结果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的LncRNA表达谱差异明显。以P<0.05,上调或下调信号差异大于2倍变化为标准,与正常膀胱组织比较,共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 122个,其中上调基因734个,下调基因388个。结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基因调控、多条染色体参与的复杂过程。所获得的膀胱癌差异表达LncRNA,尤其差异表达明显的上调基因AK124776、lincRNA-RAB12-1、KRT8P25、RP11-474J18.4、AC000110.1、KRT8P13、KRT8P10、BC072678等、下调基因nc-HOXB9-206、RP11-160A10.2、nc-HOXA11-86、nc-HOXD10-7、nc-HOXB9-205、CES4、nc-HOXD12-3等,考虑上述上调、下调基因对于膀胱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及膀胱癌的临床早期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罗华荣刘昭辉吴登龙洪哲赵鑫王天如
关键词:基因芯片膀胱尿路上皮癌表达谱
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前列腺癌是严重威胁男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十年来,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被认为可能是前列腺癌的细胞起源,并在肿瘤发生、复发、转移、去势抵抗及耐药等多个方面发挥作用。因此,对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的深入研究对彻底治疗前列腺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肿瘤干细胞的角度就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的位置、细胞起源、表面标志物及其与肿瘤转移、去势抵抗的关系等作一综述。
吴刚吴登龙
关键词:前列腺癌肿瘤干细胞细胞标志物
HSD3B1基因突变对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评估HSD3B1基因1245位点突变在去势抵抗型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睾丸切除术的103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HSD3B1基因1245位点突变18例。依据位点突变结果,将103例患者分为突变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的PSA下降一半时间、CRPC形成率、CRPC形成时间、死亡率及生存时间等。结果:两组术前指标无异质性。突变组在CRPC形成率方面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PSA下降一半时间、CRPC形成时间、死亡率及生存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SD3B1基因1245位点突变可提高CRPC形成率,但并没有缩短患者的生存时间及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HSD3B1基因1245位点突变是否会对CRPC将来的治疗带来改变,尚需进一步研究。
吴刚吴登龙黄盛松卞崔冬袁涛桂亚平吴旻张琪敏李军亮刘博赵鑫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