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07NMUM082)

作品数:1 被引量:1H指数:1
相关作者:耿其明徐小群张杰陈焕唐维兵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手术
  • 1篇术后
  • 1篇先天
  • 1篇先天性
  • 1篇先天性巨结肠
  • 1篇结肠
  • 1篇巨结肠
  • 1篇括约肌
  • 1篇肛肠
  • 1篇肛门
  • 1篇肛门括约肌
  • 1篇肛门术后

机构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1篇唐维兵
  • 1篇陈焕
  • 1篇张杰
  • 1篇徐小群
  • 1篇耿其明

传媒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先天性巨结肠Ⅰ期经肛门术后肛肠功能评估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巨结肠I期经肛门术后患儿的排便功能、结肠和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I期经肛门术后5~9年的89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同时对来院随访的58例患儿进行肛门直肠测压和钡灌肠检查,评价其术后肛肠功能。结果 89例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患儿中,72例排便功能良好,排便次数1~2次/d,仅6例3~4次/d,7例稀便时污便,1例经常污便;3例便秘。89例患儿均有便意无便失禁。直肠肛门测压结果:2例患儿术后直肠肛管反射弱阳性;污便组肛管静息压较无症状组及对照组显著降低[(29.4±3.2)mmHg vs(40.2±5.1)mmHg vs(36.9±2.6)mmHg,P<0.05,P<0.05)],而直肠静息压显著增高[(65.9±7.2)mmHg vs(25.7±4.1)mmHg vs(11.0±1.3)mmHg,P<0.05,P<0.05)];污便组肛管收缩压明显低于无症状组及对照组[(183.5±15.6)mmHg vs(210.2±18.3)mmHg vs(200.6±13.8)mmHg,P<0.01];而持续缩榨时间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便秘组与其他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有1例出现括约肌反常运动。钡灌肠结果: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所有患儿的结肠形态恢复良好,结肠框基本正常,未见到明显的痉挛段、移行段和扩张段,乙状结肠迂曲减少或消失,与术中切除肠管长度相符。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所有病例的直肠肛管角比对照组明显增大(121.6°±14.2°vs 82.0°±11.4°,P<0.01),污便组又较便秘组及无症状组明显增大(138.4°±16.8°vs 106.3°±13.8°vs 110.6°±15.2°,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I期经肛门术后患儿多数排便功能良好,结肠形态及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良好,少数患儿污便可能与拖出结肠储便功能代偿不全、乙状结肠迂曲减少或消失、肛门括约肌损伤等有关。
陈焕徐小群耿其明唐维兵张杰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手术肛门括约肌
共1页<1>
聚类工具0