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08CB418101)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相关作者:谢平陈隽齐敏孙小雪邓绪伟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毒性
  • 1篇芽孢
  • 1篇芽孢杆菌
  • 1篇异味
  • 1篇藻毒素
  • 1篇藻菌
  • 1篇溶解态
  • 1篇神经毒
  • 1篇神经毒性
  • 1篇神经退行性
  • 1篇神经退行性疾...
  • 1篇太湖
  • 1篇退行性疾病
  • 1篇微囊藻
  • 1篇微囊藻毒素
  • 1篇结合态
  • 1篇蜡状芽孢杆菌
  • 1篇环境因子
  • 1篇BACILL...
  • 1篇CEREUS

机构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谢平
  • 1篇邓绪伟
  • 1篇孙小雪
  • 1篇齐敏
  • 1篇陈隽
  • 1篇杨希
  • 1篇刘杰

传媒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太湖不同形态异味物质含量、相互关系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探讨被引量:9
2013年
根据2009年6月到2010年5月太湖水样中溶解态和结合态异味化合物(2-甲基异茨醇(MIB)、土嗅素(GEO)、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的月间采样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各种环境因子以及蓝藻种属,探讨了溶解态和结合态异味化合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太湖中异味化合物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溶解态MIB和结合态β-环柠檬醛、β-紫罗兰酮是研究期间湖水中的主要异味化合物,这些物质对于太湖水体发生异味具有较大贡献或较大潜在贡献.通过本文研究和对以往文献讨论推测,太湖中溶解态和结合态异味化合物相关关系较弱的原因可能是,异味化合物生产和释放速率的变化、微生物降解、光解、吸附和挥发等.同时发现微囊藻和叶绿素a与太湖异味化合物关系密切.蓝藻水华对于太湖异味化合物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控制蓝藻水华发生的关键是控制或减缓太湖异味问题.
齐敏孙小雪邓绪伟陈隽谢平
关键词:太湖溶解态结合态环境因子
蜡状芽孢杆菌在藻菌共培养系统中对水体异味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选取了一株具有杀藻功能的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与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在28℃条件下共同培养,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甲硫醚(Dimethyl sulfide,DMS)、二甲基三硫醚(Dimethyl trisulfide,DMTS)、β-环柠檬醛(β-cyclocitral)等3种异味物质进行了测定。气质联用结果显示,在藻类延滞期阶段,藻菌共培养组中的B.cereus能够增加DMS和DMTS的浓度,藻菌共培养组中β-环柠檬醛浓度低于铜绿微囊藻单独培养组;在藻类对数期阶段,β-环柠檬醛成为主要的异味化合物。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藻菌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异味化合物的变化,DMS和DMTS同时受到微囊藻和细菌的影响,而β-环柠檬醛只和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呈正相关。
杨希谢平
微囊藻毒素的神经毒性及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是蓝藻产生的一类天然毒素,对肝、神经等多个器官具有毒性。中毒人群或动物表现出一系列的神经毒性症状,引起了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同时MCs可以通过一种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经血脑屏障转运至脑组织中进行分布和蓄积,造成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损害神经系统功能,并可能引发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发生。一系列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MCs可能是通过影响脑组织中细胞骨架、氧化应激及能量代谢等方面对神经系统发育与功能产生一定的损伤。对MCs的神经毒性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对其神经毒性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其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刘杰
关键词:神经毒性神经退行性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