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9502-013) 作品数:9 被引量:155 H指数:7 相关作者: 吴志军 李晓波 卢燕 陈道峰 熊筱娟 更多>> 相关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复旦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理学 更多>>
白蔹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研究白蔹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法对白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β-谷甾醇(2),大黄素甲醚(3),β-谷甾醇亚油酸酯(4),丹皮酚(5),4-p-樟烷-1,8-二醇(6),香草醛(7),α-生育酚(8),α-生育醌(9),α-甲基吡咯酮(10),botcinins D(11),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2),4-酮松脂醇(13),bungein A(14),lasiodiplodin(15)。结论:化合物4~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米君令 吴纯洁 孙灵根 黎春彤 习峰敏 陈万生关键词:白蔹 化学成分 宜昌荚蒾和日本珊瑚树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两种荚蒾属植物宜昌荚蒾和日本珊瑚树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及波谱技术分离纯化并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宜昌荚蒾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熊果酸(2),艾纳香素(3),胡萝卜苷(4),(-)-lyoniresinol 3α-O-β-D-glucopyranoside(5),(+)-lyoniresinol 3α-O-β-D-glucopyranoside(6),adoxoside(7),马钱苷(8)。从日本珊瑚树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a-香树脂醇(9),熊果酸(2),6α-hydroxylup-20(29)-en-3-on-28-oic acid(10),2a-hydroxyursolic acid(11),胡萝卜苷(4)。结论化合物3,5,7,8为首次从荚蒾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7,8为首次从宜昌荚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11为首次从日本珊瑚树中分离得到。 李薇薇 史海明 王梦月 汪筱雨 李晓波关键词:化学成分 野菊花中性多糖CIP-C的分离纯化及结构解析 被引量:14 2012年 以野菊花为原材料,经热水提取、乙醇沉淀、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cryl S-200凝胶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1个水溶性的中性多糖CIP-C.采用GC-MS、部分酸水解及甲基化分析等对该多糖的结构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该多糖主要由D-Man,D-Glc和D-Gal组成,并含有少量的D-Fuc,L-Ara和D-Xyl,其主链由β(或α)-D-1,4-Man,β-D-1,6-Glc和β-D-1,4-Gal组成,而阿拉伯糖通过α-L-T-Araf和α-L-1,5-Araf连接形成阿拉伯聚糖支链或与β-D-1,4-Galp的O3位相连形成阿拉伯半乳聚糖支链. 金红英 施松善 王顺春 王峥涛 胡之璧关键词:野菊花 多糖 甲基化分析 大狼把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大狼把草(Bidens frondosa L.)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低压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HPLC等方法对大狼把草的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鉴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大狼把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己酸植基酯(1)、亚麻酸乙酯(2)、棕榈酸植醇酯(3)、三亚油精(4)、亚油酸(5)、5-十二烷基-2,2'-联噻吩(6)、大根香叶烯B(7)、莪术酮(8)、epoxycyperene(9)、反,反-吉马酮(10)、艾菊萜(11)、荚蒾宁F(12)、角鲨烯(13)、2'-羟基-4,4'-二甲基-查耳酮(14)、3,2',4'-三羟基-4-甲氧基-査耳酮(15)、2',4',3,4,α-五羟査耳酮(16)、紫铆查耳酮(17)、木犀草素(18)、山柰酚(19)、大风子素(20)、异奥卡宁(21)、紫铆素(22)和硫黄菊素(23)。结论除化合物17、18和23外,化合物1-16、19-2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到。 乐佳美 吴志军 熊筱娟关键词:查耳酮 广藿香的抗补体活性成分 被引量:13 2013年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方法对广藿香进行抗补体活性导向分离与鉴定,从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共分离鉴定了15个黄酮、1个三萜和2个酚酸类成分,包括5-羟基-3,7,3',4'-四甲氧基黄酮(1)、5-羟基-7,3',4'-三甲氧基-二氢黄酮(2)、5,4'-二羟基-3,7,3'-三甲氧基黄酮(3)、5-羟基-3,7,4'-三甲氧基黄酮(4)、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黄酮(5)、木犀草素(6)、槲皮素-7,3',4'-三甲醚(7)、岳桦素(8)、3,5,7-三羟基-3',4'-二甲氧基黄酮(9)、槲皮素(10)、芹菜素(11)、山柰酚(12)、5-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13)、山柰酚-7-O-β-D-葡萄糖苷(1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7-O-α-L-鼠李糖苷(15)、齐墩果酸(16)、香草酸(17)、对甲基苄醇(18),其中化合物5,7,8,12~15,18均为首次从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所得单体化合物进行经典和旁路途径的体外抗补体活性测定,并利用补体缺失血清鉴定活性最强化合物的抗补体作用靶点,结果表明,化合物3,7,10,12,16对经典和旁路途径的补体激活均有抑制作用(CH500.072~1.08 g.L-1,AP500.39~0.49 g.L-1),而化合物5,6仅对经典途径有抑制活性;活性最强的槲皮素-7,3',4'-三甲醚(7)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1q,C2,C5和C9组分,值得深入研究。 阮姝楠 卢燕 陈道峰关键词:广藿香 化学成分 抗补体活性 黄酮 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病毒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2 2014年 病毒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威胁人类生命的病原体。具有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抗病毒西药,而作为天然物品的中药,有很多种类对病毒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成为近年来医学研究的热点。该文从清热解毒类中药抗病毒的实验研究及作用机制角度出发,阐明清热解毒类中药在抗病毒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为临床筛选抗病毒中药提供依据。 邢世华 李晓波关键词:清热解毒药 抗病毒 单味药 中药复方 虎杖的抗补体活性蒽醌类成分及其作用靶点 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 研究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中的抗补体活性蒽醌类成分及其作用靶点。方法 采用溶血试验法进行抗补体活性成分的导向分离,对所得化合物进行抗补体活性测定,并利用补体缺失血清鉴定主要活性化合物的作用靶点。结果 从虎杖醋酸乙酯活性部位分离得到10个蒽醌类和3个其他类成分,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大黄酚(2)、大黄素-8-甲醚(3)、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4)、大黄素(5)、大黄酸(6)、迷人醇(7)、6-羟基芦荟大黄素(8)、xanthorin(9)、isorhodoptilometrin(10)、2, 5-二甲基-7-羟基-色原酮(11)、7-羟基-4-甲氧基-5-甲基-香豆素(12)和5, 7-二羟基-异苯并呋喃酮(13)。化合物9、10为首次从蓼科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是首次从虎杖中发现的茜草素型蒽醌;化合物3~9对补体系统的经典和旁路途径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以化合物7的活性最显著 [CH50=(6±2)μg/mL;AP50=(50±5)μg/mL]。靶点研究表明,化合物4作用于补体系统的C1q、C2及C9组分;化合物7作用于C1q、C2、C4及C9组分。结论 蒽醌类化合物是虎杖的主要抗补体活性成分,迷人醇活性强、靶点明确,值得深入研究。 沈路路 卢燕 程志红 陈道峰关键词:虎杖 蒽醌类化合物 抗补体活性 大黄素 云南兔儿风的五环三萜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5 2015年 以采自云南省楚雄自治州楚雄市的云南兔儿风(Ainsliaea yunnanensis)干燥地上部分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色谱手段(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制备液相及制备薄层色谱等),从云南兔儿风植物中分离单体化合物,运用光谱分析技术(MS、1 H-NMR、13 C-NMR、DEPT、COSY、HSQC、HMBC、ROSEY)鉴定其化学结构,对云南兔儿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兔儿风属植物研究及植物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结果表明:从云南兔儿风乙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了11个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1)、羽扇豆醇乙酸酯(2)、9,12-二烯乌苏烷乙酸酯(3)、α-香树脂酮(4)、羽扇豆烯酮(5)、蛇菰素B(6)、降香萜醇乙酸酯(7)、齐墩果烷-11-羰基-12-烯-3-醇棕榈酸酯(8)、12-烯基白桦脂醇(9)、西米杜鹃醇(10)、二十烷酸羽扇豆醇乙酸酯(11)。其中,化合物1~6,9~11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通过对云南兔儿风化学分进行深入研究,明确其主要的活性成分,阐明云南兔儿风药用植物中抗炎活性物质基础,为相关的新药科研工作及产品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吴相雷 熊筱娟 吴志军 沈云亨 黄皓关键词:化学成分 五环三萜 光叶兔儿风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2014年 利用正反相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等多种柱色谱法,对光叶兔儿风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已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蒲公英甾醇乙酸酯(1),三十二碳烯(2),β-谷甾醇(3),大黄酚(4),扇醇棕榈酸酯(5),亚麻酸甲酯(6),亚油酸(7),植物醇(8),[24S]-豆甾-4烯-3-酮(9),植物烯醛(10),白桦脂酸(11),13-羰基-十八碳二烯酸(12),E-7,9-11-羰基-棕榈酸(13),蒲公英酸(14),3β-羟基-胆甾-5-烯(15),环氧树脂烯(16),28-O-月桂酸酯白桦醇(17)。化合物1~1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陈亚萍 王书林 沈云亨 吴志军关键词:化学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